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高一知识点必修二笔记

层次:高一所属学校:全国 科目:英语 2024-09-04 16:06:18 英语知识点
生物高一知识点必修二笔记是为大家整理的,在平日的学习中,说起知识点,应该没有人不熟悉吧?知识点就是学习的重点。

1.生物高一知识点必修二笔记 篇一


  (1)、显性性状与隐性性状

  显性性状:具有相对性状的两个亲本杂交,F1表现出来的性状。

  隐性性状:具有相对性状的两个亲本杂交,F1没有表现出来的性状。

  附:性状分离:在杂种后代中出现不同于亲本性状的现象)

  (2)、显性基因与隐性基因

  显性基因:控制显性性状的基因。

  隐性基因:控制隐性性状的基因。

  附:基因:控制性状的遗传因子(DNA分子上有遗传效应的片段P67)

  等位基因:决定1对相对性状的两个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相同位置上)。

  (3)、纯合子与杂合子

  纯合子:由相同基因的配子结合成的合子发育成的个体(能稳定的遗传,不发生性状分离):

  显性纯合子(如AA的个体)

  隐性纯合子(如aa的个体)

  杂合子:由不同基因的配子结合成的合子发育成的个体(不能稳定的遗传,后代会发生性状分离)

  (4)、表现型与基因型

  表现型:指生物个体实际表现出来的性状。

  基因型:与表现型有关的基因组成。

2.生物高一知识点必修二笔记 篇二


  DNA的结构和复制

  1、DNA的碱基互补配对原则:A与T配对,G与C配对。

  2、DNA复制:是指以亲代DNA分子为模板来合成子代DNA的过程。DNA的复制实质上是遗传信息的复制。

  3、解旋:在ATP供能、解旋酶的作用下,DNA分子两条多脱氧核苷酸链配对的碱基从氢键处断裂,于是部分双螺旋链解旋为二条平行双链,解开的两条单链叫母链(模板链)

  4、DNA的半保留复制:在子代双链中,有一条是亲代原有的链,另一条则是新合成的。

  5、人类基因组是指人体DNA分子所携带的全部遗传信息。人类基因组计划就是分析测定人类基因组的核苷酸序列。

3.生物高一知识点必修二笔记 篇三


  1、稳态的调节:神经——体液——免疫共同调节

  2、内环境稳态的意义: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3、内环境:由细胞外液构成的液体环境。内环境作用: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4、组织液、淋巴的成分和含量与血浆的相近,但又不完全相同,最主要的差别在于血浆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而组织液和淋巴中蛋白质含量较少。

  5、细胞外液的理化性质:渗透压、酸碱度、温度。

  6、血浆中酸碱度:7.35—7.45

  调节的试剂:缓冲溶液:NaHCO3/H2CO3Na2HPO4/NaH2PO4

  7、人体细胞外液正常的渗透压:770kPa

  正常的温度:37度

  8、稳态: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的状态。内环境稳态指的是内环境的成分和理化性质都处于动态平衡中。

4.生物高一知识点必修二笔记 篇四


  1、蛋白质的基本组成单位是氨基酸,氨基酸结构通式为NH2—C—COOH,各种氨基酸的区别在于R基的不同。

  2、两个氨基酸脱水缩合形成二肽,连接两个氨基酸分子的化学键(—NH—CO—)叫肽键。

  3、脱水缩合中,脱去水分子数=形成的肽键数=氨基酸数—肽链条数

  4、蛋白质多样性原因: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种类、数目、排列顺序千变万化,多肽链盘曲折叠方式千差万别。

  5、每种氨基酸分子至少都含有一个氨基(—NH2)和一个羧基(—COOH),并且都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连接在同一个碳原子上,这个碳原子还连接一个氢原子和一个侧链基因。

