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学习论与教学
现代学习论与教学(东北师范大学教授:刘晓明)
二次培训:陈群
时间:2008.8.28
老师们下午好!栗园镇的老师们都管我叫“教授”,我也不知道什么原因,可能是我教体育越教越瘦,简称“教瘦”,不管是胖是瘦,今天我真的当一回“教授”,假的,是赝品,为什么?我的拿着稿子,人家可以叫讲座,我呢可以坐着讲。实际上在座的老师们都比我强上百倍,你们更有资格在这里讲,但是一竿子把我赶在了这个架子上,那咱们就做个“传话游戏”,东北师范大学教授刘晓明把话传给我,我再把话传给你们,你们在把话传给教授。闲言少叙,演出开始吧。
现在我们探讨这样一个主题:现代学习论与教学。我想在座的老师们都不陌生,因为杜威曾讲过一句话:“如果没有学习就谈不上教学。”设于话是什么意思呀?教学是离不开学习的,教学要建立在学习的把握基础之上,教学的目的是促进学生的学习,教学是建立在学习的规律和特点之上,同时教学最核心的目标就是促进教学,但是很遗憾的是,我们长期以来,在探讨教学的时候,很少关注学生的学习。我们从事教学研究的并不了解学习,因为学习是心理学关注的事情,而教学往往是教育学家关注的问题,这样的学习,心理学过去只探讨心理学的规律和特点,很少去关注外在的教学问题,那教育学往往站在教育的角度去探讨教学,不了解学习的规律和特点,所以一直两者之间呈现一种分离的状态。
接下来我们从教育发展的需要来分析一下。
大家知道,我们今天新课程和传统的教育教学最大的不同在哪呢?假如从教育的理念上分析的话,就是今天我们新课程提出的核心理念是什么?一切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一切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那么这样一个新课程理念,他会改变我们原有的对教育的把握和认识。什么是教育,教育的目的是什么?可能有老师会说,教育是为社会培养人的工具,教育的木的是什么?是为社会培养合格的建设者、接班人,对不对呢?没错,但是完整不完整呢?实际上是不完整的,为什么?因为他只看到了教育的社会功能,只看到了教育的社会价值,那么他忽略了教育的另外功能,教育的个体价值,也就是说我们的教育在对社会服务的同时,在为社会培养人的同时,还有一个更重要的目的就是把每一个学生,把每一个生命个体的潜能激发出来,把每一个生命个体真正拍养成人格健全的人,所以在强调教育社会价值的同时,我们还应该强调教育的个体价值,应该是两翼起飞的。但是我们长期以来,知识灌输知识,忘了我们是为了培养人,以牺牲人的个性发展来换取对知识的接受,对知识的掌握,这个代价已经够沉重的了。我们有没有听说社会上所说的少年大学生,超常版,那部分孩子到今天,据很多调查,发现他们后天真正成为某一学科出类拔萃的科学家、画的
什么奖的很少。实际上调查调查他们一、今天的人格发展、生活状况、婚姻状况,他们是不是一个很幸福的人呢?很难说。
下面我们再从教育科学化的需要来分析一下。
我们的教学要建立在学生的特点和规律之上,如果我们的教育偏离了学习规律和特点,大家想一想这样的教学,能去的应有的效果吗?在我们生活当中这样的事例也是常见的,非常多见的,拔苗助长。
有一对小夫妻都是学英语的,丈夫是大学里的英语教师,妻子是小学里的英语教师,他们有了孩子,孩子出生以后不久,满屋子贴满了英文字母,然后教他A、、B、C、D再以后换成英语单词,在教他读“来come。去是go点头yes摇头no。”大家想这样的训练到了幼儿园,到了小学里,英语水平会好到哪里去,会好到什么程度,能想象出来吗?在他上幼儿园的时候,这孩子说话只有他的父母能听懂,别人都听不懂了,为什么,可能跟香港人说普通话一样,汉语里夹杂着英语,英语里夹杂着汉语混了,上了小学是英语也没学好,汉语也没学四至两种语言相互干扰,什么原因,因为在心理学研究表明。两岁之前是发展母语的关键期。
