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一: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随着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开展,政府特别重视农村多边经营的一个环节--乡镇企业的发展。截至1985年,乡镇企业除数量之外,所有的项目基本上都是增加的趋势,特别是1984

所属学校:学历教育 科目:高中历史 2024-10-26 09:53:56 高中历史

材料一: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随着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开展,政府特别重视农村多边经营的一个环节--乡镇企业的发展。截至1985年,乡镇企业除数量之外,所有的项目基本上都是增加的趋势,特别是1984年急剧增加。但是,每一个企业的职工平均人数,1983年时30人左右,到1984年时减少8人,1985年时又减少5人。乡镇企业的主要行业,除了纺织、建材外,还有食品加工、矿山采掘、肥料、农具、农药等多种类型,其中主要的行业有25种以上。

--摘编自滨下武志《近代中国的国际契机》材料二:长期以来,城乡分离的二元经济格局,使农村单纯搞农业,城市搞工业,这种做法使城乡差距进一步扩大。而乡镇企业既接受了城市的辐射,又扩大向城市反射,开创“城中有我,我中有城”的局面。……对于中国的乡镇企业,英国路透社说,“中国在乡镇工厂利用剩余劳动力的办法,在发展中国家是独树一帜”。

--摘编自应佳洁《乡镇企业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与作用研究》

(1)根据材料一,概括乡镇企业的特点。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发展乡镇企业的意义。

【答案】

(1)特点:发展速度快;企业规模小、人数少;涉及的行业类型多;产品主要面向农村。

(2)历史意义:增加了农民收入;有利于改变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缩小城乡差距;吸纳了农村大量剩余劳动力;解放了农村的生产力,促进了农村商品经发展;调整了农村经济结构。

【解析】

(1)据材料“特别是1984年急剧增加”、“每一个企业的职工平均人数,1983年时30人左右,到1984年时减少8人,1985年时又减少5人。”、“除了纺织、建材外,还有食品加工、矿山采掘、肥料、农具、农药等多种类型,其中主要的行业有25种以上。”加以归纳概括即可。

(2)据材料“开创‘城中有我,我中有城’的局面”、“中国在乡镇工厂利用剩余劳动力的办法,在发展中国家是独树一帜”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回答即可。

版权声明

声明:有的资源均来自网络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到您的权益 请联系本站我们将配合处理!

下一篇 :返回列表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