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练习五
一、选择题
1、迫使国民政府正式对日作战的是()
A.九一八事变B.一二八事变C.七七事变D.八一三事变
2、下面对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九一八事变爆发的第二天,中共立即发表宣言,倡议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B.瓦窑堡会议确定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
C.《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奠定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理论基础
D.国民党公布了中共中央提交的国共合作宣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
3、民主革命时期,国共两党两次合作的共同点是()
A.政治基础相同B.合作方式相同C.主要任务相同D.社会主要矛盾相同
4、表明日本侵华战略意图失败的战役是()
A.淞沪会战B.平型关大捷C.太原会战D.台几庄战役
5、抗战以来的首次大捷是()A.台儿庄战役B.临沂战役C.平型关大捷D.忻口战役
6、毛泽东发表《论持久战》最主要的目的是()
A.总结抗战的经验B.驳斥亡国论和速胜论C.指明抗战的正确道路D.开避敌后战场
7、日本占领下列城市的先后顺序是()
①上海②北平③天津④南京⑤武汉⑥广州
A.①②③④⑤⑥B.②③①④⑤⑥C.②①③⑤④⑥D.③②①④⑤⑥
8、日本速战速胜灭亡中国计划破产的标志是()
A.中国军队在淞沪会战中的顽强抵抗B.台儿庄战役的胜利
C.敌后抗日根据地的扩大D.抗战相持阶段的到来
9、下面对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的评述,不正确的是()
A.日军迫于战线过长,无力对正面战场发动大规模的进攻
B.中国方面在正面战场连续败退,没有力量很快打败侵略者
C.西方国家普遍支持日本帝国主义改变战略方针D.汪伪政权是日本帝国主义推行侵华政策的产物和工具
10、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日军侵华的重点是()
A.加强对沦陷区的经济掠夺B.推行“治安强化运动”C.进攻敌后抗日根据地D.进攻正面战场
11、抗战以来,蒋介石集团把政策的重心由对外转向对内的标志是()
A.掀起第一次反共高潮B.消极抗日,积极反共C.制造皖南事变D.“溶共、限共、防共、反共”方针的确立
12、将下列事件按因果关系排列应是()
①蒋介石反共倾向日益增长②日本对国民政府采取诱降政策
③日军侵华战线太长,兵力不足④蒋介石政策的重心由对外转向对内
A.②①③④B.③①②④C.③②①④D.②③④①
13、中共中央提出“坚持抗战、反对投降,坚持团结、反对分裂,坚持进步、反对倒退”三大口号,主要是针对()
A.汪精卫集团公开叛国投敌成立伪政权B.近卫关于“建立东亚新秩序的声明”C.国民党五届五中全会前后鼻勺政策转变D.国民党顽固派制造皖南事变
14、1939年,国民政府政策发生转变的直接原因是()
A.国民党军队在战场上接连失利B.汪精卫集团叛国导致国民党分裂
C.日本政策的改变D.美英忙于欧洲战场上的战事
15、皖南事变反映出()
A.蒋介石集团企图重演“四一二”政变故技B.国民政府的政策重心开始由抗日转向反共
C.蒋介石集团既要反共又不敢与中共决裂D.民族统一战线中的阶级斗争成为国内主要矛盾
16、抗战相持阶段,中共坚决回击国民党顽固派的军事进攻,其根本用意是()
A.与国民党不能再继续合作B.以斗争求团结C.巩固并扩大抗日民族统一战线D.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
17、豫湘桂战役大溃败的最主要原因是()
A.国民政府的片面抗战路线B.国民政府政治腐败
C.双方力量对比悬殊D.国民政府消极抗日,积极反共的政策
18、抗战期间,国民政府的对外政策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其中最重要的影响是()
A.正面战场给日军以重刨,粉碎了日本妄图吞并中国的阴谋
B.消极抗日,积极反共,助长了日军的侵略气焰C.废除了英美攫取的治外法权
D.大批国民党军队保存实力,避免与日军作战
19、抗战开始以后,国民党反动独裁统治的特征是()
A.以命令的形式处理党政军的一切事务B.国民政府实行统制经济政策,加强经济垄断地位
C.大力发展特务组织,残害革命人士D.一党专政、特务统治、保甲制度三者互相结合、渗透
20、中共组织百团大战是为了()
①克服投降危险②争取抗战形势好转③振奋全国人民的抗日精神④提高党和八路军的威望
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②D.①③
21、按“三三制”原则建立的政权,巩固和发展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最主要的依据是()
A.争取了中间力量B.调动了一切反日阶级、阶层的积极性
