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一:2014年4月1日,教育部在其网站发布了《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指出今后我国将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系统融入课程和教材体系,分学段有序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纲要》明确了开展

所属学校:学历教育 科目:初中政治 2024-10-28 09:50:50 初中政治

材料一:2014年4月1日,教育部在其网站发布了《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指出今后我国将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系统融入课程和教材体系,分学段有序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纲要》明确了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主要内容:开展以“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为重点的家国情怀教育;开展以“仁爱共济、立己达人”为重点的社会关爱教育;开展以“正心笃志、崇德弘毅”为重点的人格修养教育。

材料二:继去年成功举办《中国汉字听写大会》引领文化节目收视热潮之后,中央电视台在马年元宵节前播出的《中国谜语大会》再次引发追捧,掀起全民猜谜热潮。2014年4月18日,全新打造的另一档文化节目《中国成语大会》也在央视正式开播,被冷淡许久的“成语”又成了国人目光的聚焦点。

【认识中华文化】

(1)几千年积淀传承的中华文化具有怎样的突出特点?试列举两例具有浓郁“中国风”的文化事物或文化现象。(不能与材料相同)(4分)

【领悟中华文化】

(2)国家有关部门和主流媒体密切关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对当今中国经济社会的发展有何重要意义?(4分)

【传承中华文化】

(3)结合材料一中《纲要》提出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主要内容,说说你会怎样用实际行动来进行自我教育?(6分)

【答案】

(1)①中华文化特点:源远流长,博大精深。(2分)

②旗袍、中国功夫、甲骨文等(任回答两个,每个得1分,共2分)。

(2)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团结奋进的精神动力,是中华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

②国家和社会关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有利于弘扬民族精神,为当今中国经济社会的发展注入强大的精神动力。

③有利于弘扬传统美德,形成诚信友善、重诺守信的经济环境和社会氛围。

④有利于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在经济社会发展遇到困难时团结一致,共渡难关等。(任回答两个角度,每个角度得2分,共4分),(只要有针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意向即可酌情给分)。

(3)①在家国情怀教育方面:了解祖国的大好河山和灿烂文化,提高民族认同感和自豪感。

②在社会关爱教育方面:要热心公益、服务社会、培养亲社会行为。

③在人格修养教育方面:要增强诚信意识,增强法律观念,平等宽容,礼貌待人。

(每个角度得2分,共6分)。

总之,考生能依据材料,运用课本知识,围绕题目要求进行回答,言之有理且正确可酌情赋分。

【解析】

(1)此题旨在考查学生对中华文化的认识。根据教材知识,“中华文化具有的突出特点”,可以解读为中华文化的特点,属于教材基础知识点,根据教材知识,中华文化的特点是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注意不要写错别字。“具有浓郁中国风的文化事物或文化现象”,可以解读为中华文化,可以从饮食、服饰、建筑、书籍等方面回答,注意不要与材料重复,否则不得分。

(2)此题旨在考查学生对中华文化的作用的认识。注意抓住设问中的关键信息,从“对经济社会的发展”的角度回答,根据教材知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属于精神方面的内容,可以为其他方面的发展提供精神动力,所以从中华文化对中华民族、对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精神动力;为经济社会的发展营造良好的经济和社会环境;有利于团结各族人民,共同解决经济发展中出现的问题等等。

(3)此题旨在考查学生对怎样弘扬传统文化的认识。根据教材知识,认真分析材料,结合材料一中《纲要》的主要内容,从家国情怀、社会关爱和个人人格修养三个角度回答,家国情怀的角度,可以从中华文化、民族凝聚力和认同感、良好的家风等方面回答;社会关爱方面,可以从公益活动和亲社会行为的角度回答;人格修养的角度,可以从诚信、宽容、平等、尊重以及法律意识和法律观念等角度回答。

版权声明

声明:有的资源均来自网络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到您的权益 请联系本站我们将配合处理!

下一篇 :返回列表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