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宋)太祖、太宗平一海内,惩累朝藩镇跋扈,尽收天下劲兵,列营京畿,以备藩卫,……其边防要郡须兵屯守,即遣自京师诸镇之兵,亦皆戍更。……兵无常帅,帅无常师,内外相维,上下相制,等级相轧,虽有暴戾姿睢,无所厝(安置)於其间,是以天下晏然(安定),逾百年而无犬吠之惊,此制兵得其道也。
——(元)马端临《文献通考》
材料二宋代养兵之多,为历代罕见。而养兵之费大致占宋代财政支出的十之八九。兵制上的严重缺陷,使军队管理涣散,削弱了军队的战斗力,进而北宋在与辽、西夏的战争中接连失败,并因此向辽和西夏进行巨额的贡纳,“积弱”的局面日趋加剧。
——摘编自《探讨王安石军事改革中的利弊》
(1)据材料一概括北宋初期军事改革的主要特点,并指出其改革动机。
(2)结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北宋初期军事制度的利弊。为解决材料二中“积弱”的局面,王安石采取了哪些相关措施?
【答案】(1)特点:“强干弱枝”、“兵将分离”、“内外相制”。(回答符合题意的其中两点即得
动机:吸取五代十国藩镇割据的教训,强化君主专制中央集权。
(2)利弊:一方面,兵权的集中有利于宋王朝统治的巩固;但另一方面,军队数量庞大导致财政支出困难,分化军事管理权导致军令不畅,兵将不知则削弱了军队战斗力。
措施:整编禁军、实行将兵法、保甲法、保马法、军器监等。
【解析】(1)据材料一概括,答案就在材料中。根据材料中“尽收天下劲兵,列营京畿,以备藩卫,其边防要郡须兵屯守,即遣自京师诸镇之兵,亦皆戍更。”可知,“强干弱枝”;根据材料中“ 兵无常帅,帅无常师,内外相维,上下相制”可知“兵将分离”、“内外相制”。动机就是目的和原因,动机:吸取五代十国藩镇割据的教训,强化君主专制中央集权。
(2)北宋初期军事制度的利弊,利:一方面,兵权的集中有利于宋王朝统治的巩固;弊端:根据材料中“宋代养兵之多,为历代罕见。而养兵之费大致占宋代财政支出的十之八九,兵制上的严重缺陷,使军队管理涣散,削弱了军队的战斗力,进而北宋在与辽、西夏的战争中接连失败,”可知,但另一方面,军队数量庞大导致财政支出困难,分化军事管理权导致军令不畅,兵将不知则削弱了军队战斗力。为了消除这些弊端,王安石采取了措施:整编禁军、实行将兵法、保甲法、保马法、军器监等。
版权声明
声明:有的资源均来自网络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到您的权益
请联系本站我们将配合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