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坐敬亭山]教学案例分析

2024-03-16 07:36:33 小学 教育 教学案例 教学设计
古诗的文字精练,意境深远,含义深刻,让人回味无穷,一首诗短短几句或包含一个故事,或蕴含一个深刻的道理或隐藏着一幅栩栩如生的画……每一首古诗的创作都有特殊的社会背景,鉴于此,在学习古诗前有必要弄清古诗的创作背景,这样学生在学习古诗时便有了先知先觉。  
在教学[独坐敬亭山]这首古诗时,我在学生介绍完李白的相关资料后,又补充介绍了这首诗的写作背景:当年,诗人被迫离开长安已整整十年,世态炎凉,长期的漂泊生活使他饱尝了人间辛酸的滋味,孤寂之感倍生。诗人通过对敬亭山景象的描写,抒发了因怀才不遇而产生的孤独寂寞的感情。有了这个知识,学生对于整首诗意思的把握就更加容易了,在汇报完一二句的诗意后,我追问道:“你从哪些词上能体会出诗人孤寂的心情?”学生马上答出:“众鸟高飞尽”的“尽”字,“孤云独去闲”的“孤”和“独”字,都能体会出诗人的孤寂。因为诗人的孤独,他看到鸟儿和白云似乎也不愿陪他,都离他而去了。我微笑着表扬了发言的同学,班级的同学也表示赞同。这时,黄奥凯同学举起手来,说:“老师,我还有不同的理解。”我让她说说看。她说:“我觉得从‘众鸟’和‘闲’可以看出鸟儿虽然是要飞向远方,但是也有自己的伙伴陪着。天空中虽然只有一片云但是它也是悠闲自在地飘走的。而这就与诗人的孤寂形成了对比,显得诗人更加孤独和寂寞了。”  
总之,学生通过对社会背景的了解,对诗人所表达的情感一目了然,不会在课堂上听得一头雾水,最终不知所云,让老师一个人表演了。  

版权声明

声明:有的资源均来自网络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到您的权益 请联系本站我们将配合处理!

上一篇 : 2012新书推介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