电大《物流信息系统管理》考核说明

层次:本专通用所属学校:中央电大 科目:物流信息系统管理 2015-03-23 10:40:39

 第一部分  总体说明

 

物流信息系统管理是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开放教育本科物流管理专业的一门统设必修课,课内学时72,4学分,一学期开设。为便于课程的学习和复习考试,现将课程考核有关事项作一个说明。

一、考核对象

开放教育专科起点本科物流管理专业的学生。

二、考核方式

本课程的考核方式拟采用形成性考核和终结性考核相结合的考核方式。

1.形成性考核

形成性考核主要是针对课程的主要内容进行全面的训练,具有一定的综合性和阶段性,它是随着教学的进度和学习的进度安排的,巩固平时学习的成果,使学生能够对课程重要问题做深入理解。形成性考核采用作业形式,共安排四次,由中央电大布置。

2.终结性考核

终结性考核的目的是检验学生对课程基本知识的掌握程度,对基本理论与实际的联系情况,终结性考核采用半开卷形式。

形成性考核成绩占课程综合成绩的30%,终结性考核占课程综合成绩的70%。

三、考核依据

本课程的命题依据是本考核说明和教学大纲、文字教材(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出版、林自葵主编的《物流信息系统管理》2008年第1版)。

四、考核要求

要求学生在学完本课程后,能够牢固掌握本课程的基本知识、理论、运行规律,并具有应用所学知识和理论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据此,本课程终结性考核着重基本知识的考查和分析理解能力考查两个方面,在各章的考核要求中,相关内容按“了解、掌握、重点掌握”三个层次要求。了解是要求学生对本课程的相关知识有所认知;掌握是要求学生对基本理论,不仅要知道是什么,还要知道为什么;重点掌握是要求学生能综合运用所学的基本理论,根据所给的条件,灵活自如地分析和处理实际问题。

五、命题的指导思想和原则

命题的指导思想:考查学生对本课程的基本知识、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的理解与运用。

命题原则: 

1.本课程的考试命题在教学大纲规定的教学目的、教学要求、教学内容和《物流信息系统管理》文字教材范围之内。按照重分析推理和理论联系实际原则,既考查对基本知识的识记能力,又考查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期末考试命题的覆盖面理应尽可能广一些,但要突出课程学习重点。

  3.试卷将尽可能兼顾各个能力层次。在一份试卷中,各层次题目所占分数比例大致为:了解20%左右,一般掌握40%左右,重点掌握40%左右。

  4.试卷要合理安排题目的难易程度。题目的难易程度分为:易、较易、较难、难四个等级。在一份试卷中,各个等级所占的分数比例大致为:易20%,较易30%,较难30%,难20%。

  试题的能力层次和难易程度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在各个能力层次中,都可以含有难易程度不同的题目。命题时要两者兼顾,在一份试卷中保持合理结构。

六、题型及答题要求

鉴于本课程的教学内容是物流理论与计算机相关知识的融合,学生学习起来会有一定的难度。对于学生,理解比记忆更加重要,为了使学生能够将主要精力放在对课程内容的理解消化、归纳总结提炼和结合实际方面,因此终结性考试采用半开卷形式。在考试之前,学校会发一张带有电大印章的考试用纸(A4),学生在考试之前可以根据自己对课程学习内容的总结包括重难点、基本概念、核心内容的要点写到考试用纸上,考试时除这张考试用纸外,不许携带任何其他资料。

终结性考试的题型如下:

1.单项选择题。检查学生对基本理论知识的记忆和掌握程度。题目主要来源于教材上的基本理论知识。

2.多项选择题。检查学生对基本理论知识的记忆和掌握程度。题目主要来源于教材上的基本理论知识。

3.判断改错题。检查学生对基本理论知识的理解和应用程度。通过与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有关问题的或对或错的表述,考察学生的理解程度。题目根据主要的知识点和主要的理论进行转换和演绎或是将主要的知识运用于实际中。要求学生将错误的表述改正过来。

4.简答题。考核学生对基本概念、理论、作用、原则、规律的识记与掌握程度。

5.应用分析题。要求学生根据所学的理论知识,并结合实际中的物流信息现象和物流信息活动问题进行解释、分析,阐述自己的观点或提出改进意见。

各题型分值比例为单项选择题15分,多项选择题12分,判断及改错18分,简答题30分,应用分析题25分。

七、考试时限

本课程终结性考试时限为90分钟。

 

 

第二部分  各章考核要点

 

第一章  物流信息与物流信息化

一、重点掌握

1.物流信息的概念、内容、特点、分类

二、掌握

1.物流信息的作用

2.信息流对物流管理的重要作用

3.物流与信息流的关系

三、了解

1.信息的概念

2.物流信息化的意义

3.电子商务与物流信息化的关系

 

第二章  物流信息系统概述

一、重点掌握

1.物流信息系统的概念

2.物流信息系统的组成、结构、类型

3.物流信息系统的主要功能模块

二、掌握

1.物流信息系统的作用

2.信息系统的概念、功能

3.物流信息系统的计算模式

三、了解

1.信息系统的体系结构、对企业的作用与影响

2.物流信息系统的应用需求

3.信息系统与物流信息系统的关系

应用能力要求:要求学生们能够将物流信息系统与一般的信息系统(即其他的信息系统)进行区别比较。

 

