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选修一生物期中考试知识点

层次:高二所属学校:全国 科目:语文 2023-11-11 11:12:09 语文知识点
高二选修一生物期中考试知识点是为大家整理的,在平日的学习中,说到知识点,大家是不是都习惯性的重视?知识点就是一些常考的内容,或者考试经常出题的地方。

1.高二选修一生物期中考试知识点 篇一


  1、染色体组型:也叫核型,是指一种生物体细胞中全部染色体的数目、大小和形态特征。观察染色体组型的时期是有丝_的中期。

  2、性别决定:一般是指雌雄异体的生物决定性别的方式。

  3、性染色体:决定性别的染色体叫做性染色体。

  4、常染色体:与决定性别无关的染色体叫做常染色体。

  5、伴性遗传:性染色体上的基因,它的遗传方式是与性别相联系的,这种遗传方式叫做伴性遗传。

2.高二选修一生物期中考试知识点 篇二


  1.生物体具有共同的物质基础和结构基础。

  2.从结构上说,除病毒以外,生物体都是由细胞构成的。细胞是生物体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3.新陈代谢是活细胞中全部的序的化学变化总称,是生物体进行一切生命活动的基础。

  4.生物体具应激性,因而能适应周围环境。

  5.生物体都有生长、发育和生殖的现象。

  6.生物遗传和变异的特征,使各物种既能基本上保持稳定,又能不断地进化。

  7.生物体都能适应一定的环境,也能影响环境。

  8.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在无机自然界都可以找到,没有一种化学元素是生物界所特有的,这个事实说明生物界和非生物界具统一性。

  9.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在生物体内和在无机自然界中的含量相差很大,这个事实说明生物界与非生物界还具有差异性。

  10.各种生物体的一切生命活动,绝对不能离开水。

  11.糖类是构成生物体的重要成分,是细胞的主要能源物质,是生物体进行生命活动的主要能源物质。

  12.脂类包括脂肪、类脂和固醇等,这些物质普遍存在于生物体内。

  13.蛋白质是细胞中重要的有机化合物,一切生命活动都离不开蛋白质。

  14.核酸是一切生物的遗传物质,对于生物体的遗传变异和蛋白质的生物合成有极重要作用。

  15.组成生物体的任何一种化合物都不能够单独地完成某一种生命活动,而只有按照一定的方式有机地组织起来,才能表现出细胞和生物体的生命现象。细胞就是这些物质最基本的结构形式。

3.高二选修一生物期中考试知识点 篇三


  植物的激素调节

  1.达尔文的实验

  实验结论:单侧光照射能使胚芽鞘尖端产生某种影响,当传递到下部伸长区时,造成背光面比向光面生长快。

  2.鲍森·詹森的实验

  实验结论:胚芽鞘尖端产生的影响,可以透过琼脂片传递给下部。

  3.拜尔的实验

  实验结论:胚芽鞘的弯曲生长,是因为尖端产生的影响在其下部分布不均匀造成的。

  4.温特的实验

  实验结论:造成胚芽鞘弯曲的是一种化学物质,并命名为生长素。

4.高二选修一生物期中考试知识点 篇四


  1、细胞的全能性:

  (1)概念:已经分化的细胞,仍然具有发育成完整个体的潜能.

  (2)原因:已分化的细胞具有本物种全套的遗传物质.

  (3)干细胞:动物和人体内保留着少量具有_和分化能力的细胞.

  2、细胞全能性的证明实例

  (1)植物组织培养证明了植物细胞具有全能性;

  (2)克隆动物证明了高度分化的动物细胞核也具有发育的潜能.

  3、可作为证明细胞全能性的实例必须同时满足以下三个条件;

  ①起点:具有细胞核的细胞;

  ②终点:形成完整的个体;

  ③外部条件:离体、营养物质等.

  注:种子发育成植株不叫全能性.

  4、细胞分化程度与全能性的关系:分化程度越低的细胞全能性越高.