是发展第一语言的关键期,在两岁之前只教一种语言就行了,如果你在美国、英国,你就教他学英语就行了,如果在我们这就教他学汉语就足够了,等到两岁之后在教他学第二种语言也不晚,所以我们的家长,包括我们的老师,对孩子的这种投入对孩子学习的这种关注的程度是非常高的,但是如果不把他建立在学习的基础之上,学习的规律和特点之上,这样的教学不但起不到好的作用,还会起到阻碍的作用,所以这也是教育科学化的需要。
下面我们再来分析一下三维目标。
大家都知道,三维目标是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过程与方法对应的是认知的目标,过程与方法我们劳什子理解这个目标的时候,理解错了,有的老师把这个过程与方法理解成了教学过程与教学方法了,不对,是认知过程与认知方法,这个认知过程与认知方法不容易理解的话,狭义的可以理解为思维过程与思维方法,就是我们过去说的能力。什么理解呀,综合呀,分析呀,这些都属于过程与方法目标,是认知过程与认知方法。那么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对应的是情感的变化,而知识与技能对应的是行为的变化,或者叫动作技能。今天的新课程最核心的是什么?是发展学生的心理发展,所以教学科知识是手段,是途径,通过赴欧学科知识的传授,最终发展的是学生的认知,思维方式,行为习惯,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稳定的成分。有一个教育家说的非常极端,他说教育是什么?就是当我们把老师交给的知识全忘掉之后,剩下的东西才是教育,把知识都忘了之后是什么了呢?行为习惯,思维方式,态度与价值观,这才是教育。今年东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中考,第一批录取分数线593分,满分是多少?600分,差7分满分吧,这只是分数线,不是最高分,你说靠的是什么,考的是学生的能力吗?是思维吗?考的就是学生的记忆。而且包括作
文都是程式化的,背下来,考试的时候什么都不用想,你把你背的东西呈现出来就行了,所以考的是学生的记忆能力而且是机械记忆能力,根本不用思考,所以我们老师非常辛苦,孩子们学得也特别累,向训练动物一样来训练学生,开家长会时还要让家长配合回家再去训练动物去。学生这样下来肯定对学习深恶痛绝,对学习产生不了任何兴趣。
下面再谈一下孩子为什么厌学?
这要从人本主义学习论提出的潜能说起。他认为人都有一种自我发展自我完善的潜能。就像一棵树,这颗树的种子本来就蕴含了长城一棵大树的基因,只要温度,条件适宜,他就自然而然的成长一棵参天大树。那么为什么有些人出问题呢?心里出问题呢?发展出问题呢?因为不当的环境造成的,一颗种子在地下自然而然成长,当他刚刚冒出地面的时候,上面一块大石头把他压住了,你说这棵树还能正常成长吗?他是不是会变得弯曲了?他不能按着原有的本来面目去成长了,变的异化了。人的发展受到外界的阻碍之后,变的异化了,就出问题了,你说孩子为什么厌学?他天生厌学吗?你看那孩子充满了好奇心,充满了想象力,什么都问个问什么,一点都不厌学,对学习非常感兴趣,对什么都想知道,那为什么后天开始厌学了呢刘教授将他现在给本科生、研究生上课,就怕提问,你看一提问,脑袋全低下了,一叫出一个,他还能回答,而且回答的也挺好。你问他为什么不主动举手呀?他说,回答错了怎么办?不完整怎么办?让别人笑话怎么办?这些总是束缚着他。他就觉得奇怪了,你看在小学、幼儿园那些孩子哪有把脑袋低下的?老师一提问,小手全都举起来了,是不是?而且生怕老师不叫他,都站起来了,求知欲那么强,那么大学生不但手抬不起
