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大《公共关系学》在线作业
试卷总分:100
单选题
多选题
多选题
一、单选题(共 20 道试题,共 40 分。)
V
1. 《有效公共关系》是( )的著作。
A. 斯科特.卡特里普等人
B. 爱德华.伯奈斯
C. 乔治.里克尔
D. 艾维.李
2. ( )是指调查者进入调查现场,用自己的感官及辅助工具,观察和记录调查对象表现,从而获得第一手资料的调查方法。
A. 访谈法
B. 文献调查法
C. 实地调查法
D. 异地调查法
3. ( )亦称理念统一化,有人将其形象的表述为“企业的心”。
A. 行为识别系统
B. 理想识别系统
C. 理念识别系统
D. 视觉识别系统
4. ( )不是按公关部的隶属关系来划分的公共关系部模式。
A. 专职公关部
B. 部门并列型公关部
C. 部门所属型公关部
D. 总经理直接负责型公关部
5.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组织目标是公共关系策划的原动力
B. 公众心理是公共关系策划的次战场
C. 信息个性是公共关系策划打入市场的“金刚钻”
D. 审美情趣是公共关系策划方案深入人心的“金钥匙”
6. 下列各项中,( )不是战略型公共关系活动模式。
A. 建设型公共关系活动模式
B. 宣传型公共关系活动模式
C. 进攻型公共关系活动模式
D. 防御型公共关系活动模式
7. ( )不属于全员公共关系意识的作用。
A. 有利于塑造良好的组织形象
B. 有利于维持良好的组织形象
C. 有利于普及公关知识
D. 有利于员工素质的提高
8. 马斯洛需要层次论中第四层次是( )。
A. 安全的需要
B. 自尊的需要
C. 社交的需要
D. 自我实现的需要
9. ( )是指那些对社会舆论和社会生活具有较大的影响力和号召力的有名望人士。
A. 名流公众
B. 政府公众
C. 国际公众
D. 媒介公众
10. 集体访谈法的优点不包括( )。
A. 人多见识广
B. 简便易行
C. 询问表回收率高
D. 了解情况快
11. 在CIS的构成要素中,( )是“企业的脸”,是“企业的门面”。
A. 听觉识别系统
B. 理念识别系统
C. 视觉识别系统
D. 行为识别系统
12. 公共关系的“由头”由三个要素组成,以下( )不属于这三个要素。
A. 符合公众的利益
B. 符合组织机构的总体目标和自身利益
C. 具有社会价值
D. 具有新闻价值
13. 关于公共关系的辅助决策职责,说法错误的是()。
A. 为确立决策目标提供咨询建议
B. 为决策提供信息服务
C. 协助拟定和选择决策方案
D. 从政府角度评价决策效果
此题选: D
14. 1987年5月( )在北京成立。
A. 上海公共关系协会
B. 中国公共关系协会
C. 中国国际公共关系协会
D. 伟达公司北京办事处
15. 关于公共关系策划的原则,说法正确的是( )。
A. 公众利益优于组织利益的原则
B. 总体形象高于特殊形象的原则
C. 知晓度重于美誉度的原则
D. 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相统一的原则
此题选: D
16. 被誉为“公关之父”的是( )
A. 爱德华.伯奈斯
B. 艾维.李
C. 安德鲁.杰克逊
D. 亚历山大.汉密尔顿
17. ( )是指固定的僵化印象对人的知觉的影响,也称“刻板印象”。
A. 首因效应
B. 近因效应
C. 定型作用
D. 晕轮效应
18. 整合营销传播的内涵不包括( )。
A. 以消费者为核心
B. 以“多元声音”为内在支持点
C. 以资料库为基础
D. 以“一种声音”为内在支持点
19. ( )被称为“投公众所好的意识”,是公关意识中最重要和最基本的意识。
A. 塑造形象的意识
B. 尊重公众的意识
C. 创新审美的意识
D. 立足长远的意识
