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所属学校:学历教育 科目:高中语文 2024-09-12 11:35:49 高中语文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眼下,在很多家长费尽心思把孩子送往城市重点学校就读时,武汉有7对父母反其道而行,将孩子从城市带到农村,让孩子们在一所废弃小学内学习生活,家长自己则当起老师教育孩子,过着类似“世外桃源”的生活。家长们说,操场上的沙子、砖头、茅草,也是孩子们最心爱的玩具,孩子们常常在这里堆沙堡、建草屋。

这些父母的教育方式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你有过这样的经历吗?请结合自己的体验与感悟,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自选角度,自拟题目,自定文体。②不少于800字。③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答案】

请让孩子喘喘气吧

眼下,在很多家长费尽心思把孩子送往城市重点学校就读时,武汉的7对父母反其道而行,送自己的孩子到乡下学习生活。这无疑是沙漠中出现的一株幼苗,使人不得不萌发出好奇之心。

走进书店,琳琅满目,却都能见到一块很大的牌子挂在天花板上,上面写着“教学书”,随即,映入眼帘的便是各种“高考宝典”。是啊,面对中国这重中之重的高考,能不把学习放在首位吗?打开电视,就会看到疲惫的家长们在各大名校门口排上几天几夜,就为了让自己的孩子能在此就读的场景。这司空见惯的现象,几乎已经成为很多家庭的常态。武汉那7对家长的行为为我们焦虑的内心吹来一缕清新的风。

这7对家长既然义无反顾地选择到农村去,必定是深思熟虑的结果。选择到农村去,一方面可以陪伴着孩子学习和成长,另一方面,则是可以让孩子劳逸结合,避免得成为一个“书呆子”。细细一想,这才是爱孩子的所为。曾有专家称:现代的孩子,一方面扎在了父母的手下,一方面则淹在了老师的嘴里。诚然,我们都能理解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渴望,都能明白老师面对提高升学率的压力,但随即,名和利的搅动,会使本来单纯的选拨性考试变成机械化的应付式考试。然后层层加压,一点点地挤压着孩子们的自由空间。

请停下你我急促的脚步,看一看我们生活的世界:家长们丝毫不敢怠懈!为学位、为成绩鞍前马后,心思费尽。而学生,虽不至于“头悬梁,锥刺股”,但也是战战兢兢,为成绩挑灯苦读。童年的快乐被一点点的挤压,取而代之的是浩瀚的题海,是怎么攀登也没有止境的书山。但是,我们只是孩子,我们有自己的担当,但也需要属于我们的快乐童年,属于我们的多彩世界。我们不想成为那压迫下的应试机器,而应该是活泼、人格健全的孩子。何必要强迫孩子们活在那个属于成人思想的空间里?何必要求孩子们用他们童年的光阴去预料未来呢?成才不是只有一条路径,只有一种选择。且不是说鲁迅、高尔基、奥斯特洛夫斯基,就是现代的众多名人,也不个个都出自名门名校。

孩子们已经累了,看看他们,虽然已经汗流浃背了,但还在书山上上气不接下气地攀爬着,只为满足父母的期望。倘若你们真的爱他们,请让他们喘喘气吧!

【解析】

试题此题考核根据要求写作的能力,以材料作文的方式呈现,带有任务驱动的性质。这类作文应先辨清材料的表达方式,然后针对不同类型的材料采取不同的应对策略进行立意。本题可通过分析材料的主旨、理清各要素之间的因果关系等确定最佳立意。

审题:

本题所给材料是一则社会新闻,谈的是在很多家长费尽心思把孩子送往城市重点学校就读时,武汉有7对父母反其道而行,将孩子从城市带到农村,家长自己当老师教育孩子,让孩子远离现代化的生活方式和教育手段,过一种类似“世外桃源”的生活。题干要求考生写出自己对这些父母的教育方式的思考,或者写出类似经历,任务明确。本题审题难度不大,可以多角度立意,从赞成这7对父母的角度来看,他们教育孩子的方式很特别,他们让孩子远离应试教育,既锻炼了孩子的自立能力,又让孩子们回归到大自然,释放了天性,有利于孩子的身心健康成长,据此可以写返璞归真才是最好的教育方式;让孩子回归自然,释放天性才是对孩子真正的爱;远离应试,培养自立能力,让孩子健康成长等。从反对这7对父母的角度来看,他们让孩子远离社会,远离了现代化的教育手段,过“世外桃源”的生活,其实是对现实的一种逃避,他们的这种教育方式与社会发展脱节,不符合现代社会文明素质与生存需要,这种教育方式下长大的孩子将无法面对社会上的激烈竞争,难以立足于社会,所以这种教育方式浪费了孩子宝贵的学习时光,影响了孩子的未来发展,据此可以写孩子的成长不能脱离现实;逃避现实的教育将使孩子无法面对现实中的激烈竞争等。还可以从辩证看问题的角度思考,分析这7对父母的做法,探讨他们这么做的社会原因,分析他们这么做的利与弊等。

参考立意:

(1)赞成的角度:返璞归真才是最好的教育方式;让孩子回归自然,释放天性才是对孩子真正的爱;远离应试,让孩子健康成长;等等。

(2)反对的角度:教育岂能是“世外桃源”;孩子的成长不能脱离现实;教育应符合现代社会文明素质与生存需要;等等。

(3)辩证看问题的角度:武汉7对父母自办教育的利与弊;探究武汉7对父母自办教育的深层原因;什么样的教育才是最好的教育;等。

素材:

1.孟母三迁:孟子小时候,居住的地方离墓地很近,孟子学了些祭拜之类的事,玩起办理丧事的游戏。他的母亲说:“这个地方不适合孩子居住。”于是将家搬到集市旁,孟子学了些做买卖和屠杀的东西。母亲又想:“这个地方还是不适合孩子居住。”又将家搬到学宫旁边。孟子学习会了在朝廷上鞠躬行礼及进退的礼节。孟母说:“这才是孩子居住的地方。”就在这里定居下来了。等孟子长大成人后,学成六艺,获得大儒的名望。君子以为这都是孟母逐步教化的结果。

2.武亦姝:真正的教育,其实就是拼爹妈!不是拼的财富和权势,而是比拼父母的观念,以及生活方式、思维方式、处事方式。武亦姝于2000年出生在上海长宁区一个“书香门第”, 在父母的感染熏陶下,上小学后的武亦姝,已爱上了全家人一起读书绘画、交流心得的温情氛围,在不知不觉中,她锻炼了语言组织概括和口头表达能力。上初中后,开始阅读经典。高中时,因参加《中国诗词大会第二季》获得冠军,名声大振。

3. 河南省2019高考理科状元鲁方裕:鲁方裕同学所在的学校属于全国百强名校。鲁方裕同学不仅学习好,而且字好,绘画好,经常参与班级板报设计和绘画书写,还参与年级和学校的大型活动。

行文结构:

本题不限制文体,如写议论文,可采用对比式的结构行文,首先通过分析材料提出自己的观点,然后采用对比的方式进行论述。如此题可围绕“让孩子回归自然,释放天性才是对孩子真正的爱”这一中心论点展开论述,先分析材料,指出这7对父母的教育方式使孩子回归自然,释放了天性,有利于孩子健康成长;然后再列举反面事例进行分析,指出应试教育磨灭孩子的天性,不利于孩子成长,前后形成对比,最后回扣论点总结全文。注意凸显一下标题、开头、结尾的照应关系。

版权声明

声明:有的资源均来自网络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到您的权益 请联系本站我们将配合处理!

下一篇 :返回列表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