  6、遗传信息的携带者是核酸,它在生物体的遗传变异和蛋白质合成中具有极其重要作用,核酸包括两大类:一类是脱氧核糖核酸,简称DNA;一类是核糖核酸,简称RNA,核酸基本组成单位核苷酸。

  7、蛋白质功能:

  ①结构蛋白,如肌肉、羽毛、头发、蛛丝

  ②催化作用,如绝大多数酶

  ③运输载体,如血红蛋白

  ④传递信息,如胰岛素

  ⑤免疫功能,如抗体

5.生物高一知识点必修二笔记 篇五


  1.基因分离定律:具有一对相对性状的两个生物纯本杂交时,子一代只表现出显性性状;子二代出现了性状分离现象,并且显性性状与隐性性状的数量比接近于3:1。

  2.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是:在杂合子的细胞中,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具有必须的独立性,生物体在进行减数__构成配子时,等位基因会随着的分开而分离,分别进入到两个配子中,独立地随配子遗传给后代。

  3.基因型是性状表现的内存因素,而表现型则是基因型的表现形式。表现型=基因型+环境条件。

  4.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分离或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进行减数__构成配子的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离,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在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的范围内,有n对等位基因的个体产生的配子最多可能有2n种。

6.生物高一知识点必修二笔记 篇六


  1.DNA是使R型细菌产生稳定的遗传变化的物质,而噬菌体的各种性状也是透过DNA传递给后代的,这两个实验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

  2.一切生物的遗传物质都是核酸。细胞内既含DNA又含RNA和只含DNA的生物遗传物质是DNA,少数病毒的遗传物质是RNA。由于绝大多数的生物的遗传物质是DNA,所以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3.碱基对排列顺序的千变万化,构成了DNA分子的多样性,而碱基对的特定的排列顺序,又构成了每一个DNA分子的特异性。这从分子水平说明了生物体具有多样性和特异性的原因。

  4.遗传信息的传递是透过DNA分子的复制来完成的。基因的表达是透过DNA控制蛋白质的合成来实现的。

  5.DNA分子独特的双螺旋结构为复制带给了精确的模板;透过碱基互补配对,保证了复制能够准确地进行。在两条互补链中的比例互为倒数关系。在整个DNA分子中,嘌呤碱基之和=嘧啶碱基之和。整个DNA分子中,与分子内每一条链上的该比例相同。

  6.子代与亲代在性状上相似,是由于子代获得了亲代复制的一份DNA的缘故。

  7.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__,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直线排列,染色体是基因的载体。

  8.由于不同基因的脱氧核苷酸的排列顺序(碱基顺序)不同,因此,不同的基因内含不同的遗传信息。(即:基因的脱氧核苷酸的排列顺序就代表遗传信息)。

  9.DNA分子的脱氧核苷酸的排列顺序决定了信使RNA中核糖核苷酸的排列顺序,信使RNA中核糖核苷酸的排列顺序又决定了氨基酸的排列顺序,氨基酸的排列顺序最终决定了蛋白质的结构和功能的特异性,从而使生物体表现出各种遗传特性。基因控制蛋白质的合成时:基因的碱基数:mRNA上的碱基数:氨基酸数=6:3:1。氨基酸的密码子是信使RNA上三个相邻的碱基,不是转运RNA上的碱基。转录和翻译过程中严格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注意:配对时,在RNA上A对应的是U。

  10.生物的一切遗传性状都是受基因控制的。一些基因是透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过程;基因控制性状的另一种状况,是透过控制蛋白质分子的结构来直接影响性状。

7.生物高一知识点必修二笔记 篇七


  1.生物体细胞中的染色体能够分为两类:常染色体和性染色体。

  生物的性别决定方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XY型,另一种是ZW型。

  2.伴性遗传的特点:

  (1)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的特点:男性患者多于女性患者;具有隔代遗传现象(由于致病基因在X染色体上,一般是男性透过女儿传给外孙);女性患者的父亲和儿子必须是患者,反之,男性患者必须是其母亲传给致病基因。

