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所属学校:学历教育 科目:高中语文 2024-09-19 12:04:51 高中语文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南涧中题①

柳宗元

秋气集南涧,独游亭午时。

回风一萧瑟,林影久参差。

始至若有得,稍深遂忘疲。

羁禽响幽谷,寒藻舞沦漪。

去国魂已远,怀人泪空垂。

孤生易为感,失路少所宜。

索寞竟何事,徘徊只自知。

谁为后来者,当与此心期。

注:①南涧:地处永州之南,作者谪居时作。

【1】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

A.“秋气”两句交待了游览的时令、地点,“集”字更多地体现了诗人的主观感受。

B.“始至”两句写出游观之感,初来这里别有感触,稍入深润沉浸其中就忘记了疲惫。

C.“谁为”两句道出诗人的期许,要是以后碰到知心人的话,定当把我此时的心意告诉他。

D.整体看,从“孤生”、“索寞”到“只白知”,诗人孤寂郁结之感豁显,与“独游”相承。

【2】对这首诗中一些用词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

A.“独游亭午时”与郦道元“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中“亭午”都指中午,“亭”有“正”意。

B.“回风一萧瑟”与苏轼“回首向来萧瑟处”中“萧瑟”都是拟声词,形容风吹树叶的声音。

C.“去国魂已游”与范仲淹“去国怀乡,忧谗畏讥”中“去国”都是说离开国都。

D.“失路少所宜”与王勃“关山难越,谁悲失路之人”中“失路”都意为迷失道路。

【3】一般认为,这首诗分作两层笔墨,前八句为一层,主写诗人游观南润所见之景,《唐诗直解》评说道:“以此景色,可喜可悲。”请据此评赏析“羁禽响幽谷,寒藻舞沦漪”两句。

【答案】

【1】C

【2】D

【3】①上承“回风”四句的话,“羁禽响幽谷”不失“鸟鸣山更幽”的意境,“寒藻舞沦漪”著一个“舞”字可想见水藻在涧水中“招摇”,涟漪生水之意趣,清幽可喜,所谓山水之乐,自谓适情。

②再由“去国”八句反观,“响幽谷”的偏是“羁禽”,一个“羁”字,暗合着诗人漂泊离群、被拘系被捆缚的境遇,“舞沦漪”的又是“寒藻”,“寒”字一出,诗人心中凄冷跃然纸上,孤独寒凉,不无可思,所谓寄情山水,愈见愁绪种种。

【解析】

【1】本题综合考查学生对诗句内容以及情感的把握的能力。解答此题既要对诗歌进行整体的把握,又要对诗歌的局部进行恰当的分析。在理解每一个选项时,要仔细分析选项中赏析的每一个重点,对诗歌的内容、情感、主题、意象、意境等进行分析概括。

C项,“谁为后来者,当与此心期”,意思是将来迁谪到永州来的人,也一定能领略我此诗的衷肠,而非“以后碰到知心人的话,定当把我此时的心意告诉他”;

故选C。

【2】本题考查对诗中词语的理解。做题时,首先把握作者整体情感,根据题目、小注、个别词语整体把握作者情感后,再对诗中重点词语耐心揣摩,可以借助选项分析、也可以借助其它诗词帮助解读。

D项,两处“失路”均指不得志;

故选D。

【3】本题考查对诗句的赏析能力。赏析诗句,一般要从内容情感和结构手法方面作答。这道题中,题干已被限定,“《唐诗直解》评说道:以此景色,可喜可悲”,所以,答题时,第一步,注意回答“羁禽响幽谷,寒藻舞沦漪”中什么可喜,什么可悲;第二步,要回答出结构作用,手法特点。

在结构上,“羁禽响幽谷,寒藻舞沦漪”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它上承“回风”四句的话,又下启“去国”八句。诗句中描写了幽深的山谷中响起似乎是被系住的鸟儿的叫声,涧中的寒藻也随涟漪回荡,这样的景色里,“羁禽响幽谷”不失“鸟鸣山更幽”的意境,“寒藻舞沦漪”著一个“舞”字可想见水藻在涧水中“招摇”,涟漪生水之意趣,清幽可喜,所谓山水之乐,自谓适情,这是“可喜”之处;可是,“响幽谷”的偏是“羁禽”,一个“羁”字,暗合着诗人漂泊离群、被拘系被捆缚的境遇,“舞沦漪”的又是“寒藻”,“寒”字一出,诗人心中凄冷跃然纸上,孤独寒凉,不无可思,所谓寄情山水,愈见愁绪种种,这又是“可悲”之处。仅仅十个字,却有两种情感,难怪《唐诗直解》评说道:“以此景色,可喜可悲。”

版权声明

声明:有的资源均来自网络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到您的权益 请联系本站我们将配合处理!

下一篇 :返回列表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