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春第二次在线作业
试卷总分:100
单选题
多选题
判断题
一、单选题(共 5 道试题,共 15 分。)
V
1. 当代建构主义理论的最早提出者是
A. 皮亚杰
B. 科尔伯格
C. 斯滕伯格
D. 维果茨基
满分:3 分
2. 新课程改革中的“探究文化”,就是强调
A. 课程的开放性
B. 课程的公平性
C. 课程的科学性
D. 课程的民主性
满分:3 分
3. 在后现代课程观中,课程与教学是何种关系
A. 二者相互独立
B. 教学包含课程
C. 课程包含教学
D. 交叉与融合
此题选: D 满分:3 分
4. 什么是“教学回避”制度:
A. 调节生生关系的策略
B. 调节师生关系的策略
C. 缓解教师压力的策略
D. 缓解学生压力的策略
满分:3 分
5. 在素质教育下,对教师的管理应当
A. 坚持以“工作”为本的管理理念
B. 坚持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
C. 坚持以学生为本的管理理念
D. 坚持以升学为本的管理理念
满分:3 分
2013春第二次在线作业
试卷总分:100
单选题
多选题
判断题
二、多选题(共 15 道试题,共 45 分。)
V
1. 多元智力理论对我国当下的新课改有何借鉴价值?
A. 倡导每个学生的智力都是没有差别的
B. 倡导全面、多元的评价观
C. 它倡导因材施教的教学观
D. 它倡导一种积极的学生观
满分:3 分
2. 以入选材料的性质为划分依据,可以将学生成长档案袋分为
A. 最佳成果型
B. 精选型
C. 过程型
D. 文件型
满分:3 分
3. 苏格拉底式研讨评价法是
A. 讨论没有预定的主题,话题的选定是随机的
B. 讨论总是围绕着预先确定的主题展开
C. 谈话即是目的
D. 有目的、有组织、有计划地进行的活动
满分:3 分
4. 教师的专业素质应当包括
A. 优秀的思想道德素质―即师德
B. 综合化的知识素质
C. 复合型的能力素质
D. 健康的身心素质
满分:3 分
5. 下面关于“ 教师教育 ”的理解中,正确的有:
A. 从内容来说包括人文科学教育、学科教育、专业教育和教学实践;
B. 从顺序来看有职前教育和在职教育;
C. 从形式来看有正规的大学教育和非正规校本教育;
D. 从层次来看有专科教育、本科教育和研究生教育。
满分:3 分
6. 应试教育下的考试制度的弊端体现为
A. 考试目的具有极大的选拔性、淘汰性,给学生造成巨大的心理压力
B. 考试管理过于集中,自上而下搞“统考”,颠倒了考试为教学服务的主次关系
C. 考试内容片面、僵化,将学生的一切非智力品质的发展排斥在考试之外
D. 考试方法单一、死板
满分:3 分
7. 素质教育的师生观体现在
A. 师生平等
B. 生生平等合作
C. 师生共同作为教育活动主体
D. 教师没有了权威
满分:3 分
8. 以功能为划分依据,可以将学生成长档案袋分为
A. 理想型
B. 展示型
C. 文件型
D. 评价型和课堂型
满分:3 分
9. 下面哪些不属于陶行知生活教育的理论内容:
A. 生活即教育
B. 学校即社会
C. 教学做合一
D. 教育即生活
满分:3 分
10. 中介性学校评价组织有哪些特征:
A. 在人员构成上具有全面性
B. 在评价关系中具有中立性
C. 在评价主体上具有专业性
D. 在组织活动中具有相对独立性
满分:3 分
11. 中介性学校评价组织有哪些特征
A. 在人员构成上具有全面性
B. 在评价关系中具有中立性
C. 在评价主体上具有专业性
D. 在组织活动中具有相对独立性
满分:3 分
12. 课程的“选择性”指的是:
A. 够发挥各所学校的主体性,使他们真正成为新课程改革的执行者和实施者
B. 各个地区能够根据自己的经济发展现状和地区民族文化特点,来选择合适的课程
C. 建立“三级课程”的管理体系
D. 是针对我国不同地区、不同学校和不同学生的差异而提出的
满分:3 分
13. 在功能上来看,学生成长档案袋可以分为
A. 理想型
B. 展示型
C. 文件型
D. 评价型
满分:3 分
14. 素质教育一经提出,就引发了一系列新的教育理念,这些理念包括:
A. 成功教育
B. 个性教育
C. 挫折教育
D. 赏识教育
满分:3 分
15. 研究性学习要坚持如下原则
A. 主体性原则
B. 实践性原则
C. 互动性原则
D. 开放性原则
满分:3 分
2013春第二次在线作业
试卷总分:100
单选题
多选题
判断题
三、判断题(共 20 道试题,共 40 分。)
V
1. 评价的目的有两个,一是检查教师的工作是否达到了学校的要求,合格地完成了教育任务,二是根据这些检查的结果对教师实行相应的奖励和惩罚。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2. 每次课程改革都将提出一套全新的课程体系,同时也是对以往课程体制的否定。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3. 考试制度原来是一种客观的评价标准,但实践中却发生了偏离,使学校教育围绕着考试转,应试教育现象严重,不利于学生全面发展和素质教育的推行,扭曲了考试制度的本体功能。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4. 综合课程是学科课程的对立形态,完全超越和打破了学科课程形态,是课程史上的进步。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5.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应当在高年级中实施以增强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与动手能力,小学阶段不适宜开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6. 