  (2)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的特点:女性患者多于男性患者,大多具有世代连续性,即代代都有患者,男性患者的母亲和女儿必须是患者。

  (3)伴Y染色体遗传的特点:患者全部为男性;致病基因父传子,子传孙(限雄遗传)。

8.生物高一知识点必修二笔记 篇八


  1.作为运载体务必具备的特点是:能够在宿主细胞中复制并稳定地保存;具有多个限制酶切点,以便与外源基因连接;具有某些标记基因,便于进行筛选。质粒是基因工程最常用的运载体,它存在于许多细菌以及酵母菌等生物中,是能够自主复制的很小的环状DNA分子。

  2.基因工程的一般步骤包括:

  ①提取目的基因

  ②目的基因与运载体结合

  ③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

  ④目的基因的检测和表达。

  3.重组DNA分子进入受体细胞后,受体细胞务必表现出特定的性状,才能说明目的基因完成了表达过程。

  4.区别和理解常用的运载体和常用的受体细胞,目前常用的运载体有:质粒、噬菌体、动植物病毒等,目前常用的受体细胞有大肠杆菌、枯草杆菌、土壤农杆菌、酵母菌和动植物细胞等。

  5.基因诊断是用放射性同位素、荧光分子等标记的DNA分子做探针,利用DNA分子杂交原理,鉴定被检测标本的遗传信息,到达检测疾病的目的。

  6.基因治疗是把健康的外源基因导入有基因缺陷的细胞中,到达治疗疾病的目的。

9.生物高一知识点必修二笔记 篇九


  1.生物进化的过程实质上就是种群基因频率发生变化的过程。

  2.以自然选取学说为核心的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其基本观点是: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生物进化的实质在于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取及隔离是物种构成过程的三个基本环节,透过它们的综合作用,种群产生分化,最终导致新物种的构成。

  3.隔离就是指同一物种不同种群间的个体,在自然条件下基因不能自由交流的现象。包括地理隔离和生殖隔离。其作用就是阻断种群间的基因交流,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在自然选取中向不同方向发展,是物种构成的必要条件和重要环节。

  4.物种构成与生物进化的区别:生物进化是指同种生物的发展变化,时间可长可短,性状变化程度不一,任何基因频率的改变,不论其变化大小如何,都属进化的范围,物种的构成务必是当基因频率的改变在突破种的界限构成生殖隔离时,方可成立。

  5.生物体的每一个细胞都有内含该物种的全套遗传物质,都有发育成为完整个体所必需的全部基因。

  6.在生物体内,细胞没有表现出全能性,而是分化为不同的组织器官,这是基因在特定的时间和空间条件下选取性表达的结果。

10.生物高一知识点必修二笔记 篇十


  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比较:

  1、原核细胞:细胞较小,无核膜、无核仁,没有成形的细胞核;遗传物质(一个环状DNA分子)集中的区域称为拟核;没有染色体,DNA不与蛋白质结合,细胞器只有核糖体;有细胞壁,成分与真核细胞不同。

  2、真核细胞:细胞较大,有核膜、有核仁、有真正的细胞核;有必须数目的染色体(DNA与蛋白质结合而成);一般有多种细胞器。

  3、原核生物:由原核细胞构成的生物。如:蓝藻、细菌(如硝化细菌、乳酸菌、大肠杆菌、肺炎双球菌)、放线菌、支原体等都属于原核生物。

  4、真核生物:由真核细胞构成的生物。如动物(草履虫、变形虫)、植物、真菌(酵母菌、霉菌、粘菌)等。

11.生物高一知识点必修二笔记 篇十一


  人脑的高级功能

  (1)人脑的组成及功能:大脑:大脑皮层是调节机体活动的级中枢,是高级神经活动的结构基础。其上有语言、听觉、视觉、运动等高级中枢;小脑:是重要的运动调节中枢,维持身体平衡;脑干:有许多重要的生命活动中枢,如呼吸中枢;下丘脑:有体温调节中枢、渗透压感受器、是调节内分泌活动的总枢纽

