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物理科目知识点笔记必修二

层次:高一所属学校:全国 科目:物理 2024-08-04 11:00:27 物理知识点
高一物理科目知识点笔记必修二是为大家整理的,漫长的学习生涯中,是不是经常追着老师要知识点?知识点就是“让别人看完能理解”或者“通过练习我能掌握”的内容。

1.高一物理科目知识点笔记必修二 篇一

  力的合成与分解

  (1)若处于平衡状态的物体仅受两个力作用,这两个力一定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一条直线上,即二力平衡

  (2)若处于平衡状态的物体受三个力作用,则这三个力中的任意两个力的合力一定与另一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一条直线上

  (3)若处于平衡状态的物体受到三个或三个以上的力的作用,则宜用正交分解法处理,此时的平衡方程可写成

  ①确定研究对象;

  ②分析受力情况;

  ③建立适当坐标;

  ④列出平衡方程

2.高一物理科目知识点笔记必修二 篇二

  牛顿第一定律

  1.牛顿第一定律(惯性定律):一切物体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直到有外力迫使它改变这种状态为止。——物体的运动并不需要力来维持。

  2.物体保持原来的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的性质叫惯性。

  3.惯性是物体的固有属性,与物体受力、运动状态无关,质量是物体惯性大小的量度。

  4.物体不受力时,惯性表现为物体保持匀速直线运动或静止状态;受外力时,惯性表现为运动状态改变的难易程度不同。

3.高一物理科目知识点笔记必修二 篇三

  共点力的平衡条件

  共点力

  如果几个力作用在物体的同一点,或者它们的作用线相交于同一点(该点不一定在物体上),这几个力叫做共点力。

  寻找共点力的平衡条件

  1.物体保持静止或者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的状态叫平衡状态。

  2.物体如果受到共点力的作用且处于平衡状态,就叫做共点力的平衡。

  3.二力平衡是指物体在两个共点力的作用下处于平衡状态,其平衡条件是这两个离的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多力亦是如此。

  4.正交分解法:把一个矢量分解在两个相互垂直的坐标轴上,利于处理多个不在同一直线上的矢量(力)作用分解。

4.高一物理科目知识点笔记必修二 篇四

  滑动摩擦力

  1.两个相互接触的物体有相对滑动时,物体之间存在的摩擦叫做滑动摩擦。

  2.在滑动摩擦中,物体间产生的阻碍物体相对滑动的作用力,叫做滑动摩擦力。

  3.滑动摩擦力f的大小跟正压力N(≠G)成正比。即:f=μN

  4.μ称为动摩擦因数,与相接触的物体材料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0<μ<1。

  5.滑动摩擦力的方向总是与物体相对滑动的方向相反,与其接触面相切。

  6.条件:直接接触、相互挤压(弹力),相对运动/趋势。

  7.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积无关,与相对运动速度无关。

  8.摩擦力可以是阻力,也可以是动力。

  9.计算:公式法/二力平衡法。

5.高一物理科目知识点笔记必修二 篇五

  速度变化的快慢加速度

  1.物体的加速度等于物体速度变化(vt—v0)与完成这一变化所用时间的比值

  a=(vt—v0)/t

  2.a不由△v、t决定,而是由F、m决定。

  3.变化量=末态量值—初态量值……表示变化的大小或多少

  4.变化率=变化量/时间……表示变化快慢

  5.如果物体沿直线运动且其速度均匀变化,该物体的运动就是匀变速直线运动(加速度不随时间改变)。

  6.速度是状态量,加速度是性质量,速度改变量(速度改变大小程度)是过程量。

6.高一物理科目知识点笔记必修二 篇六

  物体运动的速度

  物体通过的路程与所用的时间之比叫做速度。

  平均速度(与位移、时间间隔相对应)

  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v是物体的位移s与发生这段位移所用时间t的比值。其方向与物体的位移方向相同。单位是m/s。

  v=s/t

  瞬时速度(与位置时刻相对应)

