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师《教育原理》在线作业一
一、单选题(共21道试题,共42分。)
V1.关于教育起源问题的研究在我国占主导观点的是(C)
A.教育的生物起源论
B.教育的心理起源论
C.教育的劳动起源论
D.教育的前身起源论
2.教育目的提供教育活动发展的方向和预定的发展结果,它体现了教育目的的(A)。
A.导向功能
B.调控功能
C.评价功能
D.整合功能
3.在我国的全面发展教育组成部分中,德育为其它各育起着何种作用(D)。
A.物质基础
B.知识基础
C.协调平衡
D.导向、动力和调控
此题选:D满分:2分
4.教育对政治.经济制度的作用,主要是通过(A)来实现的。
A.培养人
B.科学知识再生产
C.宣传思想
D.生产科学知识
5.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哪一个文件中明确肯定“教师的工作应被视为专业性职业”(A)。
A.《关于教师地位的建议》
B.《学会生存》
C.《儿童权利公约》
D.《世界人权宣言》
6.在我国对教师的法定权利、法定义务等作出具体规定的是(D)。
A.《义务教育法》
B.《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
C.《教育法》
D.《教师法》
此题选:D满分:2分
7.根据利伯曼对专门职业的定义,人们往往把(D)看作是典型的专业人员。
A.护士
B.教师
C.社会工作者
D.医生
此题选:D满分:2分
8.学生轮值打扫卫生属于(D)。
A.社会公益劳动
B.勤工俭学
C.生产劳动
D.自我服务性劳动
此题选:D满分:2分
9.环境决定论的代表人物是(B)
A.高尔顿
B.华生
C.斯通
D.皮亚杰
10.学校体育的基本组织形式是(B)。
A.早操和早锻炼
B.体育课
C.课外体育活动
D.各种体育竞赛
11.“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教育方针,是在(C)中提出的。
A.《关于教育工作的指示》
B.《关于教育体制的改革的决定》
C.《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
D.《义务教育法》
12.马克思恩格斯认为,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的社会条件是(D)。
A.资本主义制度
B.体力劳动与脑力劳动相同一
C.科技高度发展
D.共产主义制度
此题选:D满分:2分
13.70年代以来,在教师职业的发展进程中,成为大多数国家共同的理想追求的是(B)。
A.师资的数量
B.师资的专业化水平
C.师资的高学历
D.师资的年轻化
14.“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教育方针,是在(C)中提出的。
A.《关于教育工作的指示》
B.《关于教育体制的改革的决定》
C.《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
D.《义务教育法》
15.在不同的社会历史条件下,教育的性质和特点有所不同,它随着社会历史的发展变化而发展变化,这说明(D)。
A.教育属于人类社会永恒的范畴
B.教育是一种自然现象
C.教育具有阶级性
D.教育具有历史性
此题选:D满分:2分
16.学校体育内容包括(C)。
A.体育课锻炼
B.早操锻炼
C.运动锻炼和利用自然力锻炼
D.课外锻炼
17.教育不能改变政治、经济制度的发展方向,不能成为政治、经济发展的根本动力,说明教育对政治、经济制度(C)
A.不起作用
B.起决定作用
C.不起决定作用
D.起主导作用
18.人力资本理论的代表者是(B)
A.基辛格
B.舒尔茨
C.杜威
D.伯恩斯坦
19.从严格的意义上说,我国现行的学校系统开始于(A)。
A.清朝末期
B.元明
C.宋
D.隋唐
20.教育的生物起源论的代表人物是(A)。
A.利托尔诺
B.孟禄
C.赫尔巴特
D.杜威
21.教育不能改变政治、经济制度的发展方向,不能成为政治、经济发展的根本动力,说明教育对政治、经济制度(C)
A.不起作用
B.起决定作用
C.不起决定作用
D.起主导作用
二、多选题(共19道试题,共38分。)
V1.教育的基本要素有(CDE)
A.学校
B.教育方法
C.教育者
D.受教育者
E.教育影响
2.教育者的基本特征有(BCE)。
A.受教性
B.主体性
C.目的性
D.客体性
E.社会性
3.建立学制受教育对象的身心发展规律的制约,主要是考虑确定(ACD)。
A.入学年龄
B.教育内容
C.修业年限
D.学制分段与衔接
E.教育方法
4.学生作为特定社会属性的人所具有的本质属性是(CDE)。
A.自然属性
B.社会属性
C.具有发展潜能的人
D.具有发展需要的人
E.教育的对象
一、单选题(共21道试题,共42分。)
V1.关于教育起源问题的研究在我国占主导观点的是(C)
