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春第一次在线作业
试卷总分:100
单选题
多选题
判断题
一、单选题(共 10 道试题,共 30 分。)
V
1. 任何一门学科都有自己的研究对象,作为一门学科,德育原理也有它特殊的研究领域,它是以学校德育为研究对象,探讨德育现象、德育问题,以理论和实践的理性来阐明德育工作的()。
A. 一般原理
B. 特殊原理
C. 本质原理
D. 宏观原理
满分:3 分
2. 伴随人类教育的产生及以后逐渐的发展,教学、教化、教、教育、教养、训育、训导等一些教育的概念就相继出现,虽然它们各自的表述及内含各有不同,可却都含有
A. 教育的文化意蕴
B. 德育的文化意蕴
C. 教学的文化意蕴
D. 教养的文化意蕴
满分:3 分
3. 德育对社会生产的间接作用即指德育以( )为中介而对社会生产所给予的影响作用。
A. 社会生产力
B. 社会关系
C. 精神文明
D. 人才培养
满分:3 分
4. 从学习的特点上来看,德育内容可分为认知性内容和
A. 实践性内容
B. 规范性内容
C. 文本性内容
D. 非认知性内容
满分:3 分
5. 德育内容是指为实现德育目标而组织起来的,用以影响人思想品德发展的价值资源,是具体表述社会生活对人思想品德的要求和为人之理的引导体系,是构成德育活动的
A. 基本要素
B. 要素
C. 基本部分
D. 基础
满分:3 分
6. 道德决定论认为把道德和社会发展联系起来,认为道德是社会发展、国家稳定的根本,进而极其重视德育地位,持有这种观点最为典型的要属
A. 道家学派
B. 儒家学派
C. 法家学派
D. 墨家学派
满分:3 分
7. 通常以校风、教风、学风、舆论、人际活动或交往及制度要求等方式体现出来的德育内容,其在德育内容的分类中是属于哪一类?
A. 隐性内容
B. 规范性内容
C. 情意性内容
D. 认知性内容
满分:3 分
8. 亚里士多德就把“德性”分为理智之德 和
A. 品行之德
B. 言论之德
C. 公共之德
D. 伦理之德
此题选: D 满分:3 分
9. 从中国文化对德的释说来看,“德”即得也,说的是“行道(遵循做人的意义、履行做人的规范)”有所得(内在性的),即使为人处事的善行规范和意义纳入了我们自身本性之中,成为一种真正持久稳定的属于我们自己的东西。正是在这个意义上,德或德性、品德被称为人的
A. “第一性格”
B. “第二性格”
C. “第一本性”
D. “第二本性”
满分:3 分
10. 德育过程是教育者和( )双边共同活动的过程。
A. 受教育者
B. 德育内容
C. 同事
D. 德育方法
满分:3 分
2013春第一次在线作业
试卷总分:100
单选题
多选题
判断题
二、多选题(共 10 道试题,共 30 分。)
V
1. 任何德育都有其目的性,德育目标对搞好德育工作具有重要作用,具体表现在
A. 能够保证德育的社会性质,引导德育工作方向
B. 对受教育者具有一定的激励功能
C. 对各方面影响具有协调作用
D. 是评价学校德育工作的根本标准和依据
满分:3 分
2. 品德的培养具有多方面的内容,涉及人成长、生活所需要的多种德性和德行问题――道德品质、政治品质、生活劳动的品质、职业的品质等同时也涉及人成长生活的多方面意义问题,下列选项中哪些属于意义问题的范畴,应该是德育予以关注的方面?
