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生物必修一知识点归纳(20篇)

层次:高一所属学校:全国 科目:数学 2024-10-02 11:00:06 数学知识点
生物学,是一门探究生命奥秘的科学,而高一生物必修一就像一把神奇的钥匙,开启了学生们深入了解生命现象与本质的大门。高一生物必修一涵盖了众多基础且关键的知识点,犹如一颗颗璀璨的明珠,串联起生命科学的知识链条。从细胞的基本结构与功能开始,这是生命的基本单位,细胞内部那精巧的细胞器如同一个个微型工厂,各自承担着独特的使命;到物质的跨膜运输,揭示细胞与外界环境之间物质交换的神秘机制;再到细胞的能量供应和利用,探索细胞如何像一个高效的能量转换站,将化学能转化为生命活动所需的各种能量形式。精心整理的20篇知识点,恰似20位忠实的向导。它们旨在帮助高一的同学们梳理繁杂的生物知识,构建清晰、完整的知识体系。无论是在课堂学习中把握重点、难点,还是在课后复习中查漏补缺,亦或是为了应对考试挑战,这些归纳都将成为同学们学习生物必修一的得力助手,引领他们在生命科学的奇妙世界里不断探索,为未来更深入的生物学研究奠定坚实的基石。

1.高一生物必修一知识点归纳 篇一

  1.凡是具有细胞结构的生物,其遗传物质是DNA,病毒的遗传物质是DNA或RNA。

  2.DNA双螺旋结构的主要功能特点是:

  (1)DNA分子是由两条链组成,这两条链按反向平行方式盘旋成双螺旋结构。

  (2)DNA分子中的脱氧核糖和磷酸交替连接,排列在外侧,构成基本骨架;碱基排列内侧。

  (3)两条链上的碱基通过氢键连接成碱基对,并且碱基配对有一定的规律:A一定与T配对;G一定与C配对。碱基之间的这种一一对应的关系,叫作碱基互补配对原则。

2.高一生物必修一知识点归纳 篇二

  1.性别决定的类型有XY型(雄性:XY,雌性:_和ZW型(雄性:ZZ,雌性:ZW)。

  2.艾弗里通过体外转化实验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

  3.因为绝大多数生物的遗传物质是DNA,所以说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3.高一生物必修一知识点归纳 篇三

  1.同源染色体:配对的两条染色体,形状和大小一般都相同,一条来自父方,一条来母方。同源染色体两两配对的现象叫作联会。联会后的每对同源染色体含有四条染色单体,叫作四分体,四分体中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经常发生交叉互换。

  2.减数第_减数第二次_间通常没有间期,染色体不再复制。

  3.男性红绿色盲基因只能从母亲那里传来,以后只能传给女儿,叫交叉遗传。

4.高一生物必修一知识点归纳 篇四

  表现型:指生物个体实际表现出来的性状。

  基因型:与表现型有关的基因组成。

  (关系:基因型+环境→表现型)

5.高一生物必修一知识点归纳 篇五

  纯合子:由相同基因的配子结合成的合子发育成的个体(能稳定的遗传,不发生性状分离):

  显性纯合子(如AA的个体)

  隐性纯合子(如aa的个体)

  杂合子:由不同基因的配子结合成的合子发育成的个体(不能稳定的遗传,后代会发生性状分离)

6.高一生物必修一知识点归纳 篇六

  显性基因:控制显性性状的基因。

  隐性基因:控制隐性性状的基因。

  基因:控制性状的遗传因子(DNA分子上有遗传效应的片段P67)

  等位基因:决定1对相对性状的两个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相同位置上)。

7.高一生物必修一知识点归纳 篇七

  显性性状与隐性性状

  显性性状:具有相对性状的两个亲本杂交,F1表现出来的性状。

  隐性性状:具有相对性状的两个亲本杂交,F1没有表现出来的性状。

  附:性状分离:在杂交种后代中出现不同于亲本性状的现象)

8.高一生物必修一知识点归纳 篇八

  孟德尔遗传实验获得成功的原因是

  (1)正确地选用实验材料。豌豆自花授粉,闭花受粉,自然状态下是纯种;品种多,差异大相对性状明显,易于区分。

  (2)由单基因到多基因地研究方法。

  (3)应用统计学方法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

  (4)科学地设计实验程序。

9.高一生物必修一知识点归纳 篇九

  性状:生物体所表现出来的的形态特征、生理生化特征或行为方式等。

  相对性状:同一种生物的同一种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

  孟德尔遗传实验运用了现代科学研究中常用的假说——演绎法,其一般过程是观察实验,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提出假说(假设)、设计实验,检验假说(假设)、归纳综合,得出结论。

10.高一生物必修一知识点归纳 篇十

  1、细胞内的良好溶剂;

  2、参与细胞内许多生物化学反应;

  3、水是细胞生活的液态环境;

  4、水的流动,把营养物质运送到细胞,并把废物运送到排泄器官或直接排出。

11.高一生物必修一知识点归纳 篇十一

  1、泛指细胞内的全部生命物质,但并不包括细胞内的所有物质,如细胞壁;

  2、包括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三部分;其主要成分为核酸、蛋白质(和脂类);

  3、动物细胞可以看作一团原生质。

  ○细胞质:指细胞中细胞膜以内、细胞核以外的全部原生质。

  ○原生质层:成熟的植物细胞的细胞膜、液泡膜以及两层膜之间的细胞质,为一层半透膜。

12.高一生物必修一知识点归纳 篇十二

  细胞膜

  作用:隔开细胞和环境;控制物质进出;细胞间信息交流;

