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所属学校:学历教育 科目:高中语文 2024-09-19 12:07:02 高中语文

阅读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__________•闻采石战胜

张孝祥①

雪洗虏尘静,风约楚云留。何人为写悲壮,吹角古城楼?湖海平生豪气,关塞如今风景,剪烛看吴钩。剩喜②然犀处③,骇浪与天浮。

忆当年,周与谢④,富春秋?小乔初嫁,香囊未解,勋业故优游。赤壁矶头落照,肥水桥边衰草,渺渺唤人愁。我欲乘风去,击楫誓中流。

(注)①张孝祥:南宋词人。②剩喜:甚喜,非常喜。③然犀处:指采石矶。④周与谢:指挥赤壁之战,大败曹军的周瑜;指挥淝水之战,大败前秦军队的谢玄。

【1】根据这首词的格式,可以推断它的词牌名是__________。

【2】对作品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 上片反映了作者“闻捷”以后的高兴、亢奋的心情,同时又包含有悲慨情绪。

B. 作者把采石鏖战的激烈战况构想成“骇浪与天浮”的画面,可见其词风豪放的一面。

C. 下片由回忆古代两位北抗强敌的英雄写起,情感低沉,充斥着浓重的悲绪。

D. 从题目《闻采石战胜》可以想见词人激动的心情,同时也说明了写作本词的缘由。

【3】画线句“借古讽今”,请就此作简要分析。

【答案】

【1】水调歌头

【2】C

【3】这三句借古讽今,周郎破贼的赤壁矶头,已是一片落日残照;谢玄杀敌的淝水桥边,也已变得荒芜不堪。这实际是暗写长江、淮河以北的广大失地,尚待恢复;而真正能振臂一呼、收复失地的将领却不多见,因而词人不禁触景而伤情,唤起心中无限的愁绪。他那种忧国忧民的心情,至此便跃然于纸上矣。

【解析】

【1】本题考查文学常识。本题考查词牌名,考生要熟悉课本的词,根据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可以明确本词词牌为水调歌头。《水调歌头》,是词牌名之一,又名《元会曲》、《凯歌》、《台城游》、《水调歌》,双调九十五字,上片九句四平韵、下片十句四平韵。

【2】本题综合考查了词的内容、表达技巧、思想情感、语言。解答本题注意每个选项一个考点,注意结合词句分析。主要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内容一般为曲解词意,语言主要是风格不正确,答题时注意仔细辨析。

C项,“情感低沉,充斥着浓重的悲绪”错,“富春秋”,是说他们建功立业的时候,正值他们年富力强的青壮年时代。表现了词人对周瑜和谢玄的钦佩与向往,进而说明自己要效法前人,做驱逐金兵恢复中原的英雄。

故选C。

【3】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诗歌表达技巧的能力。解答本题考生需审好题,题目为“画线句‘借古讽今’,请就此作简要分析”。考生需要指出划线句运用的典故具体指什么,同时要指出典故的用意(也就是“讽今”的部分)。

“赤壁矶头落照,淝水桥边衰草,渺渺唤人愁。”这三句是对前边追述两个历史人物后的小结。当年周瑜战胜强敌的“赤壁矶”那儿,只能看到夕阳西下的残景,即“落照”;谢玄挥戈的淝水桥边只有破败的衰草。“渺渺”,渺茫旷远,第三句说,回忆他们,只能唤起人们遥远无际的忧愁。这三句既是由近及远的联想,又是借古讽今的暗示:这实际是暗写长江、淮河以北的广大失地,尚待恢复;而真正能振臂一呼、收复失地的将领却不多见,因而词人不禁触景而伤情,唤起心中无限的愁绪。作者刚才还在热情地赞扬英雄人物。此时一下子又忧从中来,不可抑止。他那种忧国忧民的心情,至此便跃然于纸上矣。

版权声明

声明:有的资源均来自网络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到您的权益 请联系本站我们将配合处理!

下一篇 :返回列表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