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所属学校:学历教育 科目:高中语文 2024-09-12 11:44:42 高中语文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刚群聚而笑之。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1】下列加点词语的注音和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 六艺经传皆通习之 传:chuán,流传

B. 作《师说》以贻之 贻:dài,赠送

C. 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 读:dóu,句中的停顿

D. 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 谀:rú,阿谀,奉承

【2】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A.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B. 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C. 或师焉,或不焉 D. 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3】下列句中与例句句式相同的句子是

例: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A. 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B.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C. 李氏子蟠……不拘于时 D. 古之人不余欺也

【4】对下列加点词语的含义与现在的含义分析正确的一组是

①古之学者必有师 ②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③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 ④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⑤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 ⑥年十七,好古文

A. 全不相同 B. ②③⑤和现在的用法相同

C. 全都相同 D. ①③⑥和现在的用法相同

【5】下列加点词语含义相同的一组是

A.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六艺经传皆通习之

B. 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圣人无常师

C. 吾从而师之 乃大惊,问所从来

D. 其闻道也亦先乎 余嘉其能行古道

【6】下列各句中的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 欲人之无惑也难矣 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B. 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 蟹六跪而二螯

C. 而耻学于师 拘于时,学于余

D. 其皆出于此乎? 其可怪也欤!

【7】下列句子中词类活用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A. 是己而非人,俗之同病 B. 而耻学于师

C. 吾从而师之 D. 小学而大遗

【8】填空

韩愈,字_______,世称_______,谥号“________”,作品集有 《___________》。他是唐代“___________”的倡导者,后人称之为“文起八代之衰”,位列“唐宋八大家”之首,其余七家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翻译

(1)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2)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答案】

【1】C

【2】B

【3】D

【4】A

【5】B

【6】B

【7】D

【8】退之韩昌黎文《昌黎先生集》古文运动柳宗元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

【9】(1)不知句读要问老师,有疑惑不能解决却不愿问老师;小的学了,大的却丢了。我没有看到他的明达。

(2)巫医、乐师、各种工匠这些人,君子不屑一提,现在他们的智慧竟然反而比不上这些人了,这真是奇怪啊!

【解析】

【1】本题考查文言实词的注音和意义,需要注意的是文言文中一词多义现象比较多,所以答题时一定要把实词放回到原文中,结合上下文及本句语法关系来推断实词的含义。A项,传(zhuàn):古称解释经文的著作为传。B项,贻(yí):赠送,赠予。D项,谀(yú)谄媚。

【2】通假字是文言实词的重要考查内容,平时的文言文学习和复习中应对有通假现象的实词加以分类整理,掌握常见通假字的基本意义及用法。本题B项没有通假字。A项,“受”通“授”,传授。C项,“不”通“否”,不。D项,“知”通“智”,智慧。

【3】本题所给例句是宾语前置句,正常的顺序是“不知句读,不解惑”,意思是不懂得断句,没有解决疑难问题。所给四个选项中只有D项是宾语前置句,“不余欺”是“不欺余”的倒装,意思是不欺骗我。A项,判断句,“也”表判断。B项,定语后置句,意思是蚯蚓没有锋利的爪子和牙齿,没有强壮的筋骨。C项,被动句,“于”表被动。

版权声明

声明:有的资源均来自网络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到您的权益 请联系本站我们将配合处理!

下一篇 :返回列表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