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春第一次在线作业
试卷总分:100
多选题
判断题
一、多选题(共 10 道试题,共 25 分。)
V
1. 要求主题集中,就是为了使问题(),便于说深说透,增强主题的表达效果 。
A. 虚拟化
B. 明朗化
C. 简约化
D. 尖锐化
满分:2.5 分
2. 材料详略的原则有哪些?
A. 主要的详,辅佐的略
B. 强调的详,含蓄的略
C. 陌生的详,熟悉的略
D. 难懂的详,易解的略
满分:2.5 分
3. 语言准确主要体现为
A. 正确使用主题
B. 正确选择词语
C. 正确使用结构
D. 正确运用句式
满分:2.5 分
4. 语言的特点有
A. 情感性
B. 语体性
C. 语境性
D. 风格性
满分:2.5 分
5. 语体可分为哪些种类
A. 身体语体
B. 书面语语体
C. 口语语体
D. 情感语体
满分:2.5 分
6. 论证的一般要求有
A. 论点要正确深刻
B. 论据要确凿有力
C. 以说理的走向为线索
D. 论证要严密
满分:2.5 分
7. 结构的要素有
A. 开头
B. 结尾
C. 段落
D. 层次
满分:2.5 分
8. 思维对语言的作用有
A. 思维是引起语义变化的直接动力之一
B. 思维是为创造话语而选择语言的动力
C. 思维是语言扩展的主要原因
D. 思维控制和制约着言语的建立与扩展
满分:2.5 分
9. 自定题作文的拟题方法有
A. 根据主题的提炼结果和表达需要画龙点睛传递精神
B. 根据主题的提炼结果和表达需要间接暗示主题
C. 根据主题的提炼结果和表达需要交代主题表达的线索
D. 根据主题的提炼结果和表达需要揭示文章的内容和范围
满分:2.5 分
10. 确定主题还必须考虑作者主观上应具备的条件,即有关写作对象的()等因素
A. 资料积累
B. 知识储备
C. 交际能力
D. 写作热情
满分:2.5 分
2013春第一次在线作业
试卷总分:100
多选题
判断题
二、判断题(共 30 道试题,共 75 分。)
V
1. 说明方式,一般是用来表达知识性较强的事物或事理。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5 分
2. 在表述形式上,书面语能过多地省略。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5 分
3. 首尾照应有许多好处,可以随意使用。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5 分
4. 体验者要想寻找、看见、扑捉、发现属于自己的东西,仅仅沉在生活底层,和对象打成一片并获得某种思想或感情的认同就足够了。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5 分
5. 标题拟制得好坏,不影响到文章主题的表达效果。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5 分
6. 一个作品是孤立存在的,是网络中的一环,不可以伸展出去和许多其他文章连在一起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5 分
7. 有一种“语不接而意接”的暗中过渡,叙事虽有所跳跃,意念却相互联系。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5 分
8. 理序,就是谋篇布局,设置线索、脉络,具体安排材料,使主题得到完美充分的展开。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5 分
9. 事实性材料可以充当论说类文章的事实论据。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5 分
10. 内容的完整表达,是保证段意单一的必要条件。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5 分
11. 观念性材料通常被议论类文章引用来作为理论论据,也可在其他文章的写作中用来说明作者的某种体验和感受。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5 分
12. 精心设置贯通全文的线索。线索是文章展开主题的轨迹,它在行文中时隐时显,有迹可寻。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5 分
13. 观察主要是指生活在对象所处的环境中,亲自感受进而认识对象和环境的一种特殊的实践过程。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5 分
14. 如情感性的主题,常常要求具有一定权威性的理论材料,以及具有雄辩说服力的事实性论据。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5 分
15. 说明从逻辑学上说主要是用于揭示复合概念。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5 分
16. 21世纪没有必要熟练掌握电脑写作这门信息技术。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5 分
17. 小标题、序码、空行等起不到过渡作用。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5 分
18. 标题不反映所提供材料的特点,也能切题。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5 分
19. 传统文本可以管理网状信息。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5 分
20. 体验多半是自觉、主动的行为,个别时候也可能是不自觉或被动的。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5 分
21. 古代典籍,重要专著、论文、出土文物等属于二次文献。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5 分
22. 目录、索引、摘要、分类剪报、资料汇编、读书笔记及卡片属于第二手资料。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5 分
23. 我们要根据自己的职业和特长,选择最适合个人使用的汉字输入法。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5 分
24. 说明的对象不能是抽象的事理。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5 分
25. 写作语言时就不必那么字斟句酌。口语交际则不同,一切意思、感情、心理活动等,都只能通过言语这唯一的手段来表示,因此就要求必须确切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5 分
26. 言语交际中,语境的作用不怎么重要。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5 分
27. 语境就是语言环境。再进一步说,语境,就是运用语言进行交际时的特定环境。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5 分
28. 精心制作一个生动有力、深刻隽永的结尾,可使文章首尾圆合,通篇灵动,完好达意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5 分
29. 素材,多指作者写作前,以观察、体验和感受等方式,从生活中间接摄取的、经过取舍、提炼、加工的材料。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5 分
30. 观察比体验更带有亲临性和情感性,是文学创作积累生活素材的基本途径,同时也适用于一般文章写作。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5 分
试卷总分:100
多选题
判断题
一、多选题(共 10 道试题,共 25 分。)
V
1. 要求主题集中,就是为了使问题(),便于说深说透,增强主题的表达效果 。
A. 虚拟化
B. 明朗化
C. 简约化
D. 尖锐化
满分:2.5 分
2. 材料详略的原则有哪些?
