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所属学校:学历教育 科目:高中历史 2024-10-11 10:19:57 高中历史

阅读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唐宋之后,“盐茶”专卖取代了“盐铁”官营,茶叶成为国家战略物资,通过以茶易马,即所谓的“茶马贸易”,中国获得了紧缺的马匹。西北少数民族茶叶依赖中原地区供给,从某种意义上,中央王朝因茶叶而掌握了“华夏边缘”地区的命脉。明初政府为了垄断茶马贸易,在产茶区设置茶课司,还建立茶叶的专卖制度,商人贩茶,必须持有“茶引”或“茶由”,“私茶出境者斩”。

——杜君立《历史的慰籍》

材料二:1517年,最早来到中国的葡萄牙人将茶叶带回欧洲。18世纪英国东印度公司逐步垄断了中英茶叶贸易,从1815年起,公司每年在茶叶贸易中的获利都在100万英镑以上,占其商业总利润的90%。中国茶叶大量出口英国,英国为了扭转与中国的贸易逆差,向中国输入鸦片的同时,从中国引种,在其殖民地试种茶叶……印度茶叶生产实现机械化并通过铁路、轮船运至目的地,而中国依然是手工制造且主要靠人力挑运至通商口岸……茶叶生产国的茶叶被英美等国家廉价收购,并加以包装宣传,售以高价。1886年以后,中国茶叶贸易终于衰落下来。

——据盛敏等《近代中国茶文化向西欧的传播构成了中西文化交流》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唐宋至明初茶叶贸易的特点并简析其影响。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从古代到近代以来茶叶贸易的变化,并分析其原因。

【答案】

(1)特点:经营方式为官营(茶叶专卖、政府垄断,设立机构管理);贸易用途为战略物资(贸易方式物物交换);贸易范围(对象)为国内贸易(西北少数民族)。(任答两个方面,

影响:有利于加强对边疆地区的管理;增强军事力量;增加财政收入,促进民族地区的贸易发展;影响了民族地区的风俗和促进文化交流。(可以按照政治、军事、经济、文化与社会生活角度,也可以按照历史的逻辑经济——军事——政治——文化与社会生活,任答三个角度,

(2)变化:贸易范围:从国内贸易到世界贸易(中西方之间贸易);经营方式:外国特权贸易公司垄断,并呈现半殖民地化特征;贸易趋势:近代贸易额呈现先升后降(由盛而衰)。

原因:新航路开辟后,世界市场逐渐形成;西方国家殖民扩张,尤其是工业革命后经济侵略加剧;殖民地的茶叶竞争、近代中国主权开始部分丧失、生产经营方式落后、交通工具落后制约等。(对应变化的三个方面,

【解析】

(1)由材料“茶叶成为国家战略物资”““盐茶”专卖取代了“盐铁”官营”“西北少数民族茶叶依赖中原地区供给”,可以从经营方式、贸易用途、贸易范围等方面归纳。第二小问,可以从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等方面作答。

(2)由材料“18世纪英国东印度公司逐步垄断了中英茶叶贸易”可见茶叶贸易从国内贸易到世界贸易,并由外国特权贸易公司垄断,并呈现半殖民地化特征。由“中国茶叶大量出口英国……1886年以后,中国茶叶贸易终于衰落下来。”可见,近代贸易额呈现先升后降。第二小问,结合所学,可以从新航路开辟、工业革命和中国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知识分析。

版权声明

声明:有的资源均来自网络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到您的权益 请联系本站我们将配合处理!

下一篇 :返回列表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