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春第二次在线作业
试卷总分:100
单选题
多选题
判断题
一、单选题(共 10 道试题,共 30 分。)
V
1. 创造力是一种
A. 个性品质
B. 提出有价值的新问题、新点子、新想法造新事物的认知能力
C. 后天培养的学习能力
D. 学习策略
满分:3 分
2. 攻击性指的是 :
A. 个体有故意侵害他人的倾向性,包括外显的攻击性行为和隐性的攻击或侵犯他人的意图。
B. 一个人在个人欲望得不到满足而对造成这种现象的对象所产生的一种不服气、不愉快、自惭、怨恨的情绪体验
C. 儿童不能协调自己与客体的关系
D. 一种冲动行为
满分:3 分
3. “一个人在个人欲望得不到满足而对造成这种现象的对象所产生的一种不服气、不愉快、自惭、怨恨的情绪体验”指的是:
A. 猜忌
B. 愤怒
C. 嫉妒
D. 自卑
满分:3 分
4. 指导语是 :
A. 为测验主试编写的测验实施说明,包括说明测验的做题要求和答题方法。
B. 测验的题目
C. 测验的项目
D. 测验的解释说明
满分:3 分
5. 心理测验是
A. 通过测量人的少数有代表性的行为,对贯穿在人的全部行为活动中的心理特点作出推论和数量分析的科学手段
B. 根据心理诊断的目的和任务,通过与来访者面对面的交谈方式,直接收集诊断资料的方法
C. 通过书面的形式,以设计的题目或问题为中介收集诊断资料的一种方法
D. 利用标准化的测验量表对儿童的心理品质进行测定
满分:3 分
6. 摆脱孤独时可采用
A. 身体放松法
B. 提高学生的自我效能感
C. 沟通法
D. 培养良好的性格
满分:3 分
7. 下面是观察的具体方法的是 :
A. 时间取样法
B. 谈话法
C. 个案法
D. 神经生理学检测法
满分:3 分
8. 轶事记录法是 .
A. 在被观察者的行为发生时计算其发生的频率
B. 通过观察者把直接观察到的认为有价值的、反映被观察者行为或心理的各种表现记录下来,重点纪录被观察者显著的、典型的、新出现的行为
C. 在一定的时间内,按一定的时段观察预先设定好的行为或表现
D. 在一段时间内,连续的、尽可能详尽的纪录被观察对象所有的表现或活动.
满分:3 分
9. 元认知策略是
A. 对相关信息进行归类和整理的过程
B. 通过形成新旧信息间的联系,使新信息更有意义,从而促进对新信息的理解与记忆的策略
C. 帮助学习者针对具体的学习任务,对有意注意的分配进行调节和控制
D. 监控、指导认知过程进行的策略
此题选: D 满分:3 分
10. “一个人在个人欲望得不到满足而对造成这种现象的对象所产生的一种不服气、不愉快、自惭、怨恨的情绪体验”指的是 .
A. 猜忌
B. 愤怒
C. 嫉妒
D. 自卑
满分:3 分
2013春第二次在线作业
试卷总分:100
单选题
多选题
判断题
二、多选题(共 10 道试题,共 30 分。)
V
1. 常用的智力测验有 .
A. 中国比内智力测验
B. 韦氏儿童智力量表
C. 瑞文标准推理测验
D. 主题统觉测验
满分:3 分
2. 克服沮丧应采取
A. 转化失败,保持自信
B. 热爱生活,思想乐观
C. 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D. 自我暗示
满分:3 分
3. 小学儿童的学习迁移的特点是 .
A. 习迁移的心向逐渐增强
B. 习迁移的数量逐渐增加
C. 学习迁移的水平逐渐提高
D. 学习迁移的内容逐渐抽象化
满分:3 分
4. 观察力训练可采用
A. 观察图形
B. 观察数字
C. 比较实物的异同
D. 观察木条
满分:3 分
5. 观察的具体方法有:
A. 实况记录法
B. 时间取样法
C. 事件取样法
D. 轶事记录法
满分:3 分
6. 克服沮丧应采取 .
