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年级上学期生物科目知识点

层次:高一所属学校:全国 科目:生物 2024-01-17 11:07:03 生物知识点
高一年级上学期生物科目知识点是为大家整理的,高一生物是细胞结构,内容比较简单,也是比较散和杂,需要同学们对这部分知识点进行总结。

1.高一年级上学期生物科目知识点 篇一


  元素组成:除C、H、O、N外,大多数蛋白质还含有S

  基本组成单位:氨基酸(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约20种)

  ①同时有氨基和羧基

  ②至少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连在同一个碳原子上。(组成蛋白质的20种氨基酸的区别:R基的不同)

  形成:许多氨基酸分子通过脱水缩合形成肽键(-CO-NH-)相连而成肽链,多条肽链盘曲折叠形成有功能的蛋白质

  二肽:由2个氨基酸分子组成的肽链。

  多肽:由n(n≥3)个氨基酸分子以肽键相连形成的肽链。

  蛋白质结构的多样性的原因:组成蛋白质多肽链的氨基酸的种类、数目、排列顺序的不同;构成蛋白质的多肽链的数目、空间结构不同。

  功能: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

2.高一年级上学期生物科目知识点 篇二


  ATP和酶

  1、细胞代谢:细胞中每时每刻都进行着许多化学反应,是细胞生命活动的基础。

  2、酶的作用:通过“比较过氧化氢在不同条件下的分解”实验,可以说明酶在细胞代谢中具有催化作用,同时证明,与无机催化剂相比,酶具有高效性的特性。

  3、酶的作用机理:

  活化能:分子从常态转变为容易发生化学反应的活跃状态所需要的能量。

  催化剂的作用:降低反应的活化能,促进化学反应的进行。

  作用机理:催化剂是降低了反应的活化能。与无机催化剂相比,酶降低活化能的作用更显著。

3.高一年级上学期生物科目知识点 篇三


  1.同源染色体:配对的两条染色体,形状和大小一般都相同,一条来自父方,一条来母方。同源染色体两两配对的现象叫作联会。联会后的每对同源染色体含有四条染色单体,叫作四分体,四分体中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经常发生交叉互换。

  2.减数第一次_与减数第二次_之间通常没有间期,染色体不再复制。

  3.男性红绿色盲基因只能从母亲那里传来,以后只能传给女儿,叫交叉遗传。

  4.性别决定的类型有_Y型(雄性:_Y,雌性:__)和ZW型(雄性:ZZ,雌性:ZW)。

  5.艾弗里通过体外转化实验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

  6.因为绝大多数生物的遗传物质是DNA,所以说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7.凡是具有细胞结构的生物,其遗传物质是DNA,病毒的遗传物质是DNA或RNA。

  8.DNA双螺旋结构的主要功能特点是:

  (1)DNA分子是由两条链组成,这两条链按反向平行方式盘旋成双螺旋结构。

  (2)DNA分子中的脱氧核糖和磷酸交替连接,排列在外侧,构成基本骨架;碱基排列内侧。

  (3)两条链上的碱基通过氢键连接成碱基对,并且碱基配对有一定的规律:A一定与T配对;G一定与C配对。碱基之间的这种一一对应的关系,叫作碱基互补配对原则。

4.高一年级上学期生物科目知识点 篇四


  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

  ①神经中枢位于颅腔中脑(大脑、脑干、小脑)和脊柱椎管内的脊髓,其中大脑皮层的中枢是级中枢,可以调节以下神经中枢活动

  ②大脑皮层除了对外部世界感知(感觉中枢在大脑皮层)还具有语言、学习、记忆和思维等方面的高级功能

  ③语言文字是人类进行思维的主要工具,是人类特有的高级功能(在言语区)

  (S区→说,H区→听,W区→写,V区→看)

  ④记忆种类包括瞬时记忆,短期记忆,长期记忆,永久记忆

5.高一年级上学期生物科目知识点 篇五


  1、植物细胞特有的细胞器是质体。

  2、动物和低等植物细胞特有的细胞器是中心体。

  3、动植物细胞都有,但功能不同的细胞器是高尔基体。

  4、根尖分生区细胞没有的细胞器是叶绿体、中心体、液泡。

  5、生理活动能产生水的细胞器有线粒体(通过有氧呼吸产生)、线粒体(通过氨基酸脱水缩合产生)、叶绿体(通过光合作用产生)、高尔基体(植物细胞壁的合成)、核糖体(脱水缩合形成肽链)。

