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物理科目下学期知识点笔记

层次:高一所属学校:全国 科目:物理 2024-08-10 16:01:58 物理知识点
高一物理科目下学期知识点笔记是为大家整理的,上学期间,说到知识点,大家是不是都习惯性的重视?知识点是指某个模块知识的重点、关键部分。

1.高一物理科目下学期知识点笔记 篇一


  

  从静止出发,只在重力作用下而降落的运动模式,叫自由落体运动。

  自由落体运动是最典型的匀变速直线运动;是初速度为零,加速度为g的匀加速直线运动。

  地球表面附近的上空可看作是恒定的重力场。如不考虑大气阻力,在该区域内的自由落体运动的方向是竖直向下的(并非指向地心),加速度为重力加速度g的匀加速直线运动。

  只有在赤道上或者两极上,自由落体运动的方向(也就是重力的方向)才是指向地球中心的。

  g≈9.8m/s^2(重力加速度在赤道附近较小,在高山处比平地小,方向竖直向下)。

  

  (1)Vt=gt

  (2)h=1/2gt^2

  (3)Vt^2=2gh

  这里的h与x同样都是指位移,一般在自由落体中用h表示数值方向的位移量。

2.高一物理科目下学期知识点笔记 篇二


  机械能守恒定律

  (1)机械能:动能,重力势能,弹性势能的总称

  总机械能:E=Ek+Ep是标量也具有相对性

  机械能的变化,等于非重力做功(比如阻力做的功)

  ΔE=W非重

  机械能之间可以相互转化

  (2)机械能守恒定律:只有重力做功的情况下,物体的动能和重力势能

  发生相互转化,但机械能保持不变

  表达式:Ek1+Ep1=Ek2+Ep2成立条件:只有重力做功

3.高一物理科目下学期知识点笔记 篇三


  力:

  1.重力G=mg(方向竖直向下,g=9.8m/s2≈10m/s2,作用点在重心,适用于地球表面附近)

  2.胡克定律F=kx{方向沿恢复形变方向,k:劲度系数(N/m),x:形变量(m)}

  3.滑动摩擦力F=μFN{与物体相对运动方向相反,μ:摩擦因数,FN:正压力(N)}

  4.静摩擦力0≤f静≤fm(与物体相对运动趋势方向相反,fm为静摩擦力)

  5.万有引力F=Gm1m2/r2(G=6.67×10-11N•m2/kg2,方向在它们的连线上)

  6.静电力F=kQ1Q2/r2(k=9.0×109N•m2/C2,方向在它们的连线上)

  7.电场力F=Eq(E:场强N/C,q:电量C,正电荷受的电场力与场强方向相同)

  8.安培力F=BILsinθ(θ为B与L的夹角,当L⊥B时:F=BIL,B//L时:F=0)

  9.洛仑兹力f=qVBsinθ(θ为B与V的夹角,当V⊥B时:f=qVB,V//B时:f=0)

4.高一物理科目下学期知识点笔记 篇四


  速度与加速度的关系

  1、速度与加速度没有必然的关系,即:

  (1)速度大,加速度不一定也大;

  (2)加速度大,速度不一定也大;

  (3)速度为零,加速度不一定也为零;

  (4)加速度为零,速度不一定也为零。

  2、当加速度a与速度V方向的关系确定时,则有:

  (1)若a与V方向相同时,不管a如何变化,V都增大。

  (2)若a与V方向相反时,不管a如何变化,V都减小。

5.高一物理科目下学期知识点笔记 篇五


  共点力平衡条件的推论

  1、二力平衡:

  如果物体在两个共点力的作用下处于平衡状态,这两个力必定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为一对平衡力。

  若物体所受的力在同一直线上,则在一个方向上各力的大小之和,与另一个方向各力大小之和相等。

  2、三力平衡:

  三个不平行力的平衡问题,是静力学中最基本的问题之一,因为三个以上的平面汇交力,都可以通过等效方法,转化为三力平衡问题。为此,必须首先掌握三力平衡的下述基本特征:

  (1)物体受三个共点力作用而平衡,任意两个力的合力跟第三个力等大反向(等值法)。

  (2)物体受三个共点力作用而平衡,将某一个力分解到另外两个力的反方向上,得到的两个分力必定跟另外两个力等大反向(分解法)。

  (3)物体受三个共点力作用而平衡,若三个力不平行,则三个力必共点,此即三力汇交原理(汇交共面性)。

  (4)物体受三个共点力作用而平衡,三个力的矢量图必组成一个封闭的矢量三角形。

  3、多力平衡:

