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鹏华南师范大学《学校德育》在线作业题库(19)

所属学校:华南师范大学 科目:学校德育 2015-03-17 11:29:47

1.第15题

班级能够培养学生适应社会环境和群体生活的能力,培养学生在社会生活中的角色意识和亲社会情感。它所体现的班级功能是()。

A.社会化功能

B.归属功能

C.选择功能

D.个性功能

标准答案:A

2.第16题

我国小学常用的德育方法是()。

A.价值澄清法

B.价值分析法

C.社会学习法

D.说理教育法

标准答案:D

3.第23题

在小学教育阶段,学生指导的重点是()。

A.生涯指导、学习指导、心理指导

B.生活指导、学习指导、人格指导

C.生活指导、生涯指导、人格指导

D.生活指导、人格指导、心理指导

标准答案:B

4.第24题

在尊重学习者方面,学校德育的核心问题是()。

A.考虑儿童的身心特点

B.从社会现实出发

C.有效促进师生互动

D.尊重儿童的道德主体性

标准答案:D

5.第25题

在体现德育目标、德育内容方面,活动性德育课程的主要形式是()。

A.活动

B.劳动

C.经验

D.生活

标准答案:A

6.第26题

学校管理中,德育隐性课程的核心因素是()。

A.一定领导体制下的班级体系、班级规范

B.一定领导体制下的管理运作方式、领导风格

C.一定领导体制下的班级管理与指导制度

D.一定领导体制下的校内管理规章、常规管理模式

标准答案:B

7.第27题

下列蒙学教材中,旨在使学童懂得接人待物之理、明晓为人处世之道的是()。

A.《千字文》

B.《论语》

C.《小学》

D.《急就篇》

标准答案:C

8.第28题

品德形成与社会性发展的基础是()。

A.教育活动与实践的可行性

B.活动及其中的人际交往

C.活动课程的道德价值

D.班级团队活动的举办

标准答案:B

9.第29题

在班级冲突的解决手段中,可以起到抑制冲突、实施自主教育作用的是()。

A.权威掣

B.关系掣

C.惩戒掣

D.后果掣

标准答案:D

10.第30题

说理教育法的基本作用是()。

A.陶冶道德情操

B.获得道德经验

C.磨练道德意志

D.提高道德认识

标准答案:D

11.第31题

从作为德育专业工作者的角度来说,除了个人道德修养之外,班主任的品德素质还包括()。

A.职业道德素质

B.个人道德知识

C.教师道德价值

D.个人身心素质

标准答案:A

12.第32题

德育评价中,有关课程设置与教学、课外活动的组织以及学生与班级管理落实的评价是()。

A.对学校德育整体工作的评价

B.对学生品德的评价

C.对学校德育实施过程的评价

D.对学校德育对象的评价

标准答案:C

13.第34题

学校环境中的各种因素及活动,都具有道德意义。这是因为这些因素和活动都隐含着()。

A.道德价值

B.道德认知

C.道德思想

D.道德知识

标准答案:A

14.第35题

学校德育评价中的难点是()。

A.德育实践评价

B.德育工作评价

C.学生品德评价

D.教师品德评价

标准答案:C

15.第36题

品德的内在构成要素包括()。

A.道德认知、道德情感、道德行为

B.道德价值、道德情感、道德行为

C.道德认知、道德价值、道德情感

D.道德认知、道德情感、道德动机

标准答案:A

16.第37题

班主任有效履行班级德育职责的关键是()。

A.进行学生品德评价

B.进行个别指导

C.尊重学生

D.解决突发事件

标准答案:B

17.第38题

不良品行矫治中,能够帮助不良行为者以合适的方式发泄各种消极情绪,促进行为的发生或改变的方法是()。

A.宣泄法

B.代币治疗法

C.行为契约法

D.惩罚法

标准答案:A

18.第39题

侧重情绪与情感的表达、一般人际交往、亲子关系以及克服问题行为的学生指导类型是()。

A.心理指导

B.人格指导

C.学习指导

D.生涯指导

标准答案:B

19.第40题

小学各科课程中渗透德育的方式多是多样的,其取得实效的关键在于()。

A.制定规范的教学制度

B.分析学科性质与特点

C.提高各科教师教学技能和专业素质

D.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贯彻和灵活把握

标准答案:D

20.第49题

德育测评工作的中心环节是()。

A.实施阶段

B.反馈阶段

C.准备阶段

D.汇总阶段

标准答案:A

21.第1题

教育实践中,由于班主任被视为“班集体的组织者、教育者和指导者”,所以班主任工作只能作为各级各类学校落实德育工作的辅助途径。

标准答案:错误

22.第2题

学科性德育课程和活动性德育课程属于德育隐性课程。

标准答案:错误

23.第3题

儿童对不同道德范畴所表现出的道德情感是相同的。

标准答案:错误

24.第4题

相对于学校教育、社会教育而言,家庭教育的自我取向性、现实性、功利性、从众性等特征比较明显。

标准答案:正确

25.第5题

班级非正式群体的存在是一种非正常现象,所以我们要严格管理班级群体,以避免非正式群体的出现。

标准答案:错误

26.第6题

品德综合课程的目标和内容要以儿童的学校生活为基础,让儿童的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回归学校生活。