A. 主要的详,辅佐的略
B. 强调的详,含蓄的略
C. 陌生的详,熟悉的略
D. 难懂的详,易解的略
满分:2.5 分
3. 语言准确主要体现为
A. 正确使用主题
B. 正确选择词语
C. 正确使用结构
D. 正确运用句式
满分:2.5 分
4. 语言的特点有
A. 情感性
B. 语体性
C. 语境性
D. 风格性
满分:2.5 分
5. 语体可分为哪些种类
A. 身体语体
B. 书面语语体
C. 口语语体
D. 情感语体
满分:2.5 分
6. 论证的一般要求有
A. 论点要正确深刻
B. 论据要确凿有力
C. 以说理的走向为线索
D. 论证要严密
满分:2.5 分
7. 结构的要素有
A. 开头
B. 结尾
C. 段落
D. 层次
满分:2.5 分
8. 思维对语言的作用有
A. 思维是引起语义变化的直接动力之一
B. 思维是为创造话语而选择语言的动力
C. 思维是语言扩展的主要原因
D. 思维控制和制约着言语的建立与扩展
满分:2.5 分
9. 自定题作文的拟题方法有
A. 根据主题的提炼结果和表达需要画龙点睛传递精神
B. 根据主题的提炼结果和表达需要间接暗示主题
C. 根据主题的提炼结果和表达需要交代主题表达的线索
D. 根据主题的提炼结果和表达需要揭示文章的内容和范围
满分:2.5 分
10. 确定主题还必须考虑作者主观上应具备的条件,即有关写作对象的()等因素
A. 资料积累
B. 知识储备
C. 交际能力
D. 写作热情
满分:2.5 分
2013春第一次在线作业
试卷总分:100
多选题
判断题
二、判断题(共 30 道试题,共 75 分。)
V
1. 说明方式,一般是用来表达知识性较强的事物或事理。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5 分
2. 在表述形式上,书面语能过多地省略。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5 分
3. 首尾照应有许多好处,可以随意使用。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5 分
4. 体验者要想寻找、看见、扑捉、发现属于自己的东西,仅仅沉在生活底层,和对象打成一片并获得某种思想或感情的认同就足够了。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5 分
5. 标题拟制得好坏,不影响到文章主题的表达效果。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5 分
6. 一个作品是孤立存在的,是网络中的一环,不可以伸展出去和许多其他文章连在一起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5 分
7. 有一种“语不接而意接”的暗中过渡,叙事虽有所跳跃,意念却相互联系。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5 分
8. 理序,就是谋篇布局,设置线索、脉络,具体安排材料,使主题得到完美充分的展开。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5 分
9. 事实性材料可以充当论说类文章的事实论据。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5 分
10. 内容的完整表达,是保证段意单一的必要条件。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5 分
11. 观念性材料通常被议论类文章引用来作为理论论据,也可在其他文章的写作中用来说明作者的某种体验和感受。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5 分
12. 精心设置贯通全文的线索。线索是文章展开主题的轨迹,它在行文中时隐时显,有迹可寻。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5 分
13. 观察主要是指生活在对象所处的环境中,亲自感受进而认识对象和环境的一种特殊的实践过程。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5 分
14. 如情感性的主题,常常要求具有一定权威性的理论材料,以及具有雄辩说服力的事实性论据。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5 分
15. 说明从逻辑学上说主要是用于揭示复合概念。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5 分
16. 21世纪没有必要熟练掌握电脑写作这门信息技术。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5 分
17. 小标题、序码、空行等起不到过渡作用。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5 分
18. 标题不反映所提供材料的特点,也能切题。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5 分
19. 传统文本可以管理网状信息。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5 分
20. 体验多半是自觉、主动的行为,个别时候也可能是不自觉或被动的。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5 分
21. 古代典籍,重要专著、论文、出土文物等属于二次文献。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5 分
22. 目录、索引、摘要、分类剪报、资料汇编、读书笔记及卡片属于第二手资料。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5 分
23. 我们要根据自己的职业和特长,选择最适合个人使用的汉字输入法。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5 分
24. 说明的对象不能是抽象的事理。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5 分
25. 写作语言时就不必那么字斟句酌。口语交际则不同,一切意思、感情、心理活动等,都只能通过言语这唯一的手段来表示,因此就要求必须确切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5 分
26. 言语交际中,语境的作用不怎么重要。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5 分
27. 语境就是语言环境。再进一步说,语境,就是运用语言进行交际时的特定环境。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5 分
28. 精心制作一个生动有力、深刻隽永的结尾,可使文章首尾圆合,通篇灵动,完好达意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5 分
29. 素材,多指作者写作前,以观察、体验和感受等方式,从生活中间接摄取的、经过取舍、提炼、加工的材料。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5 分
30. 观察比体验更带有亲临性和情感性,是文学创作积累生活素材的基本途径,同时也适用于一般文章写作。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5 分
版权声明
声明:有的资源均来自网络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到您的权益
请联系本站我们将配合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