  如果物体受多个力作用处于平衡状态,其中任何一个力与其余力的合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6.高一物理科目下学期知识点笔记 篇六


  受力分析常用的方法

  1、整体法与隔离法

  整体法、隔离法在受力分析时要灵活选用:

  (1)当所涉及的物理问题是整体与外界作用时,应用整体分析法,可使问题简单明了,而不必考虑内力的作用。

  (2)当涉及的物理问题是物体间的作用时,要应用隔离分析法,这时系统中物体间相互作用的内力就会变为各个独立物体的外力。

  2、假设法

  在受力分析时,若不能确定某力是否存在,可先对其作出存在或不存在的情况假设,然后再就该力存在与否对物体运动状态影响的不同来判断该力是否存在。

7.高一物理科目下学期知识点笔记 篇七


  重力势能

  (1)定义:物体由于被举高而具有的能量。用Ep表示

  表达式Ep=mgh是标量单位:焦耳(J)

  (2)重力做功和重力势能的关系

  W重=-ΔEp

  重力势能的变化由重力做功来量度

  (3)重力做功的特点:只和初末位置有关,跟物体运动路径无关

  重力势能是相对性的,和参考平面有关,一般以地面为参考平面

  重力势能的变化是绝对的,和参考平面无关

  (4)弹性势能:物体由于形变而具有的能量

  弹性势能存在于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中,跟形变的大小有关

  弹性势能的变化由弹力做功来量度

8.高一物理科目下学期知识点笔记 篇八


  速度变化的快慢加速度

  1.物体的加速度等于物体速度变化(vt—v0)与完成这一变化所用时间的比值a=(vt—v0)/t

  2.a不由△v、t决定,而是由F、m决定。

  3.变化量=末态量值—初态量值……表示变化的大小或多少

  4.变化率=变化量/时间……表示变化快慢

  5.如果物体沿直线运动且其速度均匀变化,该物体的运动就是匀变速直线运动(加速度不随时间改变)。

  6.速度是状态量,加速度是性质量,速度改变量(速度改变大小程度)是过程量。

9.高一物理科目下学期知识点笔记 篇九


  运动图象(只研究直线运动)

  1、x—t图象(即位移图象)

  (1)、纵截距表示物体的初始位置。

  (2)、倾斜直线表示物体作匀变速直线运动,水平直线表示物体静止,曲线表示物体作变速直线运动。

  (3)、斜率表示速度。斜率的绝对值表示速度的大小,斜率的正负表示速度的方向。

  2、v—t图象(速度图象)

  (1)、纵截距表示物体的初速度。

  (2)、倾斜直线表示物体作匀变速直线运动,水平直线表示物体作匀速直线运动,曲线表示物体作变加速直线运动(加速度大小发生变化)。

  (3)、纵坐标表示速度。纵坐标的绝对值表示速度的大小,纵坐标的正负表示速度的方向。

  (4)、斜率表示加速度。斜率的绝对值表示加速度的大小,斜率的正负表示加速度的方向。

  (5)、面积表示位移。横轴上方的面积表示正位移,横轴下方的面积表示负位移。

10.高一物理科目下学期知识点笔记 篇十


  探究弹力

  1.产生形变的物体由于要恢复原状,会对与它接触的物体产生力的作用,这种力称为弹力。

  2.弹力方向垂直于两物体的接触面,与引起形变的外力方向相反,与恢复方向相同。

  绳子弹力沿绳的收缩方向;铰链弹力沿杆方向;硬杆弹力可不沿杆方向。

  弹力的作用线总是通过两物体的接触点并沿其接触点公共切面的垂直方向。

  3.在弹性限度内,弹簧弹力F的大小与弹簧的伸长或缩短量-成正比,即胡克定律。

  F=k-

  4.上式的k称为弹簧的劲度系数(倔强系数),反映了弹簧发生形变的难易程度。

  5.弹簧的串、并联:串联:1/k=1/k1+1/k2并联:k=k1+k2

版权声明

声明:有的资源均来自网络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到您的权益 请联系本站我们将配合处理!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