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下面小题。
客中闻雁
黄仲则
山明落日水明沙,寂寞秋城感物华。
独上高楼惨无语,忽闻孤雁竟思家。
和霜欲起千村杵,带月如听绝漠笳。
我亦稻粱愁岁暮,年年星鬓为伊加。
【1】下列对诗句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首联第一句写景,山因落日返照显得明亮,水在沙的映衬下显得明澈。首联第二句写出作者自身的感受。
B. 颔联写作者登上高楼,看到自然景物失去生机,内心凄惨,这时偏偏又听见孤独的大雁发出凄凉的叫声,让作者顿起情思。
C. 颈联第一句实写眼前之景,紧承颔联的雁鸣叙述,雁鸣声伴随着霜露,千家万户都响起了捣衣声,家家为远方的亲人赶制棉衣。
D. 颈联第二句描写大雁在月亮的伴随下发出的凄鸣哀唱,就好像在一望无际渺无人烟的沙漠里传来的悲凉的胡笳声。
【2】本诗情感丰富,都表达了哪些思想情感?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答案】【1】 C
【2】 ①悲秋之情:作者看到秋天萧瑟的景象,顿生感慨。②思乡之情,孤独寂寞:漂泊在外,孤身一人。③为生计而愁:岁末为温饱奔波。④感慨年华老去:每年白发增加,越显苍老。
【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综合赏析能力。此类题综合考查诗词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情感等,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词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主要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歌意思,答题时注意仔细辨析。C项,“颈联第一句实写眼前之景”说法错误,颈联第一句“和霜欲起千村杵”是作者想象的,不是实写。故选C项。
【2】本题考查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诗歌的情感分析,答题时要注意结合诗中标题、注释和诗中表情达意的重点句子作答,重点是在自己的答案要包含诗歌中的重点词语,这样就能和给的答案无限接近,还要主语诗歌的抒情方式,根据抒情方式分析情感。还要注意一般诗歌的情感都要求结合诗句分析,答题时不要只答出情感而放弃诗句。本题要求结合全诗简要分析本诗都表达了哪些思想情感。从“寂寞秋成感物华”,秋天的城市萧瑟寂寞,感叹四周的美好景物已经变得苍凉,从这一句。可以读出诗人的悲秋之情;“独上高楼惨无语,忽闻孤雁竟思家”,从“惨无语”“孤雁”“思家”这些词语中可以看出诗人的思乡之情;从“和霜欲起千村杵,带月如听绝漠笳”一句可以看出诗人为温饱而奔波;“我亦稻粱愁岁暮,年年星鬓为伊加”,“稻粱”比喻衣食生计,“星鬓”,花白的头发。这是说我也和大雁一样,忧愁岁月,为免于饥寒而四处奔波,每年都为此增加星星白发,由此可以看出诗人感慨年华老去,却还在为温饱而奔波。答题时先指出情感,然后结合诗歌具体内容进行分析,不能只答情感而丢了具体分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思想情感的能力。本题解答时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①抓显情语。指诗中最生动传神的、最能体现作者思想观点和情感态度的词语。②分析景语。鉴赏古代诗歌,把握情感态度,应注意按照“意象—→意境—→诗情”的思路去揣摩,如本诗中的首句和尾句。③回忆作者的生平、思想和创作风格。④把握诗歌的思想情感。要注意大多数诗歌表达的思想情并非单一,而是丰富复杂的。⑤用准确的词语概括诗歌的思想情感,备考中要注意积累古诗中的思想感情常用词语,如:欢快、愉悦、激动、欢乐、激愤、坚守节操、忧国忧民等。
版权声明
声明:有的资源均来自网络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到您的权益
请联系本站我们将配合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