A. 生命价值
B. 生活意义
C. 理想事业
D. 自由幸福
满分:3 分
3. 德育内容课程化的体现,即指把德育内容寓于课程之中,通过课程内容体现出来。基本类型有
A. 专门的德育课程
B. 潜在的德育课程
C. 非专门性的德育课程
D. 显性的德育课程
满分:3 分
4. 本书的编写者认为德育具有不可忽视的重要地位,其原因是
A. 德育对社会、对人的发展具有巨大价值
B. 是教育目的决定的
C. 思想品德是决定人社会价值的根本所在
D. 德育对整体教育发展具有重大的作用
满分:3 分
5. 本书的编写者以为,德育工作实施的“要紧之处”在于( )。
A. 要认识和把握好知、情、意、行的关系
B. 要认识和把握好教育与自我教育的关系
C. 要认识和把握好德育过程内在要素与外在要素的关系
D. 要把握好德育专门化和活动化的关系
满分:3 分
6. 德育产生于社会需要,并为社会服务。对社会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 它在社会的继承发展中具有哪几方面的价值?
A. 维护和发展社会关系的功能
B. 维护和发展社会生产的功能
C. 促进精神文明的发展
D. 促进物质文明的发展
满分:3 分
7. 德育目标的选择不只是涉及整个社会(或国家、民族)德育事业的目标问题,还涉及具体德育实践的目的问题。因此,应以动态的、层次对等的方式来认识和看待德育目标选择中人与社会的关系问题,应予确立的思想是
A. 在其价值取向上要把满足人的需要和社会需要结合起来
B. 价值取向的实现过程而言要把满足社会需要与满足人的需要结合起来
C. 就价值实现的实践着眼点而言要落在人思想品德的发展上
D. 要把重视人的价值和重视社会价值结合起来
满分:3 分
8. 培养学生良好思想品德能力是学校德育不可忽视的一项任务。学生思想品德能力具体包括哪些内容?( )
A. 以道德思维为基础的思想品德认识能力
B. 以正确是非观为基础的思想品德鉴别能力和评价能力
C. 思想品德实践能力
D. 自我教育能力
满分:3 分
9. 实现德育目标,应注重采取的基本策略是()。
A. 重视德育目标的具体化
B. 争取各方面对德育目标的认同感
C. 形成强有力的监督机制、激励机制
D. 保证人、财、物的必要投入
满分:3 分
10. 德性是在人的心性和社会规范价值系统相互作用、内生而成的“合金”,没有心性活动,社会规范价值系统就不会映溶入人的心灵,更不会“内化”为自身的德性,人的心性活动主要包括
A. 行为训练
B. 认知
C. 情感
D. 意志活动
满分:3 分
2013春第一次在线作业
试卷总分:100
单选题
多选题
判断题
三、判断题(共 20 道试题,共 40 分。)
V
1. 社会是发展变化的,其德性的要求也多种多样,在社会的变化中,哪些德性当为不当为,不仅需要个人的辩别与判断,也需要借教化来进行。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2. 在德育活动中,德育的各种影响无不体现社会的要求。德育也无时无刻不在用反映一定社会要求的思想准则、道德规范来训练人的行为,指导人的社会化,它总是按照社会的委托引导着人的社会化方向,以至最终使教育对象成为合格的社会成员。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3. 独立的德育过程,指那些与其他教育一起进行的德育。它是借助各育活动和整体教育生活中所具有的思想性、道德性、情感性、心理性、智慧性、审美性、文化性和价值性等因素来涵养培育学生思想品德的教育。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4. 在德育中进行什么教育,每个时代都会根据自己的时代做出选择 。但其本质上应是品德的涵养培育问题。否则,则不是德育问题。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5. 现实德育中存在的最大问题,就是不能很好把握德育的实施特点,要么以智育的方式或知识传授的方式,要么以单纯活动的方式来进行德育,甚至把它习惯化,使德育过程刻板化、模式化。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6. 认识和理解德育过程,主要的不是认识和了解德育操作的程序和方法问题,而是感悟领会施教的“精髓”,把握教育的“真谛”。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7. 人的身心发展特点来看是确定各级各类教育目的(或目标 )时不可忽视的重要依据。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8. 面对多元化社会对学校德育的种种挑战,学校德育必须主动地调整改革以往的观念、价值体系和教育的方式。其中一个主要的问题,就是要在自身运行中,体现“一元”主导,多元并存。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9. 