  6、与蛋白质合成和分泌有关的细胞器有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线粒体。

  7、与主动运输有关的细胞器是线粒体、核糖体。

  8、与能量转换有关的细胞器是叶绿体、线粒体。

  9、合成物质的细胞器有核糖体、叶绿体、线粒体、高尔基体、内质网。

  10、维持大气中氧气和二氧化碳含量平衡的细胞器有线粒体、叶绿体。

  11、原核细胞中具有的细胞器是核糖体。

  12、真核细胞中细胞器的质量大小顺序为:叶绿体>线粒体>核糖体。

  13、具膜结构的细胞器:单层膜的细胞器有液泡、内质网、高尔基体、溶酶体;双层膜的细胞器有线粒体、叶绿体;不具膜结构的细胞器有核糖体、中心体。

  14、膜结构之间的联系;直接联系;内质网向内与外层核膜相连,向外与细胞膜相连,代谢旺盛时,内质网膜与线粒体外膜相连。间接联系:内质网以“出芽”方式形成的小泡,可以和高尔基体融合,高尔基体以同样方式形成的小泡可和细胞膜融合。

  15、与细胞渗透吸水能力直接有关的细胞器是液泡。

6.高一年级上学期生物科目知识点 篇六


  1.什么是活化能?

  在一个化学反应体系中,反应开始时,反应物分子的平均能量水平较低,为“初态”。在反应的任何一瞬间反应物中都有一部分分子具有了比初态更高一些的能量,高出的这一部分能量称为“活化能”。活化能的定义是,在一定温度下一摩尔底物全部进入活化态所需要的自由能,单位是焦/摩尔,单位符号是J/mol。

  2.酶催化作用的特点

  生物体内的各种化学反应,几乎都是由酶催化的。酶所催化的反应叫酶促反应。酶促反应中被酶作用的物质叫做底物。经反应生成的物质叫做产物。酶作为生物催化剂,与一般催化剂有相同之处,也有其自身的特点。

  相同点:

  (1)改变化学反应速率,本身不被消耗;

  (2)只能催化热力学允许进行的反应;

  (3)加快化学反应速率,缩短达到平衡时间,但不改变平衡点;

  (4)降低活化能,使速率加快。

  不同点:

  (1)高效性,指催化效率很高,使得反应速率很快;

  (2)专一性,任何一种酶只作用于一种或几种相关的化合物,这就是酶对底物的专一性;

  (3)多样性,指生物体内具有种类繁多的酶;

  (4)易变性,由于大多数酶是蛋白质,因而会被高温、强酸、强碱等破坏;

  (5)反应条件的温和性,酶促反应在常温、常压、生理pH条件下进行;

  (6)酶的催化活性受到调节、控制;

  (7)有些酶的催化活性与辅因子有关。

  3.影响酶作用的因素

  酶的催化活性的强弱以单位时间(每分)内底物减少量或产物生成量来表示。研究某一因素对酶促反应速率的影响时,应在保持其他因素不变的情况下,单独改变研究的因素。

  影响酶促反应的因素常有:酶的浓度、底物浓度、pH值、温度、抑制剂、激活剂等。其变化规律有以下特点。

  (1)酶浓度对酶促反应的影响在底物足够,其他条件固定的条件下,反应系统中不含有抑制酶活性的物质及其他不利于酶发挥作用的因素时,酶促反应的速率与酶浓度成正比。

  (2)底物浓度对酶促反应的影响在底物浓度较低时,反应速率随底物浓度增加而加快,反应速率与底物浓度近乎成正比;在底物浓度较高时,底物浓度增加,反应速率也随之加快,但不显著;当底物浓度很大,且达到一定限度时,反应速率就达到一个值,此时即使再增加底物浓度,反应速率几乎不再改变。