研究性学习的内容大多是与社会生活实际联系密切的课题,特别是人类生存、社会发展的问题,如环境生态保护,精神文明建设,经济建设,科学技术发展等。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7. 国家课程标准与框架是整个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系统工程中的一个重要枢纽。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8. 非标准化测验简单方便,可以满足教师和学生的日常需要。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9. 从素质教育的要求看,学校评价应树立整体观念,不能单纯以“升学率”高低作为标准,因为“升学率”的片面追求在教育目标上本来就是错误的,学校的使命是竭力促进学生整体素质的提升。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10. 课程设置的民主化指的是,改变目前课程管理权力过于集中的状况,尝试建立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制度,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11. 从新课程的决策和开发的行政主体来看,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并举。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12. 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考试只是学生评价的一种方式,要将考试和其他评价的方法,如开放性的质性评价方法有机地结合起来,全面描述学生发展的状况。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13. 与传统的评价方法相比,表现性评价既可以是给学生评分,也可以是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诊断,但其重点是在前者。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14. 发展性的评价观不再检查学生知识、技能的情况,而要关注学生掌握知识、技能的过程和方法。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15. 重建新的课程结构指的是处理好分科与综合、持续与均衡、选修和必修的关系,改革目前课程结构过分强调学科独立、纵向持续、门类过多和缺乏整合的现状,体现课程结构的综合性、均衡性与选择性。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16. 表现性评价是指通过观察学生在完成实际任务时的表现来评价学生已经取得的发展成就。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17. 新课程强调在学习过程中应注重互动的学习方式,转变学生传统式接受学习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的学习,实现学习方式的转变。这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有相通之处。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18. “教师教育”是指对教师的职前培训。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19. 教学活动应是学校的重要任务和工作核心。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20. 地方课程可以充分利用地方教育资源,可以反映基础教育的地域特点,有利于增强课程的地方适应性,但它仅可以作为国家课程的补充。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试卷总分:100
单选题
多选题
判断题
一、单选题(共 5 道试题,共 15 分。)
V
1. 当代建构主义理论的最早提出者是
A. 皮亚杰
B. 科尔伯格
C. 斯滕伯格
D. 维果茨基
满分:3 分
2. 新课程改革中的“探究文化”,就是强调
A. 课程的开放性
B. 课程的公平性
C. 课程的科学性
D. 课程的民主性
满分:3 分
3. 在后现代课程观中,课程与教学是何种关系
A. 二者相互独立
B. 教学包含课程
C. 课程包含教学
D. 交叉与融合
此题选: D 满分:3 分
4. 什么是“教学回避”制度:
A. 调节生生关系的策略
B. 调节师生关系的策略
C. 缓解教师压力的策略
D. 缓解学生压力的策略
满分:3 分
5. 在素质教育下,对教师的管理应当
A. 坚持以“工作”为本的管理理念
B. 坚持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
C. 坚持以学生为本的管理理念
D. 坚持以升学为本的管理理念
满分:3 分
2013春第二次在线作业
试卷总分:100
单选题
多选题
判断题
二、多选题(共 15 道试题,共 45 分。)
V
1. 多元智力理论对我国当下的新课改有何借鉴价值?