社会的发展变革仅靠德育是不行的,难以达到变革社会的目的 。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10. 德育虽然是作为一种社会活动,但在不同历史时期其具有的特点是不变的。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11. 在现实德育中,可以对德育进行广义或狭义的探讨,对什么是德育的确切任务和内容,什么不应该是,都是可以讨论的。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12. 责任,在现实生活中无论对个人还是社会的发展都是极为重要的。一个人或社会的最大缺失,莫过于责任感的缺失。因为责任感是人或社会发展的“内源性”力量。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13. 德育工作十分复杂,做好这项工作,需要德育工作者掌握一定的德育理论。德育工作具有一定的规律性,做好这项工作只有满腔的热情是不够的,还必须要形成科学的认识 。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14. 德育地位的社会观指人们对于德育在学校教育中所起的作用及所处地位的观点和看法。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15. 对人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活动的目的不仅是个培养人的问题(使人如何发展的问题),更主要的是借助这一活动,使社会成员形成与社会性质相一致的思想品德。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16. 德育即爱国主义教育、集体主义教育、劳动教育、社会主义理想和共产主义理想教育;,此种定义方式是基于对德育本质的不同认识出发的。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17. 人是社会的主体,正视人的主体性需求,满足人的主体性需要,建立在这一基础上的德育目标,才更有利于人的价值的提升和人的本质力量的增强,才能对培养人的实际德育赋予根本的活动宗旨或活动追求。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18. 发展性德育目标具有发展的持续性,对实际各种教育阶段及教育活动的影响是具体的、对德育各种现实问题解决的结果,具有直接评价的意义和认定的意义 。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19. 善是人自身所确立的一种价值取向 ,德性是善行善为的内在担保和自觉操守。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20. 德育内容是构成德育活动的基本要素。对德育目的来说,它是目标达成的“重要原料”。没有内容,就好比炼钢没有原料一样,无法实现。对德育活动来说,它是德育活动得以展开的基本依循。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试卷总分:100
单选题
多选题
判断题
一、单选题(共 10 道试题,共 30 分。)
V
1. 任何一门学科都有自己的研究对象,作为一门学科,德育原理也有它特殊的研究领域,它是以学校德育为研究对象,探讨德育现象、德育问题,以理论和实践的理性来阐明德育工作的()。
A. 一般原理
B. 特殊原理
C. 本质原理
D. 宏观原理
满分:3 分
2. 伴随人类教育的产生及以后逐渐的发展,教学、教化、教、教育、教养、训育、训导等一些教育的概念就相继出现,虽然它们各自的表述及内含各有不同,可却都含有
A. 教育的文化意蕴
B. 德育的文化意蕴
C. 教学的文化意蕴
D. 教养的文化意蕴
满分:3 分
3. 德育对社会生产的间接作用即指德育以( )为中介而对社会生产所给予的影响作用。
A. 社会生产力
B. 社会关系
C. 精神文明
D. 人才培养
满分:3 分
4. 从学习的特点上来看,德育内容可分为认知性内容和
A. 实践性内容
B. 规范性内容
C. 文本性内容
D. 非认知性内容
满分:3 分
5. 德育内容是指为实现德育目标而组织起来的,用以影响人思想品德发展的价值资源,是具体表述社会生活对人思想品德的要求和为人之理的引导体系,是构成德育活动的
A. 基本要素
B. 要素
C. 基本部分
D. 基础
满分:3 分
6. 道德决定论认为把道德和社会发展联系起来,认为道德是社会发展、国家稳定的根本,进而极其重视德育地位,持有这种观点最为典型的要属
A. 道家学派
B. 儒家学派
C. 法家学派
D. 墨家学派
满分:3 分
7. 通常以校风、教风、学风、舆论、人际活动或交往及制度要求等方式体现出来的德育内容,其在德育内容的分类中是属于哪一类?