A. 转化失败,保持自信
B. 热爱生活,思想乐观
C. 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D. 自我暗示
满分:3 分
7. 学习疲劳分
A. 身体疲劳
B. 生理疲劳
C. 脑力疲劳
D. 心理疲劳
满分:3 分
8. 实施心理测验的原则有
A. 正确认识心理测验
B. 保护测验内容,防止滥用测验
C. 根据测验的目的与对象特点,选用适宜的心理测验
D. 慎重地解释与使用心理测验结果
满分:3 分
9. 小学生道德心理训练方法有
A. 道德法庭
B. 嫉妒训练
C. 同情感练习
D. 内疚感训练
满分:3 分
10. 主题统觉测验的原理应是
A. 个体面对图画情境所陈述的内容与其生活经验有着密切的关系
B. 有一部分内容固然受当时知觉的影响,但其想象部分却包含着个人意识以及潜意识中的反应
C. 个体在陈述内容时,常常不自觉地将隐藏在内心的冲突和欲望融入故事情节中,借助于故事中人物的行为宣泄出来,即把个人的内心世界投射于故事中
D. 主题统觉测验一般采用个别施测,有时也可以采用团体施测
满分:3 分
2013春第二次在线作业
试卷总分:100
单选题
多选题
判断题
三、判断题(共 20 道试题,共 40 分。)
V
1. 实况记录法是通过观察者把直接观察到的认为有价值的、反映被观察者行为或心理的各种表现记录下来。 .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2. 要从根本上消除学习之后的心理疲劳,必须进行情绪的自我调节 。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3. 小学生心理诊断中常用的神经生理学检测方法有:视觉反应时测定 、明视持久度测定、眼电兴奋性测定。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4. 通过晕轮效应可以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动机 。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5. 咨询者可边谈边记,也可以当场少记,事后多记。使用录音录像仪器时应征得本人同意。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6. 提高学生的自我价值感可以帮助学生提高学习动机 。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7. 问卷可分为开放型 、封闭型 、和文字型 。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8. 元认知策略包括计划策略、监控策略和自我调节策略。 .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9. 实况记录法是一种具体的谈话方法。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10. 事件取样法是根据一定的目的观察某些特定行为或事件的完整过程的方法 .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11. 在心理诊断中 ,一般资料的收集有固定的模式。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12. 元认知策略是一种通过形成新旧信息间的联系,使新信息更有意义,从而促进对新信息的理解与记忆的策略。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13. 孤独是由消极的情绪感受或对生活的不满意,或是经常受挫折引起的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14. 道德评价能力无法通过练习得到提高 。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15. 道德评价能力无法通过练习得到提高。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16. 观察法是在真实的自然条件下进行的研究,因而观察结果真实可靠。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17. 按照测验的应用 ,可以把心理测验分为个别测验与团体测验两种形式。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18. 培养学生想象能力时可以让孩子对自己最感兴趣的事物进行比较。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19. 观察者效应 ,即观察者的期望被观察者得知后,做出投合观察者的意图或故意违背观察者的希望的行为。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20. 造生理疲劳的一个原因是长时间学习,大脑未得到充分休息而产生保护性抑制。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试卷总分:100
单选题
多选题
判断题
一、单选题(共 10 道试题,共 30 分。)
V
1. 创造力是一种
A. 个性品质
B. 提出有价值的新问题、新点子、新想法造新事物的认知能力
C. 后天培养的学习能力
D. 学习策略
满分:3 分
2. 攻击性指的是 :
A. 个体有故意侵害他人的倾向性,包括外显的攻击性行为和隐性的攻击或侵犯他人的意图。
B. 一个人在个人欲望得不到满足而对造成这种现象的对象所产生的一种不服气、不愉快、自惭、怨恨的情绪体验
C. 儿童不能协调自己与客体的关系
D. 一种冲动行为
满分:3 分
3. “一个人在个人欲望得不到满足而对造成这种现象的对象所产生的一种不服气、不愉快、自惭、怨恨的情绪体验”指的是:
A. 猜忌
B. 愤怒
C. 嫉妒
D. 自卑
满分:3 分
4. 指导语是 :
A. 为测验主试编写的测验实施说明,包括说明测验的做题要求和答题方法。
B. 测验的题目
C. 测验的项目
D. 测验的解释说明
满分:3 分
5. 心理测验是
A. 通过测量人的少数有代表性的行为,对贯穿在人的全部行为活动中的心理特点作出推论和数量分析的科学手段
B. 根据心理诊断的目的和任务,通过与来访者面对面的交谈方式,直接收集诊断资料的方法
C. 通过书面的形式,以设计的题目或问题为中介收集诊断资料的一种方法
D. 利用标准化的测验量表对儿童的心理品质进行测定
满分:3 分
6. 摆脱孤独时可采用
A. 身体放松法
B. 提高学生的自我效能感
C. 沟通法
D. 培养良好的性格
满分:3 分
7. 下面是观察的具体方法的是 :
A. 时间取样法
B. 谈话法
C. 个案法
D. 神经生理学检测法
满分:3 分
8. 轶事记录法是 .
A. 在被观察者的行为发生时计算其发生的频率
B. 通过观察者把直接观察到的认为有价值的、反映被观察者行为或心理的各种表现记录下来,重点纪录被观察者显著的、典型的、新出现的行为
C. 在一定的时间内,按一定的时段观察预先设定好的行为或表现
D. 在一段时间内,连续的、尽可能详尽的纪录被观察对象所有的表现或活动.
满分:3 分
9. 元认知策略是
A. 对相关信息进行归类和整理的过程
B. 通过形成新旧信息间的联系,使新信息更有意义,从而促进对新信息的理解与记忆的策略
C. 帮助学习者针对具体的学习任务,对有意注意的分配进行调节和控制
D. 监控、指导认知过程进行的策略
此题选: D 满分:3 分
10. “一个人在个人欲望得不到满足而对造成这种现象的对象所产生的一种不服气、不愉快、自惭、怨恨的情绪体验”指的是 .