  (2)语言功能是人脑特有的高级功能

  语言中枢的位置和功能:书写中枢(W区)→失写症(能听、说、读,不能写)运动性语言中枢(S区)→运动性失语症(能听、读、写,不能说)听性语言中枢(H区)→听觉性失语症(能说、写、读,不能听)阅读中枢(V区)→失读症(能听、说、写,不能读)

  (3)其他高级功能:学习与记忆

12.生物高一知识点必修二笔记 篇十二


  水平衡的调节

  1、人体内水分的动态平衡是靠水分的摄入和排出的动态平衡实现的

  2、人体内水的主要来源是饮食、另有少部分来自物质代谢过程中产生的水。水分的排出主要透过泌尿系统,其次皮肤、肺和大肠也能排出部分水。人体的主要排泄器官是肾,其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肾单位。

  3、水分调节(细胞外液渗透压调节):(负反馈)

  过程:饮水过少、食物过咸等→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垂体→抗利尿激素→肾小管和集合管重吸收水增强→细胞外液渗透压下降、尿量减少。

  总结:水分调节主要是在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的调节下,透过肾脏完成。起主要作用的激素是抗利尿激素,它是由下丘脑产生,由垂体释放的,作用是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从而使排尿量减少。

13.生物高一知识点必修二笔记 篇十三


  生长素的生理作用:

  生长素对植物生长调节作用具有两重性,一般,低浓度促进植物生长,高浓度抑制植物生长(浓度的高低以各器官的最适生长素浓度为标准)。

  生长素对植物生长的促进和抑制作用与生长素的浓度、植物器官的种类、细胞的年龄有关。

  同一植株不同器官对生长素浓度的反应不同,敏感性由高到低为:根、芽、茎

  顶端优势是顶芽优先生长而侧芽受到抑制的现象。原因是顶芽产生的生长素向下运输,使近顶端的侧芽部位生长素浓度较高,从而抑制了该部位侧芽的生长。

14.生物高一知识点必修二笔记 篇十四


  细胞核----系统的控制中心

  一、细胞核的功能:

  是遗传信息库(遗传物质储存和复制的场所),是细胞代谢和遗传的控制中心;

  二、细胞核的结构:

  1、染色质:由DNA和蛋白质组成,染色质和染色体是同样物质在细胞不同时期的两种存在状态。

  2、核膜:双层膜,把核内物质与细胞质分开。

  3、核仁:与某种RNA的合成以及核糖体的形成有关。

  4、核孔:实现细胞核与细胞质之间的物质交换和信息交流

15.生物高一知识点必修二笔记 篇十五


  影响呼吸速率的外界因素

  1、温度:温度通过影响细胞内与呼吸作用有关的酶的活性来影响细胞的呼吸作用。

  温度过低或过高都会影响细胞正常的呼吸作用。在一定温度范围内,温度越低,细胞呼吸越弱;温度越高,细胞呼吸越强。

  2、氧气:氧气充足,则无氧呼吸将受抑制;氧气不足,则有氧呼吸将会减弱或受抑制。

  3、水分:一般来说,细胞水分充足,呼吸作用将增强.但陆生植物根部如长时间受水浸没,根部缺氧,进行无氧呼吸,产生过多酒精,可使根部细胞坏死。

  4、CO2:环境CO2浓度提高,将抑制细胞呼吸,可用此原理来贮藏水果和蔬菜。

16.生物高一知识点必修二笔记 篇十六


  基因在亲子代间的传递

  1.在有性生殖过程中,基因经精子或卵细胞传递,精子和卵细胞就是基因在亲子间传递的“桥梁”

  2.基因位于染色体上是具有遗传效应的DNA。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呈双螺旋结构。