20. “五步工作法”相对于“四步工作法”来说,增加了( )
A. 调查研究
B. 传播实施
C. 反馈评估
D. 论证
此题选: D
浙大《公共关系学》在线作业
试卷总分:100
单选题
多选题
多选题
二、多选题(共 20 道试题,共 40 分。)
V
1. 观察法的优点有( )。
A. 直观性和可靠性
B. 间接性和可靠性
C. 简便灵活
D. 繁杂真实
2. 企业的文化层次可以分为( )。
A. 表层的行为文化
B. 浅层的物质文化
C. 中层的制度文化
D. 深层的精神文化
3. ( )不是公共关系人员具备的的知识素质。
A. 公共关系的基础理论知识
B. 公共关系的基本实务知识
C. 与公共关系无关的学科知识
D. 与对象无关的特定的公共关系知识
4. 企业文化的要素包括( )。
A. 企业环境建设
B. 价值观建设
C. 企业精神的提炼与表达
D. 英模人物与榜样的培养
5. 公共关系职能应用的新趋势有( )。
A. 文化公共关系的发展
B. 市场公共关系的热潮
C. 金融公共关系的动态
D. 政府公共关系的焦点
6. 采用调查方法的取舍原则包括( )。
A. 针对性原则
B. 可行性原则
C. 节约性原则
D. 综合性原则
7. 组建公共关系部的基本原则包括( )
A. 专业性原则
B. 权力与责任平衡原则
C. 智能原则
D. 精简性原则
8. 关于双向沟通式公共关系,说法正确的有( )。
A. 其产生于公共关系从艺术走向科学的时期
B. 主导思想是投公众之所好
C. 代表人物是艾维.李
D. 其主导思想是“双向沟通,双向平衡”
9. 公共关系的基本职责有( )。
A. 辅助决策
B. 传播推广
C. 沟通协调
D. 提供服务
10. 自身传播的特点有( )。
A. 传播量大
B. 内在形式
C. 交流基础
D. 使用广泛、频繁
11. 公共关系在中国兴起的原因有( )。
A. 实行改革开放政策的需要
B. 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
C. 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需要
D. 进行国际交流与合作的需要
12. 影响心理抗拒的因素包括( )。
A. 对自由的期望
B. 对自由剥夺的威胁
C. 自由的重要性程度
D. 是否会影响到其他自由
13. 危机有很多特征,主要表现在( )。
A. 突发性
B. 难以预测性
C. 严重的危害性
D. 舆论的关注性
14. 选择传播媒介的基本原则有( )。
A. 根据公关工作的目标要求来选择
B. 根据不同的对象来选择
C. 根据传播内容来选择
D. 根据经济条件来选择
15. 树立组织形象的意义有( )。
A. 良好的组织形象会给组织带来特定的价值
B. 良好的组织形象能够激励士气
C. 良好的组织形象有利于营造和谐的组织社区环境
D. 良好的组织形象有利于增强组织的凝聚力
16. 公共关系对于个人和社会的间接功能包括( )。
A. 树立组织形象
B. 提高个人素质
C. 优化社会环境
D. 协调关系网络
17. 危机处理的原则包括( )。
A. 及时、诚恳
B. 准确、专门化
C. 消极应对
D. 善于抓住根本
18. 按调查的空间分类,公共关系调查可以分为( )。
A. 实地观察调查
B. 地区性调查
C. 省际调查
D. 国际调查
19. 追随流行的心理原因有( )。
A. 从众与模仿
B. 求新欲望
C. 自我防御与自我显示
D. 追随流行有个别差异
20. 公共关系人员的心理素质包括( )
A. 追求卓越,渴望成功的心理
B. 自卑的心理
C. 慢热的心理
D. 开放乐观的心理
浙大《公共关系学》在线作业
试卷总分:100
单选题
多选题
多选题
三、多选题(共 10 道试题,共 20 分。)
V
1. 从目的上分类,可以将公共关系目标分为( )。
A. 项目目标