标准答案:错误

27.第7题

教科书编排的螺旋递进式就是按照内容板块,将各种内容分别分配到不同年级或学习阶段。

标准答案:错误

28.第8题

达到集体这一水平的班级群体具有很强的内聚力、向心力,有一致目标,和严格有效的组织规章制度,并有良好的群体舆论、班风和班级传统。

标准答案:正确

29.第9题

德育评价的组织实施中,反馈形式只可以是书面形式,因为书面形式为了体现反馈工作的正式性与适切性。

标准答案:错误

30.第17题

学生教导的德育意义分为积极方面和消极方面,在教育实践中,人们往往将积极方面视为学生指导的首要目标和任务,并以惩罚与服从为基本行为取向。

标准答案:错误

31.第18题

由于学校德育具有系统相关性、全方位性、全面渗透性等特点,小学要特别突出德育管理的实体意义,而不应多注重学校管理作为德育隐性课程的性质。

标准答案:错误

32.第33题

重视德育的价值就是重视德育的个体价值。

标准答案:错误

33.第41题

评价性用语通过体现是与非、善与恶、应当与不应当的判断性词语来反映教育者的意图或要求。

标准答案:错误

34.第42题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生动的说明了环境对品德形成的重要影响。

标准答案:正确

35.第43题

从实践角度看不同范畴的德育内容都可以具体化为认知目标、情感目标和行为目标。

标准答案:正确

36.第44题

学生品德评价属于个人精神领域中具有价值意义的那部分个性心理品质评价。由于个人言行与思想存在一致关系,所以,二者之间的函数关系十分紧密。

标准答案:错误

37.第45题

班级是学生作为生活者、成长者的首属群体,而家庭则是第二归属群体。

标准答案:错误

38.第46题

学生指导中,生活指导主要涉及课程模块的选择、升学、就业等。

标准答案:错误

39.第47题

就德育渗透而言,小学各科教科书都会直接渗透道德因素。

标准答案:错误

40.第48题

在小学教育中,班主任教育学生、培养班集体的重要活动形式是主题班会。

标准答案:正确

41.第10题

学校文化

标准答案:

广义地说,学校文化是学校全体成员或部分成员在长期实践中所创造、共享和传递的各种文化因素的综合体,包括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狭义地说,学校文化是指学校全体成员或部分成员在实践中创造或习得共同享有的思想意识、价值观念、行为方式,反映的是一所学校全部成员或部分成员的价值取向和精神风貌。

题目分数:3.0

42.第11题

不良品德型行为

标准答案:

不良品德型行为是由不良或不当的需要而引起,但受到个体某些不良意识倾向或个性特征所支配,有意识地采取有害的行为方式而产生的不良行为,具有明显的意识性、经常性、倾向性。

题目分数:3.0

43.第12题

德育实施方案(计划)

标准答案:

德育实施方案或计划是在学校德育的整体规划下以德育课程标准为指导的工作设想和实施计划,其中包括了整个学校环境中实施德育的人力、物力、财力、时间、空间、信息的运用和组合。

题目分数:3.0

44.第19题

个别指导

标准答案:

个别指导是对每个小学生的生活以及身心发展进行具体的指导和教育,是小学生指导的中心工作。

题目分数:3.0

45.第20题

品德

标准答案:

品德即道德品质,是一个人长期的道德行为所表现出的比较稳定的、一贯的心理特征或倾向。

题目分数:3.0

46.第13题

如何正确认识教师在道德教育中的角色与地位?

标准答案:

第一,教师并非至上的道德权威或道德仲裁者,但教师必须是道德的信奉者、示范者。(1.5分)第二,教师作为教育者、示范者,不能把自己的道德或价值立场强加于学生,而更多的扮演的是指导者、示范者角色,对学生进行价值引导。(1.5分)第三,教师的价值引导必须是正当的和道德上正确的。(1.5分)第四,教师在道德教育中的角色并非“铁板一块”。会因对象、价值范畴、德育内容以及情景的不同,而存在一定程度的差异。(1.5分)

47.第14题

简述学校德育隐性课程的特点。

标准答案:

与德育显性课程相比,德育隐性课程的特点是:(1)间接性、内隐性。(2分)(2)范围的广泛性。(2分)(3)影响的不确定性。(1分)(4)有意识和无意识的交互作用。(1分)

48.第21题

简述小学生品德发展的德育要求。

标准答案:

个体品德发展是在多种因素影响下具有阶段性的连续发展过程,是包含着多种内容和形式的内在统一过程。因此,实施小学德育应该着重把握好几个方面:(2分)(1)强调认知、情感、行为领域并重。(1分)(2)密切道德与生活之间的联系,激活学生的道德需要。(1分)(3)帮助学生在学习和交往中进行自我建构。(1分)(4)重视学生的年龄差异、个体差异、加强教育的针对性,注意因材施教。(1分)

49.第22题

简述小学阶段家庭教育的基本要求。

标准答案:

(1)始终关注“成人”问题。(1.5分)(2)共同生活,共同体验。(1.5分)(3)遇物而诲,促成反思。(1.5分)(4)尊重、信任,保持人际和谐。(1.5分)

版权声明

声明:有的资源均来自网络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到您的权益 请联系本站我们将配合处理!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