C.孤立了顽固势力D.加强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22、中共在抗战时期提出了不同于土地革命时期的土地政策,其主要依据是()A.国内阶级关系的变化B.社会性质的变化C.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D.革命力量的变化
23、建设抗日根据地的一系列措施中,影响最为深远的是()
A.“三三制”原则B.精兵简政C.整风运动D.实行“双减双交”
24、抗战时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能够始终存在的原因是()
①英美等反对统一战线破裂②中共与妥协投降行径进行坚决的斗争
③蒋介石反共但又不敢彻底破裂④日本始终坚持灭亡中国的方针
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②④
25、抗日战争胜利后,内战并未立即爆发,主要原因是()
①国民党尚未完成军事部署②阶级矛盾尚未成为主要矛盾
③争取和平反对内战的舆论压力④中共提出和平、民主、团结三大口号
A.①③B.②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
26、对《双十协定》的下列认识,不妥当的是()
A.是双方采取平等的方式正式签署的文件B.双方达成协议的部分是有益于人民的
C.使中国共产党在政治上处于主动地位D.中国共产党尚未取得合法地位
27、民主党派与国民党蒋介石集团斗争的实质是:()
A.和平民主与内战独裁的斗争B.国共两党斗争的一种表现
C.民族资产阶级与官僚资产阶级的斗争D.统一战线内部的斗争
28、解放战争时期,国共关系完全破裂的标志是()
A.国民党军队进攻中原解放区B.中共和民主党派坚决反对并拒绝参加一党“国大”
C.蒋介石限令封闭《新华日报》等 D.国民党制造“一二•一血案”、校场口血案、下关惨案和李闻血案
29、1949年初,中共针对蒋介石的求和声明,提出的和平谈判八项条件不包括()
A.惩办战争罪犯B.废除伪宪法和伪法统
C.依据民主原则改编一切军队D.依据政治协商会议协议改组国民政府
30、关于解放战争期间人民解放军实行战略决战的背景叙述不正确的是()
A.国共兵力消长向有利于我方转化B.民主党派与蒋介石集团决裂
C.三大战役取得胜利D.解放区土地改革基本完成
31、1946年的旧政协会议与1949年的新政协会议相比,最大的不同点是()
A.召开的历史时期B.参加会议的党派C.会议的性质D.会议的内容和作用
32、中共七届二中全会上解决的由新民主主义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转变的重大理论问题中最重要的一项是()
A.指出了党的工作重心转移B、提出了促进了全国革命胜利的方针
C、规定了革命胜利后党的总任务D、强调了党的工作作风
33、1946年重庆政治协商会议最具有实质性的意义是()
A通过了有利于人民的政协决议B改组了国民政府
C使人民获得了一些民主权利D否定了国民党的独裁和内战政策
34、三大战役的主要战果是()
A北平获得和平解放,使这座文化古城免遭战火破坏B解放国家最大城市上海,掌握国家经济命脉
C国民党军队的主力被消灭,为解放全国奠定了基础D解放了长江以南的广大地区,推翻了国民党的反动统治
35、毛泽东同志有诗云:“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该诗反映的重大历史事件是()
A八路军发起的百团大战B人民解放军攻占南京C人民解放军解放上海D中国人民志愿军赴朝作战
36、中国民主革命胜利的基本经验的核心是()
A开展武装斗争B建立广泛的统一战线C坚持中共的正确领导D以农村包围城市
37、七届二中全会上,毛泽东告诫全党要警惕资产阶级“糖衣炮弹”的袭击,主要是因为()A全国大陆已基本解放B党的工作重心需要转移C中共即将成为执政党D资产阶级准备向党进攻
38、下列哪次会议对今天我党进行的反腐倡廉工作有指导意义()
A八七会议B遵义会议C中共七大D中共七届二中全会
39、1947年6月底,千里跃进大别山的刘伯承,邓小平所率部队是()
A华东野战军B晋察冀野战军C西北野战军D晋冀鲁豫野战军
40、1946年6月全面内战爆发,其标志是国民党军队大举进攻()
A中原解放区B晋冀鲁豫解放区C陕北解放区D山东解放区
二、填空题
1、近代以来中国第一次取得反侵略完全胜利的战争是。
2、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进入全民族抗战的新阶段是1937年的。
3、引发抗日战争的三大事变是、、。
4、标志着中国人民抗日救亡运动新高潮的到来是。
5、1935年在陕西召开的提出了抗日统一战线的新政策。
6、1936年迫使蒋介石作出了停止“剿共”,成为时局转换的枢纽。
7、第二次国共合作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的标志是和。第二次国共合作时红军主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任总指挥,任副总指挥。南方的红军和游击队改编为国民革命军新编第四军,任军长,任副军长。