  5、细胞全能性比较

  (1)动物与植物:植物细胞>动物细胞;

  (2)同一个体:受精卵>生殖细胞>体细胞;

  (3)同一细胞:刚产生的细胞>成熟细胞>衰老细胞.

5.高二选修一生物期中考试知识点 篇五


  1、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反射

  2、反射:是指在中枢神经系统的参与下,动物或人体对内外环境变化作出的规律性应答。

  3、反射的结构基础:反射弧

  4、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五个部分。

  5、反射活动需要完整的反射弧才能完成。

  6、兴奋:是指动物或人体内的某些组织(如神经组织)或细胞感受外界刺激后,由相对静止状态变为显著活跃状态的过程。

  7、神经冲动:是指在神经系统中,以电信号的形式沿着神经纤维传导的兴奋。

  8、静息状态:是指在未受刺激时,神经纤维所处于的状态。膜外侧带有正电荷,膜内侧带有等量的负电荷,整个神经元细胞不显电性。

  9、静息电位:指未受刺激时,神经元细胞膜两侧的电位表现未外正内负。

  10、兴奋状态:指受刺激后,神经元细胞受刺激部位膜外侧带负电荷,膜内侧带有等量正电荷的状态。

  11、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以电信号(局部电流)的形式传导的。

  12、突触小体:指神经元轴突末梢膨大呈杯状或球状的结构。内有突触小泡,小泡内有神经递质。

  13、突触:指突触小体与其他神经元的细胞体、树突或轴突相接触所形成的结构。包括突触前膜、突触间隙、突触后膜。

  14、只有轴突末梢的突触小泡内有神经递质,所以,兴奋只能由轴突末梢传递给其他神经元。

  15、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的受体。

  16、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是单向的。

  17、语言功能:是人脑特有的高级功能,包括与语言、文字有关的全部智力活动,涉及听、说、读、写。

  18、语言中枢:位于人大脑左半球,为人脑特有。

  19、语言中枢功能障碍:

  ⑴、W区功能障碍:不能写字;能看懂文字,能讲话,能听懂话。

  ⑵、V区功能障碍:不能看懂文字;能写字,能讲话,能听懂话。

  ⑶、S区功能障碍:不能讲话;能看懂文字,能写字,能听懂话(运动性失语症)。

  ⑷、H区功能障碍:不能听懂话;能写字,能看懂文字,能讲话。

6.高二选修一生物期中考试知识点 篇六


  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

  ①神经中枢位于颅腔中脑(大脑、脑干、小脑)和脊柱椎管内的脊髓,其中大脑皮层的中枢是级中枢,可以调节以下神经中枢活动

  ②大脑皮层除了对外部世界感知(感觉中枢在大脑皮层)还具有语言、学习、记忆和思维等方面的高级功能

  ③语言文字是人类进行思维的主要工具,是人类特有的高级功能(在言语区)

  (S区→说,H区→听,W区→写,V区→看)

  ④记忆种类包括瞬时记忆,短期记忆,长期记忆,永久记忆

7.高二选修一生物期中考试知识点 篇七


  1、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两方面的内容:生态系统的成分;食物链和食物网。

  2、生态系统一般都包括以下四种成分: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包括阳光、热能、空气、水分和矿物质等),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

  3、生产者:自养型生物(主要是指绿色植物及化能合成作用的硝化细菌等)。

  4、消费者:包括各种动物。它们的生存都直接或间接地依赖于绿色植物制造出来的有机物,所以把它们叫做消费者。消费者属于异养生物。动物中直接以植物为食的草食动物(也叫植食动物)叫做初级消费者;以草食动物为食的肉食动物叫做次级消费者;以小型肉食动物为食的大型肉食动物,叫做三级消费者。

  5、分解者:主要是指细菌、真菌等营腐生生活的微生物。

  6、生物之间的关系:食物链中的不同种生物之间一般有捕食关系;而食物网中的不同种生物之间除了捕食关系外,还有竞争关系。

  7、生态系统中各成分的地位和作用: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是生态系统赖以存在的基础,生产者是生态系统中的主要成分,消费者不是生态系统的必备成分,分解者是生态系统的重要成分。

