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必修一语文文言文知识点

层次:高一所属学校:全国 科目:语文 2024-08-03 17:52:40 语文知识点
高一必修一语文文言文知识点是为大家整理的,语文是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中的一门教学科目,其教学的内容是言语文化,其运行的形式也是言语文化。

1.高一必修一语文文言文知识点 篇一


  通假字

  1、属:举酒属客(通“嘱”,劝酒)

  2、冯:浩浩乎如冯(píng)虚御风(通“凭”,乘)

  3、泝:击空明兮泝流光(通“溯”,逆水而上)

  4、缪:山川相缪(通“缭”,环绕,盘绕)

2.高一必修一语文文言文知识点 篇二


  1、是寡人之过也(“……也”表示判断)

  2、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否定判断)

  3、晋军(于)函陵,秦军(于)汜南(省略介词“于”)

  4、(烛之武)辞曰:“臣之壮也……”(省略主语“烛之武”)

  5、若舍郑以(之)为东道主(省略介词“以”的宾语“之”)

  6、夫晋,何厌之有?(“有”的宾语“何厌”前置,“之”作为标志。翻译时要调整为“有何厌”)

  7、以其无礼于晋(介宾短语“于晋”作状语,后置,翻译时要调整为“于晋无礼”)

  8、事所以不成者,乃欲以生劫之,必得约契以报太子也。(“……者……也”表判断。译文:事情不能成功的原因,是我想活捉你,-你签订条约来回报太子。)

  9、父母宗族,皆为戮没。(“为”表被动。译文:将军的父母以及宗族,全被杀死或收入官府做奴婢。)

  10、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见”表被动。译文:而且燕国被欺侮的耻辱也除掉了。)

  11、燕王拜送于庭(“于”表示状语后置。译文:燕王亲自在朝堂上行了礼送出来。)

  12、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定语后置。用“者”字煞尾,构成“中心词+定语+者”的格式。“者”,相当于结构助词“的”。译文:太子及知道这件事的门客。)

  13、群臣侍殿上者,不得持尺兵(定语后置。译文:陪侍在大殿上的臣子们,不能携带任何兵器。)

  14、嘉为先言于秦王曰(介词“为”后省去了代词宾语“之”。译文:蒙嘉就替荆轲先对秦王说。)

  15、使毕使于前(第一个“使”后省去了宾语“之”。译文:让他在大王面前完成自己的使命。)

  16、客何为者?(何为─为何。译文:来人是干什么的?)

  17、大王来何操?(何操─操何。译文:大王来时带了什么(礼品)?)

  18、沛公安在?(安在─在安。译文:沛公在哪里?)

  19、籍何以至此?(何以——以何。译文:不是这样,我(项羽)怎么会到这地步呢?)

  20、具告以事(告以事——以事告。译文:把事情全部告诉了他。)

3.高一必修一语文文言文知识点 篇三


  1.汉亦留之以相当。相当:古义:抵押。今义:正在(某时某地)。

  2.皆为陛下所成就。成就:古义:提拔。今义:业绩。

  3.我丈人行也。丈人:古义:老人,长辈。今义:岳父。

  4.欲因此时降武。因此:古义:趁这时。今义:相当于所以。

  5.独有女弟二人。女弟:古义:妹妹。今义:姐姐(妹妹)和弟弟。

  6.且陛下春秋高。春秋:古义:年纪。今义:春秋战国时期或指季节。

  7.武等实在。实在:古义:确实存在。今义:诚实、老实。

  8.稍迁至栘中厩监。稍:古义:渐渐。今义:稍微。

  9.既至匈奴,置币遗单于。遗:古义:送给。今义:丢失、落下。

  10.会缑王与长水虞常等谋反匈奴中。会:古义:正当、适逢。今义:聚会、集合。

4.高一必修一语文文言文知识点 篇四


  判断句

  1.此臣日夜切齿拊心也

  2.今日往而不反者,竖子也

  3.事所以不成者,乃欲以生劫之

  省略句

  1.秦王购之(以)金千斤

  2.欲与(之)俱

  3.见燕使者(于)咸阳宫

  4.而(群臣)卒惶急无以击轲

  被动句

  1.父母宗族,皆为戮没

  2.燕国见陵之耻除矣

  介宾短语后置

  1、常痛于骨髓(介宾短语后置)

  2、嘉为先言于秦王(介宾短语后置)

  3、燕王拜送于庭(介宾短语后置)

  4、使毕使于前(介宾短语后置)

5.高一必修一语文文言文知识点 篇五


  1、予虽浩然无所愧怍,然微以自文于君亲。

  译:我虽然正气凛然,没什么惭愧的,但在君主和双亲面前,却没有一点事功来掩饰自己的罪过。

  2、然五人之当刑也,意气扬扬,呼中丞之名而詈之,谈笑以死。断头置城上,颜色不少变。

  译:这五个人受斩刑的时候,神情昂然,喊着巡抚的名字而骂他,谈笑着死去。被砍下的首级放在城上,脸色没有一点改变。

  3、而五人生于编伍之间,素不闻诗书之训,激昂大义,蹈死不顾,亦曷故哉?