8、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始终存在着两个战场,即共产党领导的和国民党领导的。
9、国民党的正面战场中的著名战役是1938年的。
10、抗日战争中国民党著名的爱国将领有、、(淞沪会战)、(枣宜会战)、。
11、是中国抗日战争取得胜利的最关键的阶段。
12、抗日战争中,中国共产党军队取得的第一个大胜战。
13、中国军队对日本军队发动的规模最大的战役是“”。
14、1941年国民党发动的第二次反共高潮中最著名的事件是。
15、为了坚持、扩大和巩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国共产党制订了、、”的总方针。抗日战争期间,进步势力是指、。中间势力是指。顽固势力是指的抗日派,即以蒋介石集团为代表的国民党亲英美派。
16、抗日战争期间,共产党坚持的是,即共产党员、非党的左派进步分子和中间派。抗日战争期间,土地政策实行的的政策。
17、整风运动的内容是、、。是整风运动的主要任务。主观主义的主要表现形式是。中国共产党内出现“左”、右倾错误的思想认识根源是。
18、1945年,确立了以毛泽东思想为党的一切工作的指导思想。
19、1945年9月3日,。
20、1945年,成为联合国的创始国和五个常任理事国之一。
21、共产党成立以后的4大战役是、、。
22、1946年挑起全国性的内战的标志是。
23、在国统区开展的爱国民主运动是配合人民解放战争的。
24、人民解放战争开始的标志是1947年。
25、毛泽东提出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三大经济纲领是;;。
26、开始转变没收地主土地的标志是1946年中共中央发出的《》(史称《五四指示》)。
27、中国共产党的土地改革总路线是,,,。
28、国统区人民斗争的高潮运动有,(五•二O运动)。
29、中国最早宣告成立的自治区是。
30、中国各民主党派有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简称);中国民主同盟(简称);中国民主建国会(简称);中国民主促进会(简称)。中国农工民主党(简称)。中国致公党(简称);九三学社、台湾民主自治同盟(简称)。
31、“第三条道路”的幻想归于破灭的标注是。
32、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政治协商格局的形成于。
33、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召开的最后一次会议是。
三、名词解释
1、西安事变:2、九一八事变:3、南京大屠杀:4、平型关大捷5、台儿庄战役6、百团大战7、皖南事变
8、淮海战役9、重庆谈判10、中国土地法大纲11、双十协定12、共同纲领
四、简答题
1、简述西安事变及其和平解决的意义?2、我们为什么能够取得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
3、什么是全面的全民族抗战路线?4、在抗日战争时期国民党和共产党在站略方针上的异同点?
5、简述抗日游击战争的战略地位和作用。6、怎样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坚持独立自主原则的含义
7、解放战争爆发后,为什么喊出“必须打败蒋介石,能够打败蒋介石”的口号?
8、人民解放军转入战略进攻的标志和特点是什么?
9、解放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是怎样与民主党派的团结合作的?
10、七届二中全会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11、毛泽东同志在《论人民民主专政》一文中是如何阐明中国共产党的建国主张的?
五、论述题
1、用实事说明日本侵略者给中华民族带来了怎样的深重灾难?
2、为什么说中国共产党是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
3、试述毛泽东的《论持久战》的内容和意义
4、怎样认识巩固和发展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策略总方针?
5、新民主主义理论体系的内容是什么?有何重大意义?
6、抗日战争胜利的伟大历史意义是什么?
7、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8、试述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的基本经验
9、如何看待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地位?
10抗日战争胜利后,国民党政府为什么会陷入全民包围之中并迅速走向崩溃?
11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政治协商格局是如何形成的?
12、政协《共同纲领》有哪些重要内容?
13、中国革命胜利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14、试论中国革命胜利的基本经验?