  (3)pH对酶促反应的影响每一种酶只能在一定限度的pH范围内才表现活性,超过这个范围酶就会失去活性。在一定条件下,每一种酶在某一个pH时活力,这个pH称为这种酶的最适pH。

  (4)温度对酶促反应的影响酶促反应在一定温度范围内反应速率随温度的升高而加快;但当温度升高到一定限度时,酶促反应速率不仅不再加快反而随着温度的升高而下降。在一定条件下,每一种酶在某一温度时活力,这个温度称为这种酶的最适温度。

  (5)激活剂对酶促反应的影响激活剂可以提高酶活性,但不是酶活性所必需的。激活剂大致分两类:无机离子和小分子化合物。

  (6)抑制剂对酶促反应的影响抑制剂使酶活性下降,但不使酶变性。抑制剂作用机制分两种:可逆的抑制作用和不可逆的抑制作用。

7.高一年级上学期生物科目知识点 篇七


  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比较:

  ①、原核细胞:细胞较小,无核膜、无核仁,没有成形的细胞核;遗传物质(一个环状DNA分子)集中的区域称为拟核;没有染色体,DNA不与蛋白质结合,细胞器只有核糖体;有细胞壁(主要成分是肽聚糖),成分与真核细胞不同。

  ②、真核细胞:细胞较大,有核膜、有核仁、有真正的细胞核;有一定数目的染色体(DNA与蛋白质结合而成);一般有多种细胞器。

  ③、原核生物:由原核细胞构成的生物。如:蓝藻、细菌(如硝化细菌、乳酸菌、大肠杆菌、肺炎双球菌)、放线菌、支原体等都属于原核生物。

  ④、真核生物:由真核细胞构成的生物。如动物(草履虫、变形虫)、植物、真菌(酵母菌、霉菌、粘菌)等。

8.高一年级上学期生物科目知识点 篇八


  1、研究细胞膜的常用材料:人或哺乳动物成熟红细胞

  2、细胞膜主要成分:脂质和蛋白质,还有少量糖类

  细胞膜成分特点:脂质中磷脂最丰富,功能越复杂的细胞膜,蛋白质种类和数量越多

  3、细胞膜功能:

  ①将细胞与环境分隔开,保证细胞内部环境的相对稳定

  ②控制物质出入细胞(选择透过性膜)

  ③进行细胞间信息交流

  4、与生活联系:

  细胞癌变过程中,细胞膜成分改变,产生甲胎蛋白(AFP),癌胚抗原(CEA)

  5、细胞壁

  植物:纤维素和果胶(原核生物:肽聚糖)作用:支持和保护

  6、细胞膜特性:结构特性:流动性举例:(变形虫变形运动、白细胞吞噬细菌)

  7、功能特性:选择透过性举例:(腌制糖醋蒜,红墨水测定种子发芽率,判断种子胚、胚乳是否成活)

9.高一年级上学期生物科目知识点 篇九


  细胞膜的功能

  (1)为细胞的生命活动提供相对稳定的内环境

  (2)选择性的物质运输,包括代谢底物的输入与代谢产物的排除,其中伴随着能量的传递;

  (3)提供细胞识别位点,并完成细胞内外信息跨膜传递;

  (4)为多种酶提供结合位点,使酶促反应高效而有序地进行;

  (5)介导细胞与细胞、细胞与基质之间的连接;

  (6)细胞膜参与形成具有不同功能的细胞表面的特化结构。

10.高一年级上学期生物科目知识点 篇十


  1、氨基酸:蛋白质的基本组成单位,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约有20种。

  2、脱水缩合:一个氨基酸分子的氨基(—NH2)与另一个氨基酸分子的羧基(—COOH)相连接,同时失去一分子水。

  3、肽键:肽链中连接两个氨基酸分子的化学键(—NH—CO—).

  4、二肽:由两个氨基酸分子缩合而成的化合物,只含有一个肽键。

  5、多肽:由三个或三个以上的氨基酸分子缩合而成的链状结构。

  6、肽链:多肽通常呈链状结构,叫肽链。

版权声明

声明:有的资源均来自网络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到您的权益 请联系本站我们将配合处理!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