B. 联络感情目标
C. 微观目标
D. 改变态度目标
2. 品牌战略包括( )。
A. 一元化品牌战略
B. 大品牌小品牌战略
C. 多元化品牌战略
D. 商标化品牌战略
3. 关于交际型公共关系活动模式,说法正确的有( )。
A. 它是公关活动中应用最多、较为有效的公关模式
B. 其目的是通过人与人的直接接触,进行感情上的联络,为组织广结良缘,建立广泛的社会关系网络,形成有利于组织发展的人际环境
C. 其目的是以实际行动来获取社会公众的了解和好评,建立自己良好的形象
D. 良好的人际沟通是公共关系传播的重要途径
4. 从过程上分类,公共关系目标可以分为( )。
A. 满意目标
B. 有效目标
C. 备用目标
D. 追踪目标
5. 公共关系的间接功能中,对社会的作用有( )
A. 优化社会经济环境
B. 优化社会互动环境
C. 优化社会心理环境
D. 增强组织的实力
6. 下列关于CS的基本观念,说法正确的是( )。
A. “顾客第一”的观念
B. “员工总是对的”的意识
C. “员工是服务员”的思想
D. “员工是上帝”的思想
7. ( )都是公共关系意识的内容。
A. 尊重公众的意识
B. 塑造形象的意识
C. 真诚互惠的意识
D. 传播沟通的意识
8. 确立公共关系目标的重要性( )。
A. 是公共关系策划的依据
B. 是协调公共关系工作的依据
C. 为评价公共关系效果提供了标准
D. 是实现公共关系活动价值的保障
9. 大众传播的特点有( )。
A. 受者广泛、分散
B. 传播者职业化
C. 近距离直接传播
D. 借助人工媒介
10. 关于名牌的特性,说法正确的有( )。
A. 结实与脆弱的对立统一
B. 有形资产与无形资产的对立统一
C. 获利功能与促销功能的对立统一
D. 满足物质享受与精神享受的统一
试卷总分:100
单选题
多选题
多选题
一、单选题(共 20 道试题,共 40 分。)
V
1. 《有效公共关系》是( )的著作。
A. 斯科特.卡特里普等人
B. 爱德华.伯奈斯
C. 乔治.里克尔
D. 艾维.李
2. ( )是指调查者进入调查现场,用自己的感官及辅助工具,观察和记录调查对象表现,从而获得第一手资料的调查方法。
A. 访谈法
B. 文献调查法
C. 实地调查法
D. 异地调查法
3. ( )亦称理念统一化,有人将其形象的表述为“企业的心”。
A. 行为识别系统
B. 理想识别系统
C. 理念识别系统
D. 视觉识别系统
4. ( )不是按公关部的隶属关系来划分的公共关系部模式。
A. 专职公关部
B. 部门并列型公关部
C. 部门所属型公关部
D. 总经理直接负责型公关部
5.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组织目标是公共关系策划的原动力
B. 公众心理是公共关系策划的次战场
C. 信息个性是公共关系策划打入市场的“金刚钻”
D. 审美情趣是公共关系策划方案深入人心的“金钥匙”
6. 下列各项中,( )不是战略型公共关系活动模式。
A. 建设型公共关系活动模式
B. 宣传型公共关系活动模式
C. 进攻型公共关系活动模式
D. 防御型公共关系活动模式
7. ( )不属于全员公共关系意识的作用。
A. 有利于塑造良好的组织形象
B. 有利于维持良好的组织形象
C. 有利于普及公关知识
D. 有利于员工素质的提高
8. 马斯洛需要层次论中第四层次是( )。
A. 安全的需要
B. 自尊的需要
C. 社交的需要
D. 自我实现的需要
9. ( )是指那些对社会舆论和社会生活具有较大的影响力和号召力的有名望人士。
A. 名流公众
B. 政府公众
C. 国际公众
D. 媒介公众
10. 集体访谈法的优点不包括( )。
A. 人多见识广
B. 简便易行
C. 询问表回收率高
D. 了解情况快
11. 在CIS的构成要素中,( )是“企业的脸”,是“企业的门面”。
A. 听觉识别系统
B. 理念识别系统
