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高一怎样学语文

层次:高中所属学校:全国 科目:语文 2024-05-23 05:38:41 知识点

1.语文至少要从新高一积累起来

(1)单单讲语文需要积累,是没有用的,且如果语文只要积累便可,语文教师只有改行送外卖了。如果不清楚相关前提和条件,仅仅说语文主要靠积累这样的话,可能还是正确的废话。

(2)积累的方向感很要紧。从突出应试能力的角度,就基础知识而论,语文需要积累最常用的词语及成语,文言文最常见的虚实词(以古今微殊的实词为主)及基本句式,包括为数不多的特殊句式。

(3)文学文化常识了解最基本的足够了,可以课本所涉为限。坚决反对把非常详尽的古代文化常识和文学史常识背下来,须知,学生学习高中语文不是学习古代文化史和文学史。比如把钱穆先生的《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中的政府组织、百官职权、考试监察、财经赋税等等知识付与学生记诵,或学习了《以工匠精神雕琢时代品质》后,教学生去记住作者李斌的生平和工作业绩,如此等等。说浪费学生时间,还是轻的,说误人子弟,可能也不为过。

理由是:

①任何知识的学习都是有层级的和阶段性的,高中学生学习语文不必过宽过深;

②很多过偏的、静态的知识没有必要去记忆,不如把这个职能托付给度娘;

③至少从语文新高考的角度,全国卷的文化文学常识测试,基本上不需要静态知识积累,几乎所有的答案都可以从文本所提供的上下文推断得到。

(4)从文言诗文入手积累

利用高一时间,精选一部分优秀诗文,背诵积累。

①古诗词鉴赏的前提是,能把诗词本身读懂,如果连懂其大意也谈不上,那么,欣赏能力的养成基本上是不可能的。最好在高一阶段能够背诵古诗词各不少于100首。

②文言文经典,最好也能够在高一阶段熟读甚至背诵30篇左右。可以不考虑与教材同步。像《让县自明本志令》《祭妹文》《祭十二郎文》《登西台恸哭记》等都可以入选。

③那些精读的经典,最好基本无注解,完全无标点,让学生去猜读,去推断。至少,点读能力的培养捎带进去了。

2.要把握方向,培养纯正的阅读能力

我们这里所说的阅读能力,指的是不同文章体式的相关解读赏析能力。

(1)课内阅读,紧跟老师的节奏,不要另搞一套,看清听清老师是如何分析文本、提点方法的。

(2)文学作品阅读,因其具体的体裁差异,阅读要求也应该有所侧重。但是,经由语言赏析而进入文本,这是所有文学阅读的必由之路。由语言,到情节,到意境,到人物,再到感情及主题。强调一下,一般说来,对文学作品的主题的理会,是次要的,关键还是其形式。比如《阿房宫赋》,最要紧的在于它的赋体文特征,而非主题,它的主题是“安天下必须有仁爱”,可以说历有名文涉及这一观点,没有什么特别的稀奇之处。也包括《红楼梦》这样伟大的作品,其独特的、不朽的艺术价值,不主要在主题,而在艺术形式。

(3)结合课文,适当增加相关作品的课外阅读量。比如,人教版普高语文教材必修上册第一单元,是现代诗歌。可以在学习课文的基础上,做出拓展,像复旦诗人陈先发的《前世》、食指的《这是四点零八分的北京》,都值得学生好好欣赏。

(4)非文学作品阅读,关键在于理清论证或说明的思路,分清材料与观点,证明与被证明的关系。要把阅读材料当做橡皮泥,在不断的揉捏变形中,持续训练自己的思维能力。

(5)建议在晚读时,或者其他边角料时间,读一些经典的现代散文,特别是阅读一些时评,不建议读杂文。吾乡先贤杨贤江先生在90多年前说,拓展性阅读是为了“积累材料,增进思想”。因此,我们这些阅读,主要是汲取其思想,获得思想支援,同时,也借鉴那些清通醒目、自然畅达的语言,远离浮夸、雕琢甚至让人浑身起鸡皮疙瘩的语言。

3.写作到底怎样训练?

提请做两件事情:

(1)把人教版普高语文教材中的课文,作为写作的材料,对文本进行评论。而且,再好每篇课文学习结束,都可以做一些或长或短的评论,所涉可以是多方面的。诸如内容、形式、语言、风格,及拓展联系,等等。

(2)坚持写随笔。弄一个精美的本子,取一个自己喜欢的名字,每天写一点生活、学习等方面的体会;有话则长,无话则短。

4.好好练练书法

最好在高一一年里,硬笔书法基本过关。

版权声明

声明:有的资源均来自网络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到您的权益 请联系本站我们将配合处理!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