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整个1949年,尽管朝鲜半岛局势紧张,但由于中国忙于准备解放台湾,苏联又不想在朝鲜与美国发生直接军事冲突,故中苏双方均不主张在朝鲜采取军事行动。毛泽东访苏期间,由于苏联不愿放弃既得利益,双方在是否
材料整个1949年,尽管朝鲜半岛局势紧张,但由于中国忙于准备解放台湾,苏联又不想在朝鲜与美国发生直接军事冲突,故中苏双方均不主张在朝鲜采取军事行动。毛泽东访苏期间,由于苏联不愿放弃既得利益,双方在是否签订一个新的条约问题上分歧较大。最终,经过近两个月的艰苦谈判,新的条约《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签订。中国在1945年失去的大部分东西在不久的将来就可以收回,而苏联曾经实现的远东战略目标至迟到1952年底将不复存在。
就在斯大林与毛泽东谈判中苏奈约期间,苏联改变了对朝鲜半岛的政策。金日成在1950年4月从莫斯科回国后秘密访问北京,其目的是向中国“通报他们以武力统一国家的意图和在莫斯科会谈此问题的结果”。直到这时,斯大林才第一次向中国领导人表明,苏联在这一问题上的态度发生了变化。在这种情况下,毛泽东就不便再提出反对意见了。
——据沈志华《毛泽东、斯大林与朝鲜战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苏谈判过程中体现出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中苏谈判产生的影响。
【答案】(1)中国领导人为维护国家利益据理力争;牵涉到朝鲜问题;苏联表现出大国强权主义色彩。
(2)巩固了中苏同盟但也埋下了矛盾的隐患;加速了朝鲜战争的爆发;阻碍了中国台湾问题的解决与统一大业的实现;固化了朝鲜半岛的冷战局势;强化了西方对中国的敌视。
【解析】(1)通过仔细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中苏谈判过程中体现出的特点要按照材料分层次解释,例如,材料多次提到了朝鲜,这就说明中苏谈判涉及到朝鲜问题,再例如,材料也涉及到毛泽东和斯大林的斗争,反映了中国领导人为维护国家利益据理力争。
(2)中苏谈判产生的影响要分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两个方面进行论述,例如,积极影响主要包括巩固了中苏同盟、利于巩固中国这个新政权等,而朝鲜问题苏联的做法则又加速了朝鲜战争的爆发就属于消极影响等。
版权声明
声明:有的资源均来自网络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到您的权益
请联系本站我们将配合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