A. 隐性内容
B. 规范性内容
C. 情意性内容
D. 认知性内容
满分:3 分
8. 亚里士多德就把“德性”分为理智之德 和
A. 品行之德
B. 言论之德
C. 公共之德
D. 伦理之德
此题选: D 满分:3 分
9. 从中国文化对德的释说来看,“德”即得也,说的是“行道(遵循做人的意义、履行做人的规范)”有所得(内在性的),即使为人处事的善行规范和意义纳入了我们自身本性之中,成为一种真正持久稳定的属于我们自己的东西。正是在这个意义上,德或德性、品德被称为人的
A. “第一性格”
B. “第二性格”
C. “第一本性”
D. “第二本性”
满分:3 分
10. 德育过程是教育者和( )双边共同活动的过程。
A. 受教育者
B. 德育内容
C. 同事
D. 德育方法
满分:3 分
2013春第一次在线作业
试卷总分:100
单选题
多选题
判断题
二、多选题(共 10 道试题,共 30 分。)
V
1. 任何德育都有其目的性,德育目标对搞好德育工作具有重要作用,具体表现在
A. 能够保证德育的社会性质,引导德育工作方向
B. 对受教育者具有一定的激励功能
C. 对各方面影响具有协调作用
D. 是评价学校德育工作的根本标准和依据
满分:3 分
2. 品德的培养具有多方面的内容,涉及人成长、生活所需要的多种德性和德行问题――道德品质、政治品质、生活劳动的品质、职业的品质等同时也涉及人成长生活的多方面意义问题,下列选项中哪些属于意义问题的范畴,应该是德育予以关注的方面?
A. 生命价值
B. 生活意义
C. 理想事业
D. 自由幸福
满分:3 分
3. 德育内容课程化的体现,即指把德育内容寓于课程之中,通过课程内容体现出来。基本类型有
A. 专门的德育课程
B. 潜在的德育课程
C. 非专门性的德育课程
D. 显性的德育课程
满分:3 分
4. 本书的编写者认为德育具有不可忽视的重要地位,其原因是
A. 德育对社会、对人的发展具有巨大价值
B. 是教育目的决定的
C. 思想品德是决定人社会价值的根本所在
D. 德育对整体教育发展具有重大的作用
满分:3 分
5. 本书的编写者以为,德育工作实施的“要紧之处”在于( )。
A. 要认识和把握好知、情、意、行的关系
B. 要认识和把握好教育与自我教育的关系
C. 要认识和把握好德育过程内在要素与外在要素的关系
D. 要把握好德育专门化和活动化的关系
满分:3 分
6. 德育产生于社会需要,并为社会服务。对社会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 它在社会的继承发展中具有哪几方面的价值?
A. 维护和发展社会关系的功能
B. 维护和发展社会生产的功能
C. 促进精神文明的发展
D. 促进物质文明的发展
满分:3 分
7. 德育目标的选择不只是涉及整个社会(或国家、民族)德育事业的目标问题,还涉及具体德育实践的目的问题。因此,应以动态的、层次对等的方式来认识和看待德育目标选择中人与社会的关系问题,应予确立的思想是
A. 在其价值取向上要把满足人的需要和社会需要结合起来
B. 价值取向的实现过程而言要把满足社会需要与满足人的需要结合起来
C. 就价值实现的实践着眼点而言要落在人思想品德的发展上
D. 要把重视人的价值和重视社会价值结合起来
满分:3 分
8. 培养学生良好思想品德能力是学校德育不可忽视的一项任务。学生思想品德能力具体包括哪些内容?( )
A. 以道德思维为基础的思想品德认识能力
B. 以正确是非观为基础的思想品德鉴别能力和评价能力
C. 思想品德实践能力
D. 自我教育能力
满分:3 分
9. 实现德育目标,应注重采取的基本策略是()。
A. 重视德育目标的具体化
B. 争取各方面对德育目标的认同感
C. 形成强有力的监督机制、激励机制
D. 保证人、财、物的必要投入
满分:3 分
10. 德性是在人的心性和社会规范价值系统相互作用、内生而成的“合金”,没有心性活动,社会规范价值系统就不会映溶入人的心灵,更不会“内化”为自身的德性,人的心性活动主要包括
A. 行为训练
B. 认知
C. 情感
D. 意志活动
满分:3 分
2013春第一次在线作业
试卷总分:100
单选题
多选题
判断题
三、判断题(共 20 道试题,共 40 分。)
V
1. 社会是发展变化的,其德性的要求也多种多样,在社会的变化中,哪些德性当为不当为,不仅需要个人的辩别与判断,也需要借教化来进行。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2. 在德育活动中,德育的各种影响无不体现社会的要求。德育也无时无刻不在用反映一定社会要求的思想准则、道德规范来训练人的行为,指导人的社会化,它总是按照社会的委托引导着人的社会化方向,以至最终使教育对象成为合格的社会成员。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3. 独立的德育过程,指那些与其他教育一起进行的德育。它是借助各育活动和整体教育生活中所具有的思想性、道德性、情感性、心理性、智慧性、审美性、文化性和价值性等因素来涵养培育学生思想品德的教育。