一、选择题
1、迫使国民政府正式对日作战的是()
A.九一八事变B.一二八事变C.七七事变D.八一三事变
2、下面对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九一八事变爆发的第二天,中共立即发表宣言,倡议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B.瓦窑堡会议确定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
C.《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奠定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理论基础
D.国民党公布了中共中央提交的国共合作宣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
3、民主革命时期,国共两党两次合作的共同点是()
A.政治基础相同B.合作方式相同C.主要任务相同D.社会主要矛盾相同
4、表明日本侵华战略意图失败的战役是()
A.淞沪会战B.平型关大捷C.太原会战D.台几庄战役
5、抗战以来的首次大捷是()A.台儿庄战役B.临沂战役C.平型关大捷D.忻口战役
6、毛泽东发表《论持久战》最主要的目的是()
A.总结抗战的经验B.驳斥亡国论和速胜论C.指明抗战的正确道路D.开避敌后战场
7、日本占领下列城市的先后顺序是()
①上海②北平③天津④南京⑤武汉⑥广州
A.①②③④⑤⑥B.②③①④⑤⑥C.②①③⑤④⑥D.③②①④⑤⑥
8、日本速战速胜灭亡中国计划破产的标志是()
A.中国军队在淞沪会战中的顽强抵抗B.台儿庄战役的胜利
C.敌后抗日根据地的扩大D.抗战相持阶段的到来
9、下面对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的评述,不正确的是()
A.日军迫于战线过长,无力对正面战场发动大规模的进攻
B.中国方面在正面战场连续败退,没有力量很快打败侵略者
C.西方国家普遍支持日本帝国主义改变战略方针D.汪伪政权是日本帝国主义推行侵华政策的产物和工具
10、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日军侵华的重点是()
A.加强对沦陷区的经济掠夺B.推行“治安强化运动”C.进攻敌后抗日根据地D.进攻正面战场
11、抗战以来,蒋介石集团把政策的重心由对外转向对内的标志是()
A.掀起第一次反共高潮B.消极抗日,积极反共C.制造皖南事变D.“溶共、限共、防共、反共”方针的确立
12、将下列事件按因果关系排列应是()
①蒋介石反共倾向日益增长②日本对国民政府采取诱降政策
③日军侵华战线太长,兵力不足④蒋介石政策的重心由对外转向对内
A.②①③④B.③①②④C.③②①④D.②③④①
13、中共中央提出“坚持抗战、反对投降,坚持团结、反对分裂,坚持进步、反对倒退”三大口号,主要是针对()
A.汪精卫集团公开叛国投敌成立伪政权B.近卫关于“建立东亚新秩序的声明”C.国民党五届五中全会前后鼻勺政策转变D.国民党顽固派制造皖南事变
14、1939年,国民政府政策发生转变的直接原因是()
A.国民党军队在战场上接连失利B.汪精卫集团叛国导致国民党分裂
C.日本政策的改变D.美英忙于欧洲战场上的战事
15、皖南事变反映出()
A.蒋介石集团企图重演“四一二”政变故技B.国民政府的政策重心开始由抗日转向反共
C.蒋介石集团既要反共又不敢与中共决裂D.民族统一战线中的阶级斗争成为国内主要矛盾
16、抗战相持阶段,中共坚决回击国民党顽固派的军事进攻,其根本用意是()
A.与国民党不能再继续合作B.以斗争求团结C.巩固并扩大抗日民族统一战线D.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
17、豫湘桂战役大溃败的最主要原因是()
A.国民政府的片面抗战路线B.国民政府政治腐败
C.双方力量对比悬殊D.国民政府消极抗日,积极反共的政策
18、抗战期间,国民政府的对外政策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其中最重要的影响是()
A.正面战场给日军以重刨,粉碎了日本妄图吞并中国的阴谋
B.消极抗日,积极反共,助长了日军的侵略气焰C.废除了英美攫取的治外法权
D.大批国民党军队保存实力,避免与日军作战
19、抗战开始以后,国民党反动独裁统治的特征是()
A.以命令的形式处理党政军的一切事务B.国民政府实行统制经济政策,加强经济垄断地位
C.大力发展特务组织,残害革命人士D.一党专政、特务统治、保甲制度三者互相结合、渗透
20、中共组织百团大战是为了()
①克服投降危险②争取抗战形势好转③振奋全国人民的抗日精神④提高党和八路军的威望
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②D.①③
21、按“三三制”原则建立的政权,巩固和发展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最主要的依据是()
A.争取了中间力量B.调动了一切反日阶级、阶层的积极性
