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公司为上市公司,主要从事机器设备的生产和销售。甲公司2007年度适用的所得税税率为33%,2008年及以后年度适用的所得税税率为25%,有足够的应纳税所得额用于抵扣可抵扣暂时性差异。假定甲公司相关资

所属学校:职业资格考试 科目:中级会计职称考试 2024-11-10 10:54:29 中级会计职称考试

甲公司为上市公司,主要从事机器设备的生产和销售。甲公司2007年度适用的所得税税率为33%,2008年及以后年度适用的所得税税率为25%,有足够的应纳税所得额用于抵扣可抵扣暂时性差异。假定甲公司相关资产的初始入账价值等于计税基础,且折旧或摊销方法、折旧或摊销年限均为税法规定相同。甲公司按照实现净利润的10%提取法盈余公积。甲公司2007年度所得税汇清缴于2008年2月28日完成,2007年度财务会计报告经董事会批准于2008年3月15日对外报出。 2008年3月1日,甲公司总会计师对2007年度的下列有关资产业务的会计处理提出疑问: (1)存货 2007年12月31日,甲公司存货中包括:150件甲产品、50件乙产品和300吨专门用于生产乙产品的N型号钢材。 150件甲产品和50件乙产品的单位预算成本均为120万元。其中,150件甲产品签订有不可撤销的销售合同,每件合同价格(不含增值税)为150万元,市场价格(不含增值税)预期为118万元;50件乙产品没有签订销售合同,每件市场价格(不含增值税)预期为118万元。销售每件甲产品、乙产品预期发生的销售费用及税金(不含增值税)均为2万元。 300吨N型号钢材单位成本为每吨20万元,可生产乙产品60件。将N型号钢材加工成乙产品每件还需要发生其他费用5万元。假定300吨N型号钢材生产的乙产品没有签订销售合同。 甲公司期末按单项计提存货跌价准备。2007年12月31日,甲公司相关业务的会计处理如下: ①甲公司对150件甲产品和50件乙产品按成本总额24 000万元(120×200)超过可变现净值总额23 200万元[(118-2)×200]的差额计提了800万元存货跌价准备。此前,未计提存货跌价准备。 ②甲公司300吨N型号钢材没有计提存货跌价准备。此前,也未计提存货跌价准备。 ③甲公司对上述存货账面价值低于计税基础的差额,没有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 (2)固定资产 2007年12月31日,甲公司E生产线发生永久性损害但尚未处置。E生产线账面原价为6 000万元,累计折旧为4 600万元,此前未计提减值准备,可收回金额为零。E生产线发生的永久性损害尚未经税务部门认定。 2007年12月31日,甲公司相关业务的会计处理如下: ①甲公司按可收回金额低于账面价值的差额计提固定资产减值准备1 400万元。 ②甲公司对E生产线账面价值与计税基础之间的差额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462万元。 (3)无形资产2007年12月31日,甲公司无形资产账面价值中包括用于生产丙产品的专利技术。该专利技术系甲公司于2007年7月15日购入,入账价值为2 400万元,预计使用寿命为5年,预计净残值为零,采用年限平均法按月摊销。2007年第四季度以来,市场上出现更先进的生产丙产品的专利技术,甲公司预计丙产品市场占有率将大幅下滑。甲公司估计该专利技术的可收回金额为1 200万元。 2007年12月31日,甲公司相关业务的会计处理如下: ①甲公司计算确定该专利技术的累计摊销额为200万元,账面价值为2 200万元。 ②甲公司按该专利技术可收回金额低于账面价值的差额计提了无形资产减值准备1 000万元。 ③甲公司对上述专利技术账面价值低于计税基础的差额,没有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 要求: 根据上述资料,逐项分析、判断甲公司上述存货、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相关业务的会计处理是否正确(分别注明该业务及其序号),并简要说明理由;如不正确,编制有关调整会计分录(合并编制涉及“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的调整会计分录)。(答案中的金额单位用万元表示)

【答案】

(1)存货跌价准备的处理不正确。甲产品和乙产品应分别进行期末计价。 甲产品成本=150×120=18000(万元) 甲产品可变现净值=150×(150-2)=22200(万元) 甲产品成本小于可变现净值,不需计提跌价准备。 乙产品成本=50×120=6000(万元) 乙产品可变现净值=50×(118-2)=5800(万元) 乙产品应计提跌价准备=6000-5800=200(万元) 所以甲产品和乙产品多计提跌价准备=800-200=600(万元) N型号钢材成本=300×20=6000(万元) N型号钢材可变现净值=60×118-60×5-60×2=6660(万元) N型号钢材成本小于可变现净值,不需计提跌价准备。 所以要冲销多计提跌价准备600万元,应确认200万元存货跌价准备对应的递延所得税资产。 借:存货跌价准备 600 贷:以前年度损益调整 600 借:递延所得税资产 50(200×25%) 贷:以前年度损益调整 50 (2)①处理正确。因为固定资产发生永久性损害但尚未处置,所以应全额计提减值准备。 ②处理错误。理由:E生产线发生的永久性损害尚未经税务部门认定,所以固定资产的账面价值为零,计税基础为1400万元,所以产生可抵扣暂时性差异金额=1400×25%=350(万元),但企业确认了462万元的递延所得税资产,所以要冲回462-350=112(万元)的递延所得税资产。 借:以前年度损益调整 112 贷:递延所得税资产 112 (3)无形资产处理不正确。 无形资产当月增加,当月摊销。所以无形资产摊销额=2400÷5×6/12=240(万元),账面价值=2400-240=2160(万元),应计提减值准备=2160-1200=960(万元),应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960×25%=240(万元)。 借:以前年度损益调整 40(240-200)(注:此处因为该无形资产是用来生产产品的,所以理论上将累计摊销计入制造费用或生产成本更合适,同时当该产品出售后这部分累计摊销影响损益。但此题中没有给出产品是否销售,所以估计其出题思路是将其计入当期损益,这里大家可以讨论讨论) 贷:累计摊销 40 借:无形资产减值准备 40(1000-960) 贷:以前年度损益调整 40 借:递延所得税资产 240(960×25%) 贷:以前年度损益调整 240 以前年度损益调整贷方余额=600+50-1400+1400-112-40+40+240=778(万元),转入利润分配。 借:以前年度损益调整 778 贷: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 778 借: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 77.8 贷:盈余公积 77.8 本题考核日后期间会计差错更正、所得税等相关知识点。有一定的难度,但因为三个事项比较独立,所以只要细心,此题拿到80%以上的分数应该没有问题。

版权声明

声明:有的资源均来自网络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到您的权益 请联系本站我们将配合处理!

下一篇 :返回列表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