第三章  物流信息技术

一、重点掌握

1.条码的概念、功能、组成、特点

2.射频技术的概念、功能、组成、特点

3.电子数据交换技术的概念、特点

4.GPS的概念、功能、组成、特点

5.GIS的概念、功能、组成、特点

二、掌握

1.商品编码与商品条码、商品代码结构、商品条码标签结构、商品条码符号及编码规则

2.条码识读系统工作原理

3.二维条码的概念、类型、特点

4.射频识别系统的工作原理

三、了解

1. EDI的概念、特点、信息交换过程

2.EDI系统的结构、实现EDI的环境和条件、EDI的安全

应用能力要求:要求学生能够运用条码技术、射频技术、GPS、GIS技术、编码规则的相关知识分析物流信息问题。

 

第四章  典型的物流信息系统分析

一、重点掌握

1.仓储物流信息系统的特点、管理目标、功能结构

2.运输物流信息系统的特点、管理目标、功能结构

3.配送物流信息系统的特点、管理目标、功能结构

二、了解

1. 不同类型物流信息系统的信息处理流程

2. 典型物流信息系统的信息需求

3. 第三方物流信息系统特点、管理目标、功能结构

应用能力要求:要求学生能够结合现实企业的业务流分析相应的物流信息系统的结构。

 

第五章  物流信息系统建设

一、重点掌握

1.物流信息系统建设的需求

2.物流信息系统建设方法

二、掌握

1.物流信息系统建设步骤

2.物流信息系统的建设策略

三、了解

1.现代物流信息系统的建设原则和要求

2.对物流信息系统建设过程的评价

应用能力要求:要求学生能够根据企业实际情况决定采用何种信息系统建设策略,如何进行建设

 

第六章  物流信息系统的运行管理

一、重点掌握

1.现代物流信息系统的运行组织(组织结构、人员配置、制度与管理)

2.物流信息系统的运行维护

二、掌握

1. 物流信息系统的安全策略和措施

三、了解

1.物流信息系统的评价方法

2.物流信息系统评价的指标体系

应用能力要求:要求学生树立物流信息系统管理的安全意识,能够列举从哪些方面进行物流信息系统的安全防护

 

第七章  物流信息系统的发展

一、了解

1.供应链信息系统中的信息共享

2.供应链信息系统中的信息处理流程

应用能力要求:要求学生能够依据实例分析基于供应链管理的物流信息系统的特点

 

第三部分  终结性考试样题

 

一、单项选择题(共15题,每题1分)

例:下列哪项物流信息技术属于自动识别技术(  )

A.条码技术  B.数据仓库技术  C.计算机网络技术  D.EDI

参考答案:A

二、多项选择题(共6题,每题2分)

例:从功能角度进行分析,物流信息系统的层次结构包含(  )

A.作业层  B.网络层  C.管理层  D.决策层  E.服务层

参考答案:A C D

三、判断正误并改错(共6题,每题3分,判断对错1分,改正错误2分)

例:库存管理系统负责设计加工方式,计划加工作业流程,指挥机械和人力完成加工作业等。

参考答案:错误。改正:加工处理系统负责设计加工方式,计划加工作业流程,指挥机械和人力完成加工作业等。

四、简答题(共3题,每题10分)

例:物流信息种类繁多,请依据不同的标准谈谈物流信息的分类有哪些?

参考答案:(1)按照信息的来源分类可分为原始的物流信息和处理后的物流信息;(2)按照信息的用途分类可分为指挥计划信息、辅助运营信息、决策支持信息;(3)按照物流要素分类可分为运输信息、仓储信息、装卸信息、搬运信息、包装信息、流通加工信息、配送信息、信息综合等;(4)按照系统的组成要素分类可分为环境信息、工具信息、人员信息。

五、应用分析题(共1题,25分)

例:在我们周围,每天都有液化气、汽油、剧毒化学品等危险品运输车辆在道路上行驶,如果剧毒化学品发生泄漏等情况,远在千里之外的运输单位或监管部门很难及时了解情况采取正确的处理措施,因此,建立能够对于移动状态的运输车辆进行实施监控调度、统一管理的系统显得尤为重要。请问:

1.应主要采用何种物流信息技术手段?(5分)该技术由哪几个部分构成?(5分)

2.该技术的主要特点是什么?(10分)

3.联系实际,谈谈该技术的发展前景如何?(5分)

参考答案(要点):

1.应采用GPS技术,GPS由三大子系统构成:空间卫星系统、地面监控系统、用户接受系统

2.GPS的主要特点是:

(1)全球地面连续覆盖;

(2)功能多,精度高;

(3)实时定位速度快;

(4)抗干扰性能好、保密性强;

(5)GPS接受机是被动式全天候系统,只收不发信号,故不受卫星系统和地面控制系统的控制。用户数量也不受限制。

3.学生能够依据所学知识,结合材料,紧密联系实际回答,鼓励学生从多角度、多层次、多方面进行分析,分析得有理有据均可酌情给分。

版权声明

声明:有的资源均来自网络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到您的权益 请联系本站我们将配合处理!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