C.孤立了顽固势力D.加强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22、中共在抗战时期提出了不同于土地革命时期的土地政策,其主要依据是()A.国内阶级关系的变化B.社会性质的变化C.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D.革命力量的变化
23、建设抗日根据地的一系列措施中,影响最为深远的是()
A.“三三制”原则B.精兵简政C.整风运动D.实行“双减双交”
24、抗战时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能够始终存在的原因是()
①英美等反对统一战线破裂②中共与妥协投降行径进行坚决的斗争
③蒋介石反共但又不敢彻底破裂④日本始终坚持灭亡中国的方针
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②④
25、抗日战争胜利后,内战并未立即爆发,主要原因是()
①国民党尚未完成军事部署②阶级矛盾尚未成为主要矛盾
③争取和平反对内战的舆论压力④中共提出和平、民主、团结三大口号
A.①③B.②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
26、对《双十协定》的下列认识,不妥当的是()
A.是双方采取平等的方式正式签署的文件B.双方达成协议的部分是有益于人民的
C.使中国共产党在政治上处于主动地位D.中国共产党尚未取得合法地位
27、民主党派与国民党蒋介石集团斗争的实质是:()
A.和平民主与内战独裁的斗争B.国共两党斗争的一种表现
C.民族资产阶级与官僚资产阶级的斗争D.统一战线内部的斗争
28、解放战争时期,国共关系完全破裂的标志是()
A.国民党军队进攻中原解放区B.中共和民主党派坚决反对并拒绝参加一党“国大”
C.蒋介石限令封闭《新华日报》等 D.国民党制造“一二•一血案”、校场口血案、下关惨案和李闻血案
29、1949年初,中共针对蒋介石的求和声明,提出的和平谈判八项条件不包括()
A.惩办战争罪犯B.废除伪宪法和伪法统
C.依据民主原则改编一切军队D.依据政治协商会议协议改组国民政府
30、关于解放战争期间人民解放军实行战略决战的背景叙述不正确的是()
A.国共兵力消长向有利于我方转化B.民主党派与蒋介石集团决裂
C.三大战役取得胜利D.解放区土地改革基本完成
31、1946年的旧政协会议与1949年的新政协会议相比,最大的不同点是()
A.召开的历史时期B.参加会议的党派C.会议的性质D.会议的内容和作用
32、中共七届二中全会上解决的由新民主主义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转变的重大理论问题中最重要的一项是()
A.指出了党的工作重心转移B、提出了促进了全国革命胜利的方针
C、规定了革命胜利后党的总任务D、强调了党的工作作风
33、1946年重庆政治协商会议最具有实质性的意义是()
A通过了有利于人民的政协决议B改组了国民政府
C使人民获得了一些民主权利D否定了国民党的独裁和内战政策
34、三大战役的主要战果是()
A北平获得和平解放,使这座文化古城免遭战火破坏B解放国家最大城市上海,掌握国家经济命脉
C国民党军队的主力被消灭,为解放全国奠定了基础D解放了长江以南的广大地区,推翻了国民党的反动统治
35、毛泽东同志有诗云:“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该诗反映的重大历史事件是()
A八路军发起的百团大战B人民解放军攻占南京C人民解放军解放上海D中国人民志愿军赴朝作战
36、中国民主革命胜利的基本经验的核心是()
A开展武装斗争B建立广泛的统一战线C坚持中共的正确领导D以农村包围城市
37、七届二中全会上,毛泽东告诫全党要警惕资产阶级“糖衣炮弹”的袭击,主要是因为()A全国大陆已基本解放B党的工作重心需要转移C中共即将成为执政党D资产阶级准备向党进攻
38、下列哪次会议对今天我党进行的反腐倡廉工作有指导意义()
A八七会议B遵义会议C中共七大D中共七届二中全会
39、1947年6月底,千里跃进大别山的刘伯承,邓小平所率部队是()
A华东野战军B晋察冀野战军C西北野战军D晋冀鲁豫野战军
40、1946年6月全面内战爆发,其标志是国民党军队大举进攻()
A中原解放区B晋冀鲁豫解放区C陕北解放区D山东解放区
二、填空题
1、近代以来中国第一次取得反侵略完全胜利的战争是。
2、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进入全民族抗战的新阶段是1937年的。
3、引发抗日战争的三大事变是、、。
4、标志着中国人民抗日救亡运动新高潮的到来是。
5、1935年在陕西召开的提出了抗日统一战线的新政策。
6、1936年迫使蒋介石作出了停止“剿共”,成为时局转换的枢纽。
7、第二次国共合作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的标志是和。第二次国共合作时红军主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任总指挥,任副总指挥。南方的红军和游击队改编为国民革命军新编第四军,任军长,任副军长。
8、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始终存在着两个战场,即共产党领导的和国民党领导的。
9、国民党的正面战场中的著名战役是1938年的。
10、抗日战争中国民党著名的爱国将领有、、(淞沪会战)、(枣宜会战)、。
