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现代化教育手段走进小学音乐课堂
让现代化教育手段走进小学音乐课堂
一、问题的提出
小学音乐教师可以说是第一位把孩子领进音乐艺术殿堂的人,每个儿童都具有一定的音乐潜能,这就需要我们音乐教师不断的去挖掘。小学低年级学生思维发展尚处于以形象思维为主的阶段。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用形象的图片、教具、音乐或多媒体创造一个形象的情境来激发学生感知音乐语言的兴趣,从而使学生对音乐有更深的感受和理解。音乐不同于文学作品,可以通过语言文字来表达,也不同于绘画艺术,可以借助色彩线条来展示,但我们可以根据小学生认识直观性的特点,运用多媒体把抽象的音乐理论形象化。运用多媒体技术可以使孩子们喜欢音乐、爱上音乐。这也充分阐明了艺术教育与现代化教育技术整合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二、研究的方法
1、经验总结法
2、文献法
三、研究结果:
在音乐教学中一般是通过学生的“听”、“看”、“悟”来增强教学的效果。而这些必须以激发学生的兴趣为前提,否则是难以完成的。因此摆在我们教师面前的现实问题就是“激发兴趣”。若教音乐仅仅让学生依赖于课本上的文字、符号、乐谱等内容的学习,那只能把学生带入枯燥无味的文字怪圈当中,使学生逐渐失去想象中音乐对他们心灵的启迪和感情的抒发,随之就会产生乏味、厌烦、注意力不集中、学习态度涣散的可悲现象,而教科书只能记述文字、符号、乐谱这类可看、读的内容;而不能表现出这类文字、符号、乐谱所代表“音”的实质性东西,也就是“听”的内容,我们只有解决好“看”和“听”这两方面的问题,使“看”和“听”有机的结合起来,让学生经常处于一种声、韵、义融为一体的兴奋状态,加强对乐音的感受、曲艺的理解、乐境的体验,以乐激情,动情生悟,才能达到增强教学效果的目的。
如今的音乐新课程教学,要直观形象的展示教学过程,充分发挥电教媒体在音乐课堂教学中的辅助性作用,使教学活动立体化,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创造更多的机会让学生参与,使其在良好的教学气氛中丰富知识,增强技能。
(一)、运用电教媒体,优化音乐教学过程。
在新课程教学中合理的运用多媒体,学生会不断的接受新的刺激,学习情绪高涨,这样既加大了教学密度,又优化了课堂教学。
1、CD、VCD的运用。
教学中经常会遇到这种情况,我们在对一首乐曲进行情绪方面的讲解和调动时,教师在讲台前讲得津津乐道,而学生则可能听的无精打采,并没有和老师达成共识,这就是“教”与“学”的脱钩,学生经常处于旁观者的位置,没有积极、主动参加。教师只是“讲”,学生只是“听”,讲与听不能融为一体,这就不能产生很好的教学效果。为了解决这种脱钩现象,我们必须设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实践证明,让他们参与其中,如采用CD、VCD配合教学。就会让学生在听课的同时,更能在音乐的情绪、节奏上受到深刻的感染和熏陶。
2、多媒体技术在音乐欣赏教学中的运用
学生在音乐欣赏中感受美的个性心理受到情绪的影响,而情绪受到心理的制约,因此,音乐欣赏教学中必须选一种学生易于接受,学生感兴趣的环境气氛。
在欣赏《小青蛙》时,我采用POWERPOINT幻灯片教学,随着音乐的旋律、节奏、力度的不断变化,在视频上分别出现了花好月圆的夜晚,小青蛙玩耍、捉害虫、在荷叶上跳跃的场面;小青蛙勇敢的面对暴风雨的侵袭;风雨过后,太阳在公鸡的啼叫声中升起,小青蛙继续劳动在湖面上的情景;由于欣赏教学时,能有效的将视听完美的结合在一起,加深学生能够作品的理解和对主旋律的记忆。
(二)、增强课时容量,提高效率。
与以往传统的音乐教学方式相比,使用电教媒体可以根据需要搜集各种信息,并把这些信息进行适当的编辑、处理,这样既可以在课堂上得心应手的使用,节省了课堂板书的时间,又增加了在课时容量,提高了课堂效率。
(三)、做到化深为浅,攻克难点。
