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两首诗,完成下列小题。

所属学校:学历教育 科目:高中语文 2024-09-19 12:21:40 高中语文

阅读下面的两首诗,完成下列小题。

漫感

龚自珍

绝域从军计惘然,东南幽恨满词笺。

一箫一剑平生意,负尽狂名十五年。

己亥杂诗①

龚自珍

少年击剑更吹箫,剑气箫心一例消。

谁分②苍凉归棹后,万千哀乐聚今朝。

注释:①此诗写于西北边疆动乱及东南沿海一带遭殖民主义者入侵之时。②分:料想。

【1】下列对诗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前诗从诗人心系边疆局势写起,“惘然”二字奠定了全诗低沉悲凉的基调。

B. 前诗中的“负尽”和后诗中的“一例消”,都传达出了诗人忧愤悔恨之情。

C. 后诗结尾二句写出了诗人归乡之后,百感交集、心潮难平的复杂况味。

D. 这两首诗既豪宕激越,又沉郁悲慨,都表达出了诗人深沉炽热的情感。

【2】这两首诗体裁上属于_________。南宋著名爱国诗人陆游在《书愤》尾联中借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借典明志,抒发了相似的悲愤之情。

【3】“剑气箫心”是龚自珍人生的真实写照,从这两首诗中,你读出了一个怎样的诗人形象?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

【答案】

【1】 B

【2】 绝句 出师一表真名世 千载谁堪伯仲间

【3】 既拥有报国立业的雄心壮志,又饱含忧国伤时之幽情的诗人形象。或:既有情致又有胆识、刚柔相济的诗人形象

【解析】

【1】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形象、表达技巧和诗人的思想情感的能力。首先要读懂诗句的内容和思想情感。B项,前诗中的“负尽”和后诗中的“一例消”,并不能传达出忧愤悔恨之情。故本题选B项。

【2】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体裁和思想情感。首先要了解诗歌的体裁分类,然后要回熟背并读懂陆游的《书愤》这首诗,了解诗中的哪一联是“借典明志,抒发了相似的悲愤之情”。古代诗歌大体分为两大类:古体诗和近体诗。近体诗大体分为三种:绝句、律诗和排律。律诗和绝句都是近体诗,区分律诗和绝句的方法:一、律诗一般每首八句,每句五个字的律诗叫五言律诗,简称“五律”;每句七个字的律诗叫七言律诗,简称“七律”。二、绝句每首四句,每句五个字的叫五言绝句,简称“五绝”;每句七个字的叫七言绝句,简称“七绝”。三、每首诗偶句句末必须押韵。根据上述分析,这两首诗在体裁上都属于七言绝句。熟背陆游的《书愤》,“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其中尾联用典明志,通过诸葛亮的典故,抒发了相似的悲愤之情。考生把该诗的尾联填在横线上即可。

【3】本题考查鉴赏诗歌中的人物形象。读懂这两首诗,分析诗中抒情主人公的形象。古诗中的人物形象分析题:一、看背景。结合注释告诉的背景把握诗歌主要内容。二、看关键语言(标题、结尾诗句、诗眼)。古诗中的关键语言,例如标题、结尾诗句和其他一些表明诗眼的词句,往往直接透露出诗歌主题的信息。三、看体裁。四、看技法。五、看意象。这两首诗要抓住“剑”和“箫”这两个重要意象来分析诗人形象。《漫感》一诗中的一剑一箫,是创作中最重要的意象,也是解析其心事的必由之途。本诗开篇由绝域从军即一向关注的西北边疆局势遥遥说起,实指那种气寒西北何人剑的经世雄心,可是现实中哪里能寻得这样一个舞台?早在十年前,他就已经清醒地认识到纵使文章惊海内,纸上苍生而已。后二句:“箫”指赋诗忧国的哀怨幽情。“剑”指报国的雄心壮志。剑态、箫心,是龚自珍诗词中经常对举出现的两个意象。读懂《己亥杂诗》的诗意:一位少年擅长击剑又擅长吹箫,他击剑的剑气和竹箫的音韵,在他剑舞乐音中融合为一。谁也无法料想到,在他的剑气和箫韵中,涵韵着的是人世的苍凉还是步上归途之舟的释然,终归是万般千种的哀与乐都集中在这剑气和箫韵里了。后二句写出了诗人归乡之后,百感交集、心潮难平的复杂况味。阅读者两首诗可知:诗人在诗中塑造了一位拥有报国立业的雄心壮志,又饱含忧国伤时之幽情的诗人形象。

诗歌鉴赏的选择题,综合考核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文章的思想内容,每一个选项都是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歌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注意:错误的地方一般有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意或只答表层含义,或故意拔高等,一般都存在明显的错误。

版权声明

声明:有的资源均来自网络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到您的权益 请联系本站我们将配合处理!

下一篇 :返回列表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