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文: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
甲文: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选自《礼记·礼运》)
乙文: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选自《桃花源记》)
【1】解释下列文言句中加点的词语。
(1) 选贤与(______)能
(2)货恶(______)其弃于地也
(3) 故(______)外户而不闭
(4)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______)
(5)屋舍俨然(______)
(6)悉如外人(_______)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文言句子。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3】在陆游诗中哪两句也算恰到好处地体现了“林尽水源”、“仿佛若有光”、“初极狭”、 “豁然开朗”这样一波三折的意境?
【4】[甲] 文中阐述的“大同社会”与[乙]文中描绘的“世外桃源”有什么相似的地方?
【答案】【1】“与”通“举”,选拔憎恶所以类…的样子都
【2】田间小路交错相通,(村落间)鸡鸣狗叫之声处处可以听到。
【3】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4】“大同社会”与“世外桃源”在当时社会条件下是不存在的,都是一种理想的社会。两文都表现了作者对理想社会的追求。
【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词语意思的能力。理解文言词语意思的时候,除了根据具体的语境之外,还要注意一些字的特殊用法,这里注意通假字现象,“与”通“举”,选拔。
【2】此题考查的是理解并翻译句子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首先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句顺。这里注意关键词“交通”,是古今异义词。
【3】解答此题注意题干中的“陆游”“豁然开朗”,就不难知道《游山西村》中的句子“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4】"大同"是中国古代对理想社会的一种称谓,相当于西方的"乌托邦"。如:“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中可以看出“桃源”中的老人和孩子因受到社会的关爱,生活极其幸福,这就是 “老有所终,幼有所长”"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的"大同"社会。
版权声明
声明:有的资源均来自网络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到您的权益
请联系本站我们将配合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