A. 猜忌
B. 愤怒
C. 嫉妒
D. 自卑
满分:3 分
2013春第二次在线作业
试卷总分:100
单选题
多选题
判断题
二、多选题(共 10 道试题,共 30 分。)
V
1. 常用的智力测验有 .
A. 中国比内智力测验
B. 韦氏儿童智力量表
C. 瑞文标准推理测验
D. 主题统觉测验
满分:3 分
2. 克服沮丧应采取
A. 转化失败,保持自信
B. 热爱生活,思想乐观
C. 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D. 自我暗示
满分:3 分
3. 小学儿童的学习迁移的特点是 .
A. 习迁移的心向逐渐增强
B. 习迁移的数量逐渐增加
C. 学习迁移的水平逐渐提高
D. 学习迁移的内容逐渐抽象化
满分:3 分
4. 观察力训练可采用
A. 观察图形
B. 观察数字
C. 比较实物的异同
D. 观察木条
满分:3 分
5. 观察的具体方法有:
A. 实况记录法
B. 时间取样法
C. 事件取样法
D. 轶事记录法
满分:3 分
6. 克服沮丧应采取 .
A. 转化失败,保持自信
B. 热爱生活,思想乐观
C. 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D. 自我暗示
满分:3 分
7. 学习疲劳分
A. 身体疲劳
B. 生理疲劳
C. 脑力疲劳
D. 心理疲劳
满分:3 分
8. 实施心理测验的原则有
A. 正确认识心理测验
B. 保护测验内容,防止滥用测验
C. 根据测验的目的与对象特点,选用适宜的心理测验
D. 慎重地解释与使用心理测验结果
满分:3 分
9. 小学生道德心理训练方法有
A. 道德法庭
B. 嫉妒训练
C. 同情感练习
D. 内疚感训练
满分:3 分
10. 主题统觉测验的原理应是
A. 个体面对图画情境所陈述的内容与其生活经验有着密切的关系
B. 有一部分内容固然受当时知觉的影响,但其想象部分却包含着个人意识以及潜意识中的反应
C. 个体在陈述内容时,常常不自觉地将隐藏在内心的冲突和欲望融入故事情节中,借助于故事中人物的行为宣泄出来,即把个人的内心世界投射于故事中
D. 主题统觉测验一般采用个别施测,有时也可以采用团体施测
满分:3 分
2013春第二次在线作业
试卷总分:100
单选题
多选题
判断题
三、判断题(共 20 道试题,共 40 分。)
V
1. 实况记录法是通过观察者把直接观察到的认为有价值的、反映被观察者行为或心理的各种表现记录下来。 .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2. 要从根本上消除学习之后的心理疲劳,必须进行情绪的自我调节 。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3. 小学生心理诊断中常用的神经生理学检测方法有:视觉反应时测定 、明视持久度测定、眼电兴奋性测定。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4. 通过晕轮效应可以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动机 。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5. 咨询者可边谈边记,也可以当场少记,事后多记。使用录音录像仪器时应征得本人同意。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6. 提高学生的自我价值感可以帮助学生提高学习动机 。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7. 问卷可分为开放型 、封闭型 、和文字型 。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8. 元认知策略包括计划策略、监控策略和自我调节策略。 .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9. 实况记录法是一种具体的谈话方法。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10. 事件取样法是根据一定的目的观察某些特定行为或事件的完整过程的方法 .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11. 在心理诊断中 ,一般资料的收集有固定的模式。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12. 元认知策略是一种通过形成新旧信息间的联系,使新信息更有意义,从而促进对新信息的理解与记忆的策略。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13. 孤独是由消极的情绪感受或对生活的不满意,或是经常受挫折引起的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14. 道德评价能力无法通过练习得到提高 。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15. 道德评价能力无法通过练习得到提高。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16. 观察法是在真实的自然条件下进行的研究,因而观察结果真实可靠。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17. 按照测验的应用 ,可以把心理测验分为个别测验与团体测验两种形式。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18. 培养学生想象能力时可以让孩子对自己最感兴趣的事物进行比较。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19. 观察者效应 ,即观察者的期望被观察者得知后,做出投合观察者的意图或故意违背观察者的希望的行为。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20. 造生理疲劳的一个原因是长时间学习,大脑未得到充分休息而产生保护性抑制。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版权声明
声明:有的资源均来自网络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到您的权益
请联系本站我们将配合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