  瞬时速度是物体在某时刻前后无穷短时间内的平均速度。其方向是物体在运动轨迹上过该点的切线方向。瞬时速率(简称速率)即瞬时速度的大小。

  速率≥速度

7.高一物理科目知识点笔记必修二 篇七

  时间位移

  时间与时刻

  1.钟表指示的一个读数对应着某一个瞬间,就是时刻,时刻在时间轴上对应某一点。两个时刻之间的间隔称为时间,时间在时间轴上对应一段。

  △t=t2—t1

  2.时间和时刻的单位都是秒,符号为s,常见单位还有min,h。

  3.通常以问题中的初始时刻为零点。

  路程和位移

  1.路程表示物体运动轨迹的长度,但不能完全确定物体位置的变化,是标量。

  2.从物体运动的起点指向运动的重点的有向线段称为位移,是矢量。

  3.物理学中,只有大小的物理量称为标量;既有大小又有方向的物理量称为矢量。

  4.只有在质点做单向直线运动是,位移的大小等于路程。两者运算法则不同。

8.高一物理科目知识点笔记必修二 篇八

  质点

  1.在研究物体运动的过程中,如果物体的大小和形状在所研究问题中可以忽略时,把物体简化为一个点,认为物体的质量都集中在这个点上,这个点称为质点。

  2.质点条件:

  1)物体中各点的运动情况完全相同(物体做平动)

  2)物体的大小(线度)<<它通过的距离

  3.质点具有相对性,而不具有绝对性。

  4.理想化模型:根据所研究问题的性质和需要,抓住问题中的主要因素,忽略其次要因素,建立一种理想化的模型,使复杂的问题得到简化。

9.高一物理科目知识点笔记必修二 篇九

  功

  1.功的两个必要因素:一是作用在物体上的力;二是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

  2.功的计算:功(W)等于力(F)跟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s)的乘积。(功=力×距离)

  3.功的公式:W=Fs;单位:W→焦;F→牛顿;s→米。(1焦=1牛·米).

  4.功的原理:使用机械时,人们所做的功,都等于不用机械而直接用手所做的功,也就是说使用任何机械都不省功。

  5.斜面:FL=Gh斜面长是斜面高的几倍,推力就是物重的几分之一。(螺丝、盘山公路也是斜面)

  6.机械效率:有用功跟总功的比值叫机械效率。

  计算公式:P有/W=η

  7.功率(P):单位时间(t)里完成的功(W),叫功率。

  计算公式:单位:P→瓦特;W→焦;t→秒。(1瓦=1焦/秒。1千瓦=1000瓦)

10.高一物理科目知识点笔记必修二 篇十

  电势能的概念

  (1)电势能

  电荷在电场中具有的势能。

  (2)电场力做功与电势能变化的关系

  在电场中移动电荷时电场力所做的功在数值上等于电荷电势能的减少量,即WAB=εA-εB。

  ①当电场力做正功时,即WAB>0,则εA>εB,电势能减少,电势能的减少量等于电场力所做的功,即Δε减=WAB。

  ②当电场力做负功时,即WAB<0,则εA<εB,电势能在增加,增加的电势能等于电场力做功的绝对值,即Δε增=εB-εA=-WAB=|WAB|,但仍可以说电势能在减少,只不过电势能的减少量为负值,即ε减=εA-εB=WAB。

  说明:某一物理过程中其物理量的增加量一定是该物理量的末状态值减去其初状态值,减少量一定是初状态值减去末状态值。

  (3)零电势能点

  在电场中规定的任何电荷在该点电势能为零的点。理论研究中通常取无限远点为零电势能点,实际应用中通常取大地为零电势能点。

  说明:

  ①零电势能点的选择具有任意性。

  ②电势能的数值具有相对性。

  ③某一电荷在电场中确定两点间的电势能之差与零电势能点的选取无关。

版权声明

声明:有的资源均来自网络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到您的权益 请联系本站我们将配合处理!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