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诗歌鉴赏
南湖早春①
白居易
风回云断雨初晴,返照湖边暖复明。
乱点碎红山杏发,平铺新绿水苹生。
翅低白雁飞仍重,舌涩黄鸸②语未成。
不道江南春不好,年年衰病减心情。
[注] ①南湖:鄱阳湖分南湖、北湖,自星子县、甕子口以南称南湖。元和十年(815)夏,宰相武元衡被人谋杀,忠直的白居易愤而上疏,请求朝廷缉捕凶手,被诬为越职言事,于是年秋被远贬江州。②鸸:(ér)一种鸟。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A. 首联写风云变色,雨后初晴,阳光返照,大地回暖。景色秀丽,有温暖明快之感。
B. 颔联写红花遍野,湖面铺绿,碎红的山杏与新绿的水苹让人感觉到春天不断生长的力量。
C. 颈联写雨后白雁的翅膀仍显得很沉重,笨口拙舌的黄鸸的叫声不成样子,它们的飞舞和鸣叫,显现出了早春的寒冷和生命的艰难。
D. 尾联总写江南景色之好。诗中选景构图,处处透着早意,显出时令、地域特性。
E. 诗歌描绘了一幅南湖早春霁后花鸟图,显示出作者虽然遭到贬谪但仍愉快欣喜的心情。
【2】诗人表达思想情感时运用了哪些手法?请简要分析。
【答案】【1】CE
【2】①动静结合:山杏初发,水苹新生,写了看似静止的景物,诗人又转而接笔描绘了湖上的雁影莺声,静与动、景与声相映成趣。
②视觉与听觉相结合 春光明媚,诗人绘影图形,也不忘着色。山杏与水苹的碎红、新绿交相辉映,色彩对比鲜明。白雁、黄鹏为春光增了色彩,亦使得画面添了动感,传出声音。
③象征:以风、云和晴象征着政治风波刚刚过去, 一语双关,暗示诗人被贬前刚经历过自己人生道路上的重大痛苦与挫折。
④借代:颔联红借代红花,绿借代水苹的绿叶。
⑤比喻:以白雁、 黄鸸自比,重写心情之沉重,语未成写自己受打击后的噤若寒蝉。
⑥以乐景写哀情(反衬):爽心悦目的江南早春景色让他感到惊喜、欣慰,可心头的阴云毕竟还未散尽,在远离京城的谪居之地见到春归,诗人的情感是复杂的,既欣喜有所憧憬,又难以将原先心头积存的愁苦完全摆脱,发出了无可奈何的叹息。⑦直抒胸臆:最后以衰病渲染惆怅之情,并直抒胸臆写心情的低落。
【解析】【1】题干要求选出“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两项”,这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学生对诗句内容、技巧以及情感的把握。本题考查对诗句的理解,采用了客观选择题的形式,各选项内容涉及了对诗歌的手法、形象、主题的鉴赏,考生解答时首先要注意了解作者身世经历及本诗词的写作背景,逐句翻译诗句,然后把握诗歌的意象,分析诗歌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领悟作者表达了怎么样的思想情感,思考诗歌中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再对照选项一一确认,得出答案。C项,“显现出了早春的寒冷和生命的艰难”错误,颈联写雨后白雁的翅膀仍显得很沉重,笨口拙舌的黄鸸的叫声不成样子,它们的飞舞和鸣叫,更增添了早春的妩媚可人之态。E项,“显示出作者虽然遭到贬谪但仍愉快欣喜的心情”错误,诗歌描绘了一幅南湖早春霁后花鸟图,这是以美景衬托忧郁而越发忧郁,显示出作者遭到贬谪后消沉郁闷的心情。故选CE。
【2】题干问的是“诗人表达思想情感时运用了哪些手法?请简要分析”,这是考查诗歌情感的表现方式。诗的前六句描绘了一幅清新美丽的春景图。诗人紧紧把握春雨初晴、阳光返照、山杏吐芳、水苹争绿、白雁低飞、黄鹂语涩等几个最具早春特征的意象进行描绘。春雨刚停,湖水经过雨水的浸润,柔媚之中更增添了几分清新明快。早春时节,不时仍有寒风阵阵,而阳光返照,不仅给景物镀上一层柔和的色调,还具有一种温暖明快之感。这时候,漫山遍野的山杏,吐艳争芳,碎红点点,虽没有秩序可言,却展现了春的勃勃生机。湖光水色,一切都显露出生机和活力。在这迷人的佳境中,诗人自当缓步湖畔,尽情赏春,但他却出入意料地感叹,不道江南春不好,年年衰病减心情。原因之一在于作者蒙冤被贬,贬后的愤懑加上江州生活的孤寂凄苦,一直萦绕在他的心头。由此可见,“减心情”的原因,固然是由于“年年衰病”,但更主要的还是政治上遭遇挫折。按常理,此情应以萧条冷落之景来表达。但诗人一反常例,采用“反衬”手法,着力描绘春景的无限美好,借以衬托被贬的哀伤之情。春景越美,愤懑愈深,悲伤愈切。颔联写“乱点碎红山杏发,平铺新绿水苹生”,这是静态的画面,而颈联中“翅低白雁飞仍重,舌涩黄鸸语未成”是动态的画面,动静结合。颔联中的“碎红”中的“红”代红花,“绿”代水苹的绿叶,这是使用借代的修辞,以色彩来代指本体。“翅低白雁飞仍重,舌涩黄鹂语未成”,这两句写白雁因为身上的雨水未干,翅膀变得沉重,不得不低空飞行,而因为下雨黄鹂的舌头也颇有些生涩,不听使唤。然而,前者不顾身上雨水未干,仍然低空飞行,后者虽然舌涩不听使唤,也要歌唱呜叫。诗人以白雁、 黄鸸自比,重写心情之沉重,语未成写自己受打击后的噤若寒蝉。
版权声明
声明:有的资源均来自网络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到您的权益
请联系本站我们将配合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