  真核基质:有水、无机盐、脂质、糖类、氨基酸、核苷酸和多种酶等

  细胞细胞质是活细胞进行新陈代谢的主要场所。

  分工:线、内、高、核、溶、中、叶、液、

13.高一生物必修一知识点归纳 篇十三

  细胞器

  协调配合:分泌蛋白的合成与分泌;生物膜系统

  核膜:双层膜,分开核内物质和细胞质

  核孔:实现核质之间频繁的物质交流和信息交流

  细胞核核仁:与某种RNA的'合成以及核糖体的形成有关

  染色质:由DNA和蛋白质组成,DNA是遗传信息的载体

14.高一生物必修一知识点归纳 篇十四

  生物的整体性:整体大于各部分之和;只有在各部分组成一个整体的时才能体现出生命现象。

  1、结构:细胞的各个部分是相互联系的。如分布在细胞质的内质网内连核膜,外接细胞膜。

  2、功能:细胞的不同结构有不同的生理功能,但却是协调配合的。如分泌蛋白的合成与分泌。

  3、调控:细胞核是代谢的调控中心。其DNA通过控制蛋白质类物质的合成调控生命活动。

  4、与外界的关系上:每个细胞都要与相邻细胞、而与外界环境直接接触的细胞都要和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和能量转换。

15.高一生物必修一知识点归纳 篇十五

  1、生态学:研究生物与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科学,叫做~。

  2、生态因素:环境中影响生物的形态、生理和分布的因素,叫做~。

  3、种内关系:同种生物的不同个体或群体之间的关系。包括种内互助和种内斗争。

  4、种内互助:同种生物生活在一起,通力合作,共同维护群体的生存。如:群聚的生活的某些生物,聚集成群,对捕食和御敌是有利的。

16.高一生物必修一知识点归纳 篇十六

  1、种内斗争:同种个体之间由于食物、栖所、寻找配偶或其它生活条件的矛盾而发生斗争的现象是存在的。(如:某些水体中,鲈鱼,无其它鱼类、食物不足时,成鱼就以本种小鱼为食。)

  2、种间关系:是指不同生物之间的关系,包括共生、寄生、竞争、捕食等。

  3、互利共生:两种生物共同生活在一起,相互依赖,彼此有利;如果彼此分开,则双方或者一方不能独立生存。(例如:地衣是藻类与真菌共生体,豆科植物与根瘤菌的共生。)

  4、寄生:一种生物寄居在另一种生物体的体内或体表,从那里吸取营养物质来维持生活,这种现象叫做~。(例如:蛔虫、绦虫、血吸虫等寄生在其它动物的体内;虱和蚤寄生在其它动物的体表;菟丝子寄生在豆科植物上;噬菌体寄生在细菌内部。)

17.高一生物必修一知识点归纳 篇十七

  1、竞争:两种生物生活在一起,由于争夺资源、空间等而发生斗争的现象,叫做~。(例如:大草履虫和小草履虫)

  2、捕食:一种生物以另一种生物为食。

  3、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

  ①光:阳光对生物的生理和分布起着决定性作用。A、光的强与弱对植物:如松、杉、柳、小麦、玉米等在强光下生长好;人参、三七在弱光下生长。浅海与深海,海平面200M以下无植物生存。b、光照时间的长短:菊花秋季短日照下开花;菠菜、鸢尾在长日照下开花。c、阳光影响动物的体色:鱼的背面颜色深;腹面颜色浅;d、光照长短与动物的生殖:适当增加光照时间可使家鸡多产蛋。E、光线影响动物习性:白天活动与夜晚活动。

  ②温度:a、不同地带的差异:寒冷地方针叶林较多;温暖地带地方阔叶林较多b、植物的南北栽种:苹果、梨不宜在热带栽种;柑桔不宜在北方栽种;c、对动物形成的影响:同一种类的哺乳动物生长在寒冷地带,体形大;d、对动物习性的影响:冬眠—-蛇、蛙等变温动物;夏眠—-蜗牛;洄游:迁徙;季节性换羽。

  ③水分:限制陆生生物分布的重要因素;水是影响生物生存的重要生态因素;一切生物的生活都离不开水。

18.高一生物必修一知识点归纳 篇十八

  1、生态因素的综合作用:环境中的各种生态因素,对生物体是同时共同起作用的;但各种生态因素所起的作用并不是同等重要的,有关键因素和次要因素之分。

  2、区分共生、竞争和捕食关系的图象。

  a、共生图象:特点是两种生物个体数量为同步变化,二者同生共死;

  b、捕食图象,特点是两种生物个体数量变化不同步,先增者先减少,为被捕食者,后增者后减少,为捕食者。被捕食者图象的高点高于捕食者;

  c、竞争图象,特点是两种生物开始时个体数量为"同步变化,以后则你死我活。

  3、决定海洋不同深度植物分布的主要因素是阳光。

19.高一生物必修一知识点归纳 篇十九

  1、保护色:动物适应栖息环境而具有的与环境色彩相似的体色。

  2、警戒色:某些有恶臭或毒/刺的动物所具有的鲜艳色彩和斑纹。

  3、拟态:某些生物在进化过程中形成的外表形状或色泽斑,与其他生物或非生物异常相似的状态。

  4、适应的相对性:指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只是一定程度的适应,不是绝对的。

20.高一生物必修一知识点归纳 篇二十

  1、种群:在一定空间和时间内的'同种生物个体的总和。(如:一个湖泊中的全部鲤鱼就是一个种群)

  2、种群密度:是指单位空间内某种群的个体数量。

  3、年龄组成:是指一个种群中各年龄期个体数目的比例。

  4、性别比例:是指雌雄个体数目在种群中所占的比例。

  5、出生率:是指种群中单位数量的个体在单位时间内新产生的个体数目。

版权声明

声明:有的资源均来自网络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到您的权益 请联系本站我们将配合处理!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