C. 视觉识别系统
D. 行为识别系统
12. 公共关系的“由头”由三个要素组成,以下( )不属于这三个要素。
A. 符合公众的利益
B. 符合组织机构的总体目标和自身利益
C. 具有社会价值
D. 具有新闻价值
13. 关于公共关系的辅助决策职责,说法错误的是()。
A. 为确立决策目标提供咨询建议
B. 为决策提供信息服务
C. 协助拟定和选择决策方案
D. 从政府角度评价决策效果
此题选: D
14. 1987年5月( )在北京成立。
A. 上海公共关系协会
B. 中国公共关系协会
C. 中国国际公共关系协会
D. 伟达公司北京办事处
15. 关于公共关系策划的原则,说法正确的是( )。
A. 公众利益优于组织利益的原则
B. 总体形象高于特殊形象的原则
C. 知晓度重于美誉度的原则
D. 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相统一的原则
此题选: D
16. 被誉为“公关之父”的是( )
A. 爱德华.伯奈斯
B. 艾维.李
C. 安德鲁.杰克逊
D. 亚历山大.汉密尔顿
17. ( )是指固定的僵化印象对人的知觉的影响,也称“刻板印象”。
A. 首因效应
B. 近因效应
C. 定型作用
D. 晕轮效应
18. 整合营销传播的内涵不包括( )。
A. 以消费者为核心
B. 以“多元声音”为内在支持点
C. 以资料库为基础
D. 以“一种声音”为内在支持点
19. ( )被称为“投公众所好的意识”,是公关意识中最重要和最基本的意识。
A. 塑造形象的意识
B. 尊重公众的意识
C. 创新审美的意识
D. 立足长远的意识
20. “五步工作法”相对于“四步工作法”来说,增加了( )
A. 调查研究
B. 传播实施
C. 反馈评估
D. 论证
此题选: D
浙大《公共关系学》在线作业
试卷总分:100
单选题
多选题
多选题
二、多选题(共 20 道试题,共 40 分。)
V
1. 观察法的优点有( )。
A. 直观性和可靠性
B. 间接性和可靠性
C. 简便灵活
D. 繁杂真实
2. 企业的文化层次可以分为( )。
A. 表层的行为文化
B. 浅层的物质文化
C. 中层的制度文化
D. 深层的精神文化
3. ( )不是公共关系人员具备的的知识素质。
A. 公共关系的基础理论知识
B. 公共关系的基本实务知识
C. 与公共关系无关的学科知识
D. 与对象无关的特定的公共关系知识
4. 企业文化的要素包括( )。
A. 企业环境建设
B. 价值观建设
C. 企业精神的提炼与表达
D. 英模人物与榜样的培养
5. 公共关系职能应用的新趋势有( )。
A. 文化公共关系的发展
B. 市场公共关系的热潮
C. 金融公共关系的动态
D. 政府公共关系的焦点
6. 采用调查方法的取舍原则包括( )。
A. 针对性原则
B. 可行性原则
C. 节约性原则
D. 综合性原则
7. 组建公共关系部的基本原则包括( )
A. 专业性原则
B. 权力与责任平衡原则
C. 智能原则
D. 精简性原则
8. 关于双向沟通式公共关系,说法正确的有( )。
A. 其产生于公共关系从艺术走向科学的时期
B. 主导思想是投公众之所好
C. 代表人物是艾维.李
D. 其主导思想是“双向沟通,双向平衡”
9. 公共关系的基本职责有( )。
A. 辅助决策
B. 传播推广
C. 沟通协调
D. 提供服务
10. 自身传播的特点有( )。
A. 传播量大
B. 内在形式
C. 交流基础
D. 使用广泛、频繁
11. 公共关系在中国兴起的原因有( )。
A. 实行改革开放政策的需要
B. 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
C. 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需要
D. 进行国际交流与合作的需要