来了,连脑袋都太不起来了,他就带着这个问题走到某一幼儿园,想知道问题出在哪了,结果在刚上大班的幼儿园孩子身上找到了答案了。你看老师一提问,小手举得那么高,老师一看这学生手举得这么高,都站起来了,那么积极,行了,就叫他吧,一站起来,不会,老师会怎么说?“记住,以后不会的时候不要举手。”那么第二次呢?还这样,“记住呀,说你一次了,以后不会的时候不要举手。”第三次呢?肯定认为这学生是捣乱吧,那么你在说他一顿,以后她的手还聚起来吗?举不起来了。那么我们老师也不理解,你说你不会老剧什么手呀?是吧,不会你举什么手呀?为什么?答案不在老师,在学生。他就访谈学生,他就想知道孩子们是怎么想的。当他谈到第十六个孩子的时候,他基本上明白了孩子为什么不会还老举手,他举手代表的是什么,代表的是一种探索的欲望,我想和老师一起探索这个问题,我想和老师研究这个问题,手举得越高,说明探索的欲望越强,不是我会要回答这个问题,我想和老师一起来研究这个问题,是一种探索的意识,是一种求生之余的表现,但是我们用自己的想法来代替孩子的想法了。这就关闭了孩子求知的大门了。问题出在哪了?孩子不是天生厌学呀,他的厌学就是在这个过程中形成的。
最后一个问题说说沟通。
刘教授没讲教师和学生之间的沟通,但他举了一个小两口发生矛盾的事。咱们也可以从中受点教训。
家庭是心灵的港湾,要营造好,心灵是生养生息的地方,需要去营造,有时候我们有矛盾需要发火,但必须沟通,不沟通是不够的,不行的。同样碰到问题的时候,两口子的出发点不同,情感表达的方式也是不一样的,完全不一样,这时候如果不沟通的话,经常会极其矛盾冲突。
有一对小两口,男的找刘教授来了,说我们已经冷战了大半年了,前两天都受不了了,开始热战,又热战了些日子,都觉得不行了,过不下去了,然后下一步就离婚吧,离婚的原因是什么呀?性格不合,刘教授说你早干嘛去了,结婚的时候你怎么不知道性格不合呢?他说那时候不一样呀,那时候是性格互补。结婚的时候两人交性格互补,你看现在离婚的时候,找不到别的原因,只有性格不合,所以他是一个措词。那么到底发生了什么问题呀?他就讲,讲了好多都是生活中的小事,没有一件原则上的问题。后来他讲到了一个问题,说我们之间的矛盾就从这开始的。
又一次女方下班,骑自行车回家,下坡的时候,骑得比较慢,后面一个骑得比较快,把她刮倒了,摔了一下,把脸磕破了,没什么大事,但对方骑车走了,没理她,心里多郁闷呀,回到家丈夫正坐在沙发上看电视。说今天我叫人撞了,“撞坏了没有?”“说你看脸都撞坏了。”“我看看,没什么大惊小怪的,没事,咱家抽屉里有紫药水,抹点就好了。”妻子一听,抹点就好了,我还不知道吗?一点都不关心我。每天回到家都是男的看电视,女的做饭,做完饭吃完,两人在一起看电视。结果过了一个小时,怎么还没开饭呀?根本没做,多大点事呀,这点事饭都不做了,好,不做,到外面吃去。两人开始有了矛盾,妻子就想,我都叫人撞了,都不关心我,过去对我好,都是假的,现在开始原形毕露了吧,你看两人头脑里开始斗争起来,然后向对方什么都不好,什么都是假的,矛盾越来越冲突,最后冷战热战,性格不合了。这个问题出在哪了?你没有了解对方的思维方式,人遇到问题的时候,男性怎么办?怎么解决?脸撞破了,抹点紫药水,解决问题了嘛,女性关注的是什么?自身的感受他不需要告诉他怎么办,只要你关心她。男的正确的做法是什么?“摔坏了,看看,表面没事,里面摔没摔坏,不一定,你等着,我到下面骑自行车去,咱去医院做CT
去。”你看着妻子就说了:“没怎么地,咱家抽屉里有紫药水,抹点就行。行了,你看电视吧,我做饭去。”
这是一个问题,最重要的是没有沟通,矛盾就越积越多。
版权声明
声明:有的资源均来自网络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到您的权益
请联系本站我们将配合处理!
上一篇 : 让现代化教育手段走进小学音乐课堂
下一篇 :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数与代数”整合之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