A.教育的生物起源论
B.教育的心理起源论
C.教育的劳动起源论
D.教育的前身起源论
2.教育目的提供教育活动发展的方向和预定的发展结果,它体现了教育目的的(A)。
A.导向功能
B.调控功能
C.评价功能
D.整合功能
3.在我国的全面发展教育组成部分中,德育为其它各育起着何种作用(D)。
A.物质基础
B.知识基础
C.协调平衡
D.导向、动力和调控
此题选:D满分:2分
4.教育对政治.经济制度的作用,主要是通过(A)来实现的。
A.培养人
B.科学知识再生产
C.宣传思想
D.生产科学知识
5.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哪一个文件中明确肯定“教师的工作应被视为专业性职业”(A)。
A.《关于教师地位的建议》
B.《学会生存》
C.《儿童权利公约》
D.《世界人权宣言》
6.在我国对教师的法定权利、法定义务等作出具体规定的是(D)。
A.《义务教育法》
B.《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
C.《教育法》
D.《教师法》
此题选:D满分:2分
7.根据利伯曼对专门职业的定义,人们往往把(D)看作是典型的专业人员。
A.护士
B.教师
C.社会工作者
D.医生
此题选:D满分:2分
8.学生轮值打扫卫生属于(D)。
A.社会公益劳动
B.勤工俭学
C.生产劳动
D.自我服务性劳动
此题选:D满分:2分
9.环境决定论的代表人物是(B)
A.高尔顿
B.华生
C.斯通
D.皮亚杰
10.学校体育的基本组织形式是(B)。
A.早操和早锻炼
B.体育课
C.课外体育活动
D.各种体育竞赛
11.“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教育方针,是在(C)中提出的。
A.《关于教育工作的指示》
B.《关于教育体制的改革的决定》
C.《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
D.《义务教育法》
12.马克思恩格斯认为,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的社会条件是(D)。
A.资本主义制度
B.体力劳动与脑力劳动相同一
C.科技高度发展
D.共产主义制度
此题选:D满分:2分
13.70年代以来,在教师职业的发展进程中,成为大多数国家共同的理想追求的是(B)。
A.师资的数量
B.师资的专业化水平
C.师资的高学历
D.师资的年轻化
14.“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教育方针,是在(C)中提出的。
A.《关于教育工作的指示》
B.《关于教育体制的改革的决定》
C.《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
D.《义务教育法》
15.在不同的社会历史条件下,教育的性质和特点有所不同,它随着社会历史的发展变化而发展变化,这说明(D)。
A.教育属于人类社会永恒的范畴
B.教育是一种自然现象
C.教育具有阶级性
D.教育具有历史性
此题选:D满分:2分
16.学校体育内容包括(C)。
A.体育课锻炼
B.早操锻炼
C.运动锻炼和利用自然力锻炼
D.课外锻炼
17.教育不能改变政治、经济制度的发展方向,不能成为政治、经济发展的根本动力,说明教育对政治、经济制度(C)
A.不起作用
B.起决定作用
C.不起决定作用
D.起主导作用
18.人力资本理论的代表者是(B)
A.基辛格
B.舒尔茨
C.杜威
D.伯恩斯坦
19.从严格的意义上说,我国现行的学校系统开始于(A)。
A.清朝末期
B.元明
C.宋
D.隋唐
20.教育的生物起源论的代表人物是(A)。
A.利托尔诺
B.孟禄
C.赫尔巴特
D.杜威
21.教育不能改变政治、经济制度的发展方向,不能成为政治、经济发展的根本动力,说明教育对政治、经济制度(C)
A.不起作用
B.起决定作用
C.不起决定作用
D.起主导作用
二、多选题(共19道试题,共38分。)
V1.教育的基本要素有(CDE)
A.学校
B.教育方法
C.教育者
D.受教育者
E.教育影响
2.教育者的基本特征有(BCE)。
A.受教性
B.主体性
C.目的性
D.客体性
E.社会性
3.建立学制受教育对象的身心发展规律的制约,主要是考虑确定(ACD)。
A.入学年龄
B.教育内容
C.修业年限
D.学制分段与衔接
E.教育方法
4.学生作为特定社会属性的人所具有的本质属性是(CDE)。
A.自然属性
B.社会属性
C.具有发展潜能的人
D.具有发展需要的人
E.教育的对象
版权声明
声明:有的资源均来自网络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到您的权益
请联系本站我们将配合处理!
上一篇 : 2014秋福建师范大学《德育论》在线作业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