12. 影响心理抗拒的因素包括( )。
A. 对自由的期望
B. 对自由剥夺的威胁
C. 自由的重要性程度
D. 是否会影响到其他自由
13. 危机有很多特征,主要表现在( )。
A. 突发性
B. 难以预测性
C. 严重的危害性
D. 舆论的关注性
14. 选择传播媒介的基本原则有( )。
A. 根据公关工作的目标要求来选择
B. 根据不同的对象来选择
C. 根据传播内容来选择
D. 根据经济条件来选择
15. 树立组织形象的意义有( )。
A. 良好的组织形象会给组织带来特定的价值
B. 良好的组织形象能够激励士气
C. 良好的组织形象有利于营造和谐的组织社区环境
D. 良好的组织形象有利于增强组织的凝聚力
16. 公共关系对于个人和社会的间接功能包括( )。
A. 树立组织形象
B. 提高个人素质
C. 优化社会环境
D. 协调关系网络
17. 危机处理的原则包括( )。
A. 及时、诚恳
B. 准确、专门化
C. 消极应对
D. 善于抓住根本
18. 按调查的空间分类,公共关系调查可以分为( )。
A. 实地观察调查
B. 地区性调查
C. 省际调查
D. 国际调查
19. 追随流行的心理原因有( )。
A. 从众与模仿
B. 求新欲望
C. 自我防御与自我显示
D. 追随流行有个别差异
20. 公共关系人员的心理素质包括( )
A. 追求卓越,渴望成功的心理
B. 自卑的心理
C. 慢热的心理
D. 开放乐观的心理
浙大《公共关系学》在线作业
试卷总分:100
单选题
多选题
多选题
三、多选题(共 10 道试题,共 20 分。)
V
1. 从目的上分类,可以将公共关系目标分为( )。
A. 项目目标
B. 联络感情目标
C. 微观目标
D. 改变态度目标
2. 品牌战略包括( )。
A. 一元化品牌战略
B. 大品牌小品牌战略
C. 多元化品牌战略
D. 商标化品牌战略
3. 关于交际型公共关系活动模式,说法正确的有( )。
A. 它是公关活动中应用最多、较为有效的公关模式
B. 其目的是通过人与人的直接接触,进行感情上的联络,为组织广结良缘,建立广泛的社会关系网络,形成有利于组织发展的人际环境
C. 其目的是以实际行动来获取社会公众的了解和好评,建立自己良好的形象
D. 良好的人际沟通是公共关系传播的重要途径
4. 从过程上分类,公共关系目标可以分为( )。
A. 满意目标
B. 有效目标
C. 备用目标
D. 追踪目标
5. 公共关系的间接功能中,对社会的作用有( )
A. 优化社会经济环境
B. 优化社会互动环境
C. 优化社会心理环境
D. 增强组织的实力
6. 下列关于CS的基本观念,说法正确的是( )。
A. “顾客第一”的观念
B. “员工总是对的”的意识
C. “员工是服务员”的思想
D. “员工是上帝”的思想
7. ( )都是公共关系意识的内容。
A. 尊重公众的意识
B. 塑造形象的意识
C. 真诚互惠的意识
D. 传播沟通的意识
8. 确立公共关系目标的重要性( )。
A. 是公共关系策划的依据
B. 是协调公共关系工作的依据
C. 为评价公共关系效果提供了标准
D. 是实现公共关系活动价值的保障
9. 大众传播的特点有( )。
A. 受者广泛、分散
B. 传播者职业化
C. 近距离直接传播
D. 借助人工媒介
10. 关于名牌的特性,说法正确的有( )。
A. 结实与脆弱的对立统一
B. 有形资产与无形资产的对立统一
C. 获利功能与促销功能的对立统一
D. 满足物质享受与精神享受的统一
版权声明
声明:有的资源均来自网络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到您的权益
请联系本站我们将配合处理!
上一篇 : 12秋浙大《工程数学》在线作业-浙江大学
下一篇 : 12秋浙大《护理人文学》在线作业-浙江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