  8、消费者等级与营养等级的区别:消费者等级始终以初级消费者为第一等级,而营养等级则以生产者为第一等级(生产者为第一营养级,初级消费者为第二营养级,次级消费者为第三营养级。);同一种生物在食物网中可以处在不同的营养等级和不同的消费者等级;同一种生物在同一食物链中只能有一个营养等级和一个消费者等级,且二者仅相差一个等级。

8.高二选修一生物期中考试知识点 篇八


  光合作用的原理

  1、光合作用的探究历程:光合作用是指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着能量的有机物,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

  植物更新空气。

  植物进行光合作用时,把光能转化成化学能储存起来。

  光合作用的产物除氧气外还有淀粉。

  光合作用释放的氧气来自水。(同位素标记法)

  CO2中的碳在光合作用中转化成有机物中的碳的途径,这一途径称为卡尔文循环。

  2、光合作用的过程:

  总反应式:CO2+H2O→(CH2O)+O2,其中(CH2O)表示糖类。

  根据是否需要光能,可将其分为光反应和暗反应两个阶段。

9.高二选修一生物期中考试知识点 篇九


  1、起点:从生产者固定太阳能开始(输入能量)。

  2、生产者所固定的太阳能的总量=流经这个生态系统的总能量

  3、渠道:沿食物链的营养级依次传递(转移能量)

  4、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的三个去处是:呼吸消耗,下一营养级同化,分解者分解。对于初级消费者所同化的能量,也是这三个去处。并且可以认为,一个营养级所同化的能量=呼吸散失的能量十分解者释放的能量十被下一营养级同化的能量。但对于营养级的情况有所不同。

  5、特点:传递方向:单向流动(能量只能从前一营养级流向后一营养级,而不能反向流动);传递效率:逐级递减,传递效率为10%~20%(能量在相邻两个营养级间的传递效率只有10%~20%)。

  6、人们研究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主要目的,就是设法调整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关系,使能量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

  7、计算规则:消耗最少要选择食物链最短和传递效率20%,消耗最多要选择食物链最长和传递效率最小10%。

10.高二选修一生物期中考试知识点 篇十


  酶的研究与应用

  1、果胶酶作用:分解果胶,瓦解植物的细胞壁及胞间层,提高水果的出汁率,并使果汁变得澄清。

  2、果胶酶并不特指某一种酶,包括多聚半乳糖醛酸酶、果胶分解酶和果胶酯酶等。

  3、酶的活性可用单位时间内、单位体积中反应物的减少量或产物的增加量来表示。

  4、目前常用的酶制剂有四类:蛋白酶、脂肪酶、淀粉酶和纤维素酶,其中应用最广泛、效果最明显的是碱性蛋白酶和碱性脂肪酶。

  5、加酶洗衣粉的作用原理:碱性蛋白酶能将血渍、奶渍等含有的大分子蛋白质水解成可溶性的氨基酸或小分子的肽,使污迹容易从衣物上脱落。同样道理,脂肪酶、淀粉酶和纤维素酶也能将大分子的脂肪、淀粉和纤维素水解为小分子物质。

  6、固定化技术包括:包埋法、化学结合法和物理吸附法。一般来说,酶更适合采用化学结合法和物理吸附法固定化,而细胞多采用包埋法固定化。因为细胞个大,而酶分子很小;个大的细胞难以被吸附或结合,而个小的酶容易从包埋材料中漏出。

  7、固定化酵母细胞时,酵母细胞的活化用蒸馏水;配制海藻酸钠溶液时,加热要用小火,或者间断加热;要将海藻酸钠溶液冷却至室温,再加入活化的酵母细胞。CaCl2溶液有利于凝胶珠形成稳定的结构。

版权声明

声明:有的资源均来自网络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到您的权益 请联系本站我们将配合处理!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