11、是中国抗日战争取得胜利的最关键的阶段。
12、抗日战争中,中国共产党军队取得的第一个大胜战。
13、中国军队对日本军队发动的规模最大的战役是“”。
14、1941年国民党发动的第二次反共高潮中最著名的事件是。
15、为了坚持、扩大和巩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国共产党制订了、、”的总方针。抗日战争期间,进步势力是指、。中间势力是指。顽固势力是指的抗日派,即以蒋介石集团为代表的国民党亲英美派。
16、抗日战争期间,共产党坚持的是,即共产党员、非党的左派进步分子和中间派。抗日战争期间,土地政策实行的的政策。
17、整风运动的内容是、、。是整风运动的主要任务。主观主义的主要表现形式是。中国共产党内出现“左”、右倾错误的思想认识根源是。
18、1945年,确立了以毛泽东思想为党的一切工作的指导思想。
19、1945年9月3日,。
20、1945年,成为联合国的创始国和五个常任理事国之一。
21、共产党成立以后的4大战役是、、。
22、1946年挑起全国性的内战的标志是。
23、在国统区开展的爱国民主运动是配合人民解放战争的。
24、人民解放战争开始的标志是1947年。
25、毛泽东提出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三大经济纲领是;;。
26、开始转变没收地主土地的标志是1946年中共中央发出的《》(史称《五四指示》)。
27、中国共产党的土地改革总路线是,,,。
28、国统区人民斗争的高潮运动有,(五•二O运动)。
29、中国最早宣告成立的自治区是。
30、中国各民主党派有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简称);中国民主同盟(简称);中国民主建国会(简称);中国民主促进会(简称)。中国农工民主党(简称)。中国致公党(简称);九三学社、台湾民主自治同盟(简称)。
31、“第三条道路”的幻想归于破灭的标注是。
32、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政治协商格局的形成于。
33、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召开的最后一次会议是。
三、名词解释
1、西安事变:2、九一八事变:3、南京大屠杀:4、平型关大捷5、台儿庄战役6、百团大战7、皖南事变
8、淮海战役9、重庆谈判10、中国土地法大纲11、双十协定12、共同纲领
四、简答题
1、简述西安事变及其和平解决的意义?2、我们为什么能够取得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
3、什么是全面的全民族抗战路线?4、在抗日战争时期国民党和共产党在站略方针上的异同点?
5、简述抗日游击战争的战略地位和作用。6、怎样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坚持独立自主原则的含义
7、解放战争爆发后,为什么喊出“必须打败蒋介石,能够打败蒋介石”的口号?
8、人民解放军转入战略进攻的标志和特点是什么?
9、解放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是怎样与民主党派的团结合作的?
10、七届二中全会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11、毛泽东同志在《论人民民主专政》一文中是如何阐明中国共产党的建国主张的?
五、论述题
1、用实事说明日本侵略者给中华民族带来了怎样的深重灾难?
2、为什么说中国共产党是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
3、试述毛泽东的《论持久战》的内容和意义
4、怎样认识巩固和发展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策略总方针?
5、新民主主义理论体系的内容是什么?有何重大意义?
6、抗日战争胜利的伟大历史意义是什么?
7、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8、试述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的基本经验
9、如何看待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地位?
10抗日战争胜利后,国民党政府为什么会陷入全民包围之中并迅速走向崩溃?
11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政治协商格局是如何形成的?
12、政协《共同纲领》有哪些重要内容?
13、中国革命胜利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14、试论中国革命胜利的基本经验?
上一页12下一页 |
版权声明
声明:有的资源均来自网络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到您的权益
请联系本站我们将配合处理!
上一篇 : 2015春黑龙江电大《简明中国史》综合练习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