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词,完成下面小题。
木兰花慢 游三台①
元好问②
拥岧岧双阙,龙虎气,郁峥嵘。想暮雨珠帘,秋香桂树,指顾台城。台城,为谁西望,但哀弦凄断似平生。只道江山如画,争教天地无情。
风云奔走十年兵,惨淡入经营。问对酒当歌,曹侯墓上,何用虚名。青青,故都乔木,怅西陵遗恨几时平?安得参军健笔,为君重赋芜城。
(注)①三台:为曹操所建,三国魏邺都胜迹。下文的“台城”即邺城故都,南北朝时邺都毁于战火。下文的“曹侯墓”“西陵”即曹操陵墓,在古邺城西北。②元好问:金末元初人,金亡不仕。以金朝遗民身份凭吊魏都,触目兴感,写下这首词。③参军:诗人鲍照,曾作《芜城赋》,凭吊广陵,讽刺竟陵王叛乱导致亡国之事。
【1】下列对本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拥岧岧”三句着力描绘了三国魏邺都的雄壮之景,极力渲染了王都之气象。
B.“只道”两句描写了眼前“江山如画”之景,为下文抒发怀古幽思设下伏笔。
C.“问对酒”两句,作者想到怀有建功抱负的曹操,如今已成一抔黄土,不胜感慨。
D.“青青”两句描绘故都杂草丛生的荒凉,与上阕邺都的繁盛形成鲜明的对比。
【2】本词先写昔盛之景,后写今衰之景,在强烈的对比中抒发感慨。下列怀古诗运用了这种写法的一项是
A.越王勾践破吴归,义士还家尽锦衣。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鸪飞。(李白《越中览古》)
B.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刘禹锡《乌衣巷》)
C.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杜牧《赤壁》)
D.江雨霏霏江草齐,六朝如梦鸟空啼。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韦庄《金陵图》)
【3】这首词下阕写到曹操,苏轼在《赤壁赋》第三段中也写到了曹操,二者借写曹操抒发的思想感情有何异同?请作简要分析。
【答案】【1】B
【2】A
【3】同:二者都感叹曹操生前的辉煌业绩于今已经消逝不存,抒发了历史兴亡、世事无常、人生短暂的感叹。
异:元词下阕,先写曹操“风云奔走”业绩的不易,后写曹操墓西陵的荒冷,对比之下“对酒当歌”已成虚名,而“怅西陵遗恨几时平”。表面说是曹操“遗恨几时平”,倒不如说词人自身为现实而“遗恨”不平!言外寄托着词人对故国沦亡的深沉悲痛(黍离之悲)。苏轼在《前赤壁陚》第三段中也写到曹操,先曹操当年“舳舻千里”,“横槊陚诗”,可谓“一世之雄”;再发问“而今安在哉?”连曹操这类英雄人物,也只是显赫一时,何况是自己,因而如今只能感叹自己生命的短暂,羡慕江水的长流不息。客的回答表现了一种虚无主义思想和消极的人生观,这是苏轼借客人之口流露出自己思想的一个方面(人生短暂、人生虚无)。
【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主要内容的基本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需要学生准确细致把握诗歌主要内容,从诗歌的结构内容方面进行具体分析,重点把握诗歌的表达意蕴。
B项,“‘只道’两句描写了眼前‘江山如画’之景”错误,作为一首怀古的作品,词人首先极力渲染了邺城的五都气象,接着用“为谁西望”的问句提问,引出了“哀弦凄断似平生”引出魏武帝曹操,当年,这里必定是管弦齐鸣,不绝于耳的。而今,尽管弦音犹在,但它分别弹奏的是哀怨的亡国之音。所以,词人接着写道:“只道江山如画,争教天地无情。” 其中,词人用“只道”一词,不但使词意转折,而且还否定了壮丽景观的客观存在。这样,不但为下片的荡开笔势,也抒发吊古之幽思又设伏笔。所以B项不正确。
故选B。
【2】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中的表达技巧的能力。对比是故意把两个相反、相对的事物或同一事物相反、相对的两个方面放在一起,用比较的方法加以描述或说明的手法。运用对比,可以把不同的人物、不同的生活现象、不同的思想感情,区别得更加鲜明,使美者更美,丑者更丑。本词中运用了今昔对比的手法,写出了昔盛今衰的景象。
A项,李白的《越中览古》,写出了越王胜吴之后的盛况,战士锦衣、宫女如花,诗歌的最后一句,写出了如今此地的凄凉,典型的今昔对比手法。
故选A。
【3】本题考查了比较鉴赏诗歌基调和思想感情的能力。解答此题要联系时代背景和作者的境遇,分析作者的心情;其次根据诗歌的类型,分析诗人所表达的感情;还要结合全诗内容,分析诗歌主旨,进行恰当的鉴赏。本题考查两部作品的思想情感的比较,两部作品都写到了曹操作为一个伟大的英雄人物的功绩卓著,但如今早已不复存在,抒发了作者对世事无常的感慨,本词中,作者写到曹操建功立业的不易,可如今只有荒冷的墓穴,借此慨叹自己内心深沉的悲痛;而苏轼的《前赤壁赋》中作者借一世之雄的曹操,能意气风发,英雄盖世,却只能显赫一时,抒发自己生命短暂,人生虚无之情。
分析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首先要看提示,定基调。诗歌的标题、作者、注释等,常常为我们理解诗词的情感指明方向。其次抓意象,挖内涵。意象是情感的载体,意象所体现出来的色调是情感的反映。优美闲适、色彩明丽的意象往往表达的是喜悦之情,冷清凄迷、色彩暗淡的意象往往表达的是忧伤之情。然后,品词句,悟感情。作者在诗词中常常会有情感的流露,这些自然流露的情感往往体现在只言片语上,要善于把握这样的词句,借此领悟情感。
版权声明
声明:有的资源均来自网络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到您的权益
请联系本站我们将配合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