A. 倡导每个学生的智力都是没有差别的
B. 倡导全面、多元的评价观
C. 它倡导因材施教的教学观
D. 它倡导一种积极的学生观
满分:3 分
2. 以入选材料的性质为划分依据,可以将学生成长档案袋分为
A. 最佳成果型
B. 精选型
C. 过程型
D. 文件型
满分:3 分
3. 苏格拉底式研讨评价法是
A. 讨论没有预定的主题,话题的选定是随机的
B. 讨论总是围绕着预先确定的主题展开
C. 谈话即是目的
D. 有目的、有组织、有计划地进行的活动
满分:3 分
4. 教师的专业素质应当包括
A. 优秀的思想道德素质―即师德
B. 综合化的知识素质
C. 复合型的能力素质
D. 健康的身心素质
满分:3 分
5. 下面关于“ 教师教育 ”的理解中,正确的有:
A. 从内容来说包括人文科学教育、学科教育、专业教育和教学实践;
B. 从顺序来看有职前教育和在职教育;
C. 从形式来看有正规的大学教育和非正规校本教育;
D. 从层次来看有专科教育、本科教育和研究生教育。
满分:3 分
6. 应试教育下的考试制度的弊端体现为
A. 考试目的具有极大的选拔性、淘汰性,给学生造成巨大的心理压力
B. 考试管理过于集中,自上而下搞“统考”,颠倒了考试为教学服务的主次关系
C. 考试内容片面、僵化,将学生的一切非智力品质的发展排斥在考试之外
D. 考试方法单一、死板
满分:3 分
7. 素质教育的师生观体现在
A. 师生平等
B. 生生平等合作
C. 师生共同作为教育活动主体
D. 教师没有了权威
满分:3 分
8. 以功能为划分依据,可以将学生成长档案袋分为
A. 理想型
B. 展示型
C. 文件型
D. 评价型和课堂型
满分:3 分
9. 下面哪些不属于陶行知生活教育的理论内容:
A. 生活即教育
B. 学校即社会
C. 教学做合一
D. 教育即生活
满分:3 分
10. 中介性学校评价组织有哪些特征:
A. 在人员构成上具有全面性
B. 在评价关系中具有中立性
C. 在评价主体上具有专业性
D. 在组织活动中具有相对独立性
满分:3 分
11. 中介性学校评价组织有哪些特征
A. 在人员构成上具有全面性
B. 在评价关系中具有中立性
C. 在评价主体上具有专业性
D. 在组织活动中具有相对独立性
满分:3 分
12. 课程的“选择性”指的是:
A. 够发挥各所学校的主体性,使他们真正成为新课程改革的执行者和实施者
B. 各个地区能够根据自己的经济发展现状和地区民族文化特点,来选择合适的课程
C. 建立“三级课程”的管理体系
D. 是针对我国不同地区、不同学校和不同学生的差异而提出的
满分:3 分
13. 在功能上来看,学生成长档案袋可以分为
A. 理想型
B. 展示型
C. 文件型
D. 评价型
满分:3 分
14. 素质教育一经提出,就引发了一系列新的教育理念,这些理念包括:
A. 成功教育
B. 个性教育
C. 挫折教育
D. 赏识教育
满分:3 分
15. 研究性学习要坚持如下原则
A. 主体性原则
B. 实践性原则
C. 互动性原则
D. 开放性原则
满分:3 分
2013春第二次在线作业
试卷总分:100
单选题
多选题
判断题
三、判断题(共 20 道试题,共 40 分。)
V
1. 评价的目的有两个,一是检查教师的工作是否达到了学校的要求,合格地完成了教育任务,二是根据这些检查的结果对教师实行相应的奖励和惩罚。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2. 每次课程改革都将提出一套全新的课程体系,同时也是对以往课程体制的否定。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3. 考试制度原来是一种客观的评价标准,但实践中却发生了偏离,使学校教育围绕着考试转,应试教育现象严重,不利于学生全面发展和素质教育的推行,扭曲了考试制度的本体功能。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4. 综合课程是学科课程的对立形态,完全超越和打破了学科课程形态,是课程史上的进步。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5.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应当在高年级中实施以增强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与动手能力,小学阶段不适宜开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6. 研究性学习的内容大多是与社会生活实际联系密切的课题,特别是人类生存、社会发展的问题,如环境生态保护,精神文明建设,经济建设,科学技术发展等。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7. 国家课程标准与框架是整个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系统工程中的一个重要枢纽。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8. 非标准化测验简单方便,可以满足教师和学生的日常需要。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9. 从素质教育的要求看,学校评价应树立整体观念,不能单纯以“升学率”高低作为标准,因为“升学率”的片面追求在教育目标上本来就是错误的,学校的使命是竭力促进学生整体素质的提升。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10. 课程设置的民主化指的是,改变目前课程管理权力过于集中的状况,尝试建立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制度,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11. 从新课程的决策和开发的行政主体来看,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并举。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12. 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考试只是学生评价的一种方式,要将考试和其他评价的方法,如开放性的质性评价方法有机地结合起来,全面描述学生发展的状况。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13. 与传统的评价方法相比,表现性评价既可以是给学生评分,也可以是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诊断,但其重点是在前者。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14. 发展性的评价观不再检查学生知识、技能的情况,而要关注学生掌握知识、技能的过程和方法。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15. 重建新的课程结构指的是处理好分科与综合、持续与均衡、选修和必修的关系,改革目前课程结构过分强调学科独立、纵向持续、门类过多和缺乏整合的现状,体现课程结构的综合性、均衡性与选择性。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16. 表现性评价是指通过观察学生在完成实际任务时的表现来评价学生已经取得的发展成就。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17. 新课程强调在学习过程中应注重互动的学习方式,转变学生传统式接受学习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的学习,实现学习方式的转变。这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有相通之处。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18. “教师教育”是指对教师的职前培训。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19. 教学活动应是学校的重要任务和工作核心。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20. 地方课程可以充分利用地方教育资源,可以反映基础教育的地域特点,有利于增强课程的地方适应性,但它仅可以作为国家课程的补充。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版权声明
声明:有的资源均来自网络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到您的权益
请联系本站我们将配合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