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4. 在德育中进行什么教育,每个时代都会根据自己的时代做出选择 。但其本质上应是品德的涵养培育问题。否则,则不是德育问题。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5. 现实德育中存在的最大问题,就是不能很好把握德育的实施特点,要么以智育的方式或知识传授的方式,要么以单纯活动的方式来进行德育,甚至把它习惯化,使德育过程刻板化、模式化。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6. 认识和理解德育过程,主要的不是认识和了解德育操作的程序和方法问题,而是感悟领会施教的“精髓”,把握教育的“真谛”。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7. 人的身心发展特点来看是确定各级各类教育目的(或目标 )时不可忽视的重要依据。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8. 面对多元化社会对学校德育的种种挑战,学校德育必须主动地调整改革以往的观念、价值体系和教育的方式。其中一个主要的问题,就是要在自身运行中,体现“一元”主导,多元并存。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9. 社会的发展变革仅靠德育是不行的,难以达到变革社会的目的 。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10. 德育虽然是作为一种社会活动,但在不同历史时期其具有的特点是不变的。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11. 在现实德育中,可以对德育进行广义或狭义的探讨,对什么是德育的确切任务和内容,什么不应该是,都是可以讨论的。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12. 责任,在现实生活中无论对个人还是社会的发展都是极为重要的。一个人或社会的最大缺失,莫过于责任感的缺失。因为责任感是人或社会发展的“内源性”力量。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13. 德育工作十分复杂,做好这项工作,需要德育工作者掌握一定的德育理论。德育工作具有一定的规律性,做好这项工作只有满腔的热情是不够的,还必须要形成科学的认识 。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14. 德育地位的社会观指人们对于德育在学校教育中所起的作用及所处地位的观点和看法。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15. 对人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活动的目的不仅是个培养人的问题(使人如何发展的问题),更主要的是借助这一活动,使社会成员形成与社会性质相一致的思想品德。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16. 德育即爱国主义教育、集体主义教育、劳动教育、社会主义理想和共产主义理想教育;,此种定义方式是基于对德育本质的不同认识出发的。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17. 人是社会的主体,正视人的主体性需求,满足人的主体性需要,建立在这一基础上的德育目标,才更有利于人的价值的提升和人的本质力量的增强,才能对培养人的实际德育赋予根本的活动宗旨或活动追求。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18. 发展性德育目标具有发展的持续性,对实际各种教育阶段及教育活动的影响是具体的、对德育各种现实问题解决的结果,具有直接评价的意义和认定的意义 。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19. 善是人自身所确立的一种价值取向 ,德性是善行善为的内在担保和自觉操守。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20. 德育内容是构成德育活动的基本要素。对德育目的来说,它是目标达成的“重要原料”。没有内容,就好比炼钢没有原料一样,无法实现。对德育活动来说,它是德育活动得以展开的基本依循。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版权声明
声明:有的资源均来自网络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到您的权益
请联系本站我们将配合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