  译:然而这五个人生在民间,平时没有受到过诗书的教诲,却能为大义所激励,踏上死地而不回头,这又是什么缘故呢?

  4、故予与同社诸君子,哀斯墓之徒有其石也,而为之记,亦以明死生之大,匹夫之有重于社稷也。

  译:所以,我和同社的各位先生,惋惜这座坟墓空有那块石碑,就替它写了这篇碑记,也借以说明死生的重大意义,平民也对国家有重要的作用啊。

  5、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译:因为郑文公曾对晋文公无礼,而且在与晋国结盟的情况下又与楚国结盟。

6.高一必修一语文文言文知识点 篇六


  特殊句式

  ①倒置句

  (1)送匈奴使留在汉者。定语后置句,正常语序“送留在汉者匈奴使”。

  (2)为降虏于蛮夷。状语后置句,正常语序“于蛮夷为降虏”。

  (3)何以女为见。宾语前置句和介宾倒置句,正常语序“以何为见女”

  (4)子卿尚复谁为乎。宾语前置句,正常语序“子卿尚复为谁乎”。

  (5)何以复加。介宾倒置句,正常语序“以何复加”。

  (6)募士、斥候百余人俱。宾语前置句,正常语序“募百余人士、斥候俱”

  ②判断句

  (1)缑王者,昆邪王姊子也。

  (2)非汉所望也。

  (3)汉天子,我丈人行也。

  ③被动句

  (1)见犯乃死,重负国

  (2)大臣亡罪夷灭者数十家

  (3)皆为陛下所成就

  (4)缑王等皆死,虞常生得

7.高一必修一语文文言文知识点 篇七


  虚词

  ⑴之

  纵一苇之所如(助词,取独)万顷之茫然(助词,定语后置的标志)

  扣舷而歌之(音节助词)倚歌而和之(代词,代“歌”)

  哀吾生之须臾(助词,取独)苟非吾之所有(助词,取独)

  ⑵于

  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介词,在)月出于东山之上(介词,从)

  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介词,被)托遗响于悲风(介词,给)

  ⑶其

  而不知其所止(代词,它,指“一苇”)其声呜呜然(代词,那)

  何为其然也(代词,指箫声)方其破荆州(代词,他,指曹孟德)

  ⑷而

  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连词,表转折)侣鱼虾而友糜鹿(连词,表并列)

  耳得之而为声(连词,表顺承)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连词,表修饰)

8.高一必修一语文文言文知识点 篇八


  词类活用

  1.羽化而登仙(羽:名词作状语)

  2.舞幽壑之潜蛟(舞:动词使动)

  3.泣孤舟之嫠妇(泣:动词使动)

  4.正襟危坐(正:形容词使动)

  5.乌鹊南飞(南:名词作状语)

  6.西望夏口(西:名词作状语)

  7.下江陵(下:名词作动词)

  8.渔樵于江渚之上(渔樵:名词作动词)

  9.侣鱼虾而友糜鹿(侣,友:名词意动)

9.高一必修一语文文言文知识点 篇九


  通假字

  1、虽有其槁暴,不复挺者。(有:同“又”暴:同“曝”,晒干。)

  2、木直中绳,?以为轮。(?:同“?”,以火烘木,使其弯曲。)

  3、师者,以是传道受业解惑也。(受:同“授”,教授。)

  4、则知明而行无过矣。(知:同“智”,伶俐)

  5、正人生非异也。(生:同“性”,先天,天资。)

  6、或师焉,或不焉。(不:同“否”)

  7、浩浩乎如冯虚御风。(冯:同“凭”)

  8、自余为戮人。(戮:同“戮”,刑辱。)

  9、意有所极,梦亦同趣。(趣:同“趋”,往,赴。)

  10、山川相缪。(缪:同“缭”,连结,盘绕。)

  11、举匏尊以相属。(尊:同“樽”,酒杯。)

10.高一必修一语文文言文知识点 篇十


  一词多义

  “之”

  ①公从之(代佚之狐的建议)

  ②许之(人称代词,郑文公)

  ③将焉取之(增加的土地,代词)

  ④子犯请击之(秦国,代词)

  ⑤臣之壮也,犹不如人(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⑥邻之厚,君之薄也(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⑦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而”

  ①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之,是寡人之过也(连词,表承接)

  ②敢以烦执事(介词,拿)

  ③越国以鄙远(连词,表承接)

  ④因人之力而敝之(连词,表转折)

  ⑤以乱易整,不武(介词,拿、用)

  “焉”

  ①子亦有不利焉(语气词)

  ②焉用亡郑以陪邻(疑问副词,何)

  ③朝济而夕设版焉(兼词,“于之”,在那里)

  ④将焉取之(疑问代词,哪里)

  “其”

  ①以其无礼于晋(代词,郑国)

  ②君知其难也(代词,这件事)

  ③吾其还也(表商量或希望语气)

版权声明

声明:有的资源均来自网络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到您的权益 请联系本站我们将配合处理!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