  3.染色体:细胞核内能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质,是遗传物质的主要载体。每一种生物细胞内的染色体的形态和数目都是一定的。

  4.在生物的体细胞中染色体是成对存在的,基因也是成对存在的,分别位于成对的染色体上。人的体细胞中染色体为23对(46条),也就包含了46条DNA。

  5.在形成精子或卵细胞的细胞_中,染色体都要减少一半,而且不是任意的一半,是每对染色体中的一条进入精子或卵细胞中而当精子和卵细胞结合成受精卵时,染色体又恢复到亲代细胞中染色体的水平,其中有一半染色体来自父方,一半来自母方。

17.生物高一知识点必修二笔记 篇十七


  人体的营养

  1、食物中含有糖类、脂肪、蛋白质、水、无机盐和维生素等六类营养物质。

  2、糖类、脂肪、蛋白质都是组成细胞的主要有机物。并且能为生命活动提供能量。

  3、人体需要含钙、磷、铁、碘、锌的无机盐。

  4、人体缺乏维生素引起的主要病症:

  缺乏维生素A:皮肤干燥、夜盲症(夜晚看不清东西)、干眼症等。

  缺乏维生素B1:神经炎、脚气病(维生素B1缺乏症)、消化不良、食欲不振等。

  缺乏维生素C:坏血病、抵抗力下降等。

  缺乏维生素D:佝偻病、骨质疏松症等。维生素D可以促进磷、钙的吸收和骨质发育。

18.生物高一知识点必修二笔记 篇十八


  一、细胞的分化

  (1)概念:在个体发育中,相同细胞的后代,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发生稳定性差异的过程。

  (2)过程:受精卵、增殖为多细胞、分化为组织、器官、系统、发育为生物体

  (3)特点:持久性、稳定不可逆转性、普遍性

  二、细胞全能性:

  (1)体细胞具有全能性的原因

  由于体细胞一般是通过有丝_增殖而来的,一般已分化的细胞都有一整套和受精卵相同的DNA分子,因此,分化的细胞具有发育成完整新个体的潜能。

  (2)植物细胞全能性

  高度分化的植物细胞仍然具有全能性。

  例如:胡萝卜跟根组织的细胞可以发育成完整的新植株

  (3)动物细胞全能性

  高度特化的动物细胞,从整个细胞来说,全能性受到限制。但是,细胞核仍然保持着全能性。

  (4)全能性大小:受精卵>生殖细胞>体细胞

19.生物高一知识点必修二笔记 篇十九


  氨基酸:蛋白质的基本组成单位,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约有20种。

  脱水缩合:一个氨基酸分子的氨基(—NH2)与另一个氨基酸分子的羧基(—COOH)相连接,同时失去一分子水。

  肽键:肽链中连接两个氨基酸分子的化学键(—NH—CO—)。

  二肽:由两个氨基酸分子缩合而成的化合物,只含有一个肽键。

  多肽:由三个或三个以上的氨基酸分子缩合而成的链状结构。

  肽链:多肽通常呈链状结构,叫肽链。

20.生物高一知识点必修二笔记 篇二十


  细胞的吸水和失水(原理:渗透作用)

  1、动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

  外界溶液浓度<细胞质浓度时,细胞吸水膨胀

  外界溶液浓度>细胞质浓度时,细胞失水皱缩

  外界溶液浓度=细胞质浓度时,水分进出细胞处于动态平衡

  2、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

  细胞内的液体环境主要指的是液泡里面的细胞液。

  原生质层:细胞膜和液泡膜以及两层膜之间的细胞质

  外界溶液浓度>细胞液浓度时,细胞质壁分离

  外界溶液浓度<细胞液浓度时,细胞质壁分离复原

  外界溶液浓度=细胞液浓度时就,水分进出细胞处于动态平衡

版权声明

声明:有的资源均来自网络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到您的权益 请联系本站我们将配合处理!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