多媒体的模拟演示功能可以把教学内容变得生动有趣,把抽象的音乐理论以及用语言和教具演示难以解决的问题进行形象化处理,使问题变得直观、有吸引力,更好的攻克难点。
多媒体在音乐教学中发挥了它的强大作用和功效,它可以极大的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给音乐教学中教学方法的多样性提供了可能的广阔空间,为最大限度激发学生的兴趣创造了条件。
四、结论与建议
低年级学生对音乐语言处于感知的初级阶段,对较为抽象的音乐表现形式难以理解。因此,针对小学生的特点,教师在音乐教学中要根据音乐教学的内容,利用多媒体营造与教学内容相融、相近或一致的情境,从而提高他们学习的兴趣。例如,在教唱《国歌》时,我不采用直接引入法,而是根据教学内容创设一种特定的教学情境,通过计算机播放我国运动员在奥运会上手捧奖杯,仰望在国歌声中冉冉升起的五星红旗的激动人心的画面,通过这些形象、动画、声音,使学生如闻其声、如临其境,不得不被这动人心魄、扣人心弦的乐曲所渲染,使他们亲身体验到国歌韵律的神圣和庄严,激发了他们的爱国情感。显然,在这样的情景中再进行学唱《国歌》可以受到良好的效果。
我们知道欣赏音乐是要通过听觉来感受的,要使学生理解音乐形象,首先必须懂得一些音乐基本知识,还须对音乐有灵敏的感知能力。由于小学生音乐修养不高,审美经验不足,如果单通过“听”来理解音乐形象,体会作品思想会有一定的难度如果能合理借助多媒体计算机教学,通过视觉的直观来帮助听觉的感知,可有效的突破教学难点。如:欣赏音乐童话故事《龟兔赛跑》时,尽管小学生大多听过这个故事,对故事情节比较熟悉,但如果只是单纯的让学生听音乐去理解音乐形象,显然显得呆板、枯燥。且比较困难。若根据儿童的心理特点借助多媒体计算机的动画教学,把龟兔赛跑的整个场面呈现出来,声画同步,视听结合,既让学生理解了音乐作品的情感寓意,又开阔了他们的想象视野。
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还可以调动学生的主动性,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大量的图片、挂图以及黑板上密密麻麻的板书,又繁琐杂乱又要花费大量的时间,而且给学生的印象是孤立的,缺乏联系的,而运用多媒体就能克服传统教学中的弊端,并且节省了课堂板书的时间,避免了学生注意力的分散,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能轻松的学到更多的知识。例如:在通过青蛙来掌握四分休止符时,我先让学生观察屏幕上两只青蛙有什么不同?(一只在叫,一只在休息,不叫)然后再轻轻一按鼠标,屏幕上又跳出两只青蛙,共有四只青蛙(三只在叫,一只不叫),叫的青蛙下面显示有四分音符,不叫的青蛙下面显示为四分休止符。这样,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视听并举,记忆深,提高了课堂教学质量和效率。
音乐欣赏是一种通过音乐形象去认识客观世界的思维活动。在欣赏教学中,如单靠教师空口说教,就会挫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更难谈到理解和体会了。如果我们努力挖掘教材中的“看”的因素,运用计算机辅助教学,把聆听与观察密切联系,并配以精简的语言引导,则可给学生以生动真挚的情感渲染,可是学生在观察、探索、总结中逐步拓宽审美思路。
总之,在学校素质教育不断发展的今天,丰富多彩的现代化教育技术必将在艺术教育中得以更加广泛的应用。为学生的音乐学习创设出轻松、愉悦的学习气氛,便以展现优美形象的声象效果。学生在这样的学习中,音乐的感受、想象、表现、创编等方面的素质都会有很大程度的提高。
五、主要参考文献:
《音乐课程标准解读》
版权声明
声明:有的资源均来自网络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到您的权益
请联系本站我们将配合处理!
下一篇 :现代学习论与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