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回答相关生态学的问题。
(1)1859年,一位英格兰农场主将M只兔子带到澳大利亚放养,由于澳大利亚自然环境适宜,又无鹰、狐狸等天敌,初期该种群的数量每2个月以λ倍数增长,理论上2年后,种群的数量为________。
(2)光裸的岩石上开始的演替属于______演替,演替过程中最先出现的动物占居第____营养级。
(3)据调查,近5万年以来,某地区由于气候越来越干燥,森林逐渐被灌丛取代,这也是自然界存在的一种演替类型。近50年来,由于人类过度开垦,导致局部灌丛出现了荒漠化,该现象表明:与该地区具有的自然演替相比,人类的开垦活动使得该地区群落的演替速度_____________(填“未发生改变”、“变慢”或“变快”),演替的方向______________(填“发生改变”或“未发生改变”)。
【答案】Mλ12 初生 二 变快 未发生改变
【解析】梳理种群数量的增长、群落演替的类型及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的影响等相关知识,据此从题意中提取有效信息并对相关的问题情境进行作答。
(1)依题意可知:澳大利亚自然环境适宜,无鹰、狐狸等天敌,M只兔子在澳大利亚放养的初期呈“J”型增长,且其数量每2个月以λ倍数增长。依据“J”型增长的数学模型(Nt=Noλt)可知,理论上2年后,兔子的种群数量为Mλ12。
(2) 光裸的岩石上开始的演替属于初生演替,演替过程中最先出现的动物是植食性动物,占居第二营养级。
(3)依题意可知:近5万年以来,自然界存在的一种演替类型,其演替方向为森林逐渐被灌丛取代;而近50年来,由于人类过度开垦,破坏了土壤表土层及耕作层的结构,导致局部灌丛出现了荒漠化。以上现象说明:与该地区具有的自然演替相比,人类的开垦活动使得该地区群落的演替速度变快,演替的方向未发生改变。
版权声明
声明:有的资源均来自网络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到您的权益
请联系本站我们将配合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