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甲为“验证牛顿第二定律”的实验装置示意图.砂和砂桶的总质量为m,小车和砝码的总质量为M.实验中用砂和砂桶总重力的大小作为细线对小车拉力的大小.

所属学校:学历教育 科目:高中物理 2024-09-12 10:25:34 高中物理

图甲为“验证牛顿第二定律”的实验装置示意图.砂和砂桶的总质量为m,小车和砝码的总质量为M.实验中用砂和砂桶总重力的大小作为细线对小车拉力的大小.

(1)为了消除小车与水平木板之间摩擦力的影响应采取做法是_____

A.将不带滑轮的木板一端适当垫高,使小车在钩码拉动下恰好做匀速运动

B.将不带滑轮的木板一端适当垫高,使小车在钩码拉动下恰好做匀加速运动

C.将不带滑轮的木板一端适当垫高,在不挂钩码的情况下使小车恰好做匀速运动

D.将不带滑轮的木板一端适当垫高,在不挂钩码的情况下使小车恰好做匀加速运动

(2)下图是实验中得到的一条纸带,A、B、C、D、E、F、G为7个相邻的计数点,相邻的两个计数点之间还有四个点未画出.量出相邻的计数点之间的距离分别为xAB=4.22cm、xBC=4.65cm、xCD=5.08cm、xDE=5.49cm、xEF=5.91cm、xFG=6.34cm.可求得小车的加速度a=_____m/s2,打下D点时小车运动的速度vD=_____m/s.(结果保留2位有效数字)

1

【答案】

(1)C; (2)0.42; 0.53.

【解析】

(1)实验前要平衡摩擦力,将长木板的一端垫起适当的高度,让小车连着已经穿过打点计时器的纸带,在不挂钩码的情况下清推小车使小车恰好做匀速直线运动,故C正确,故选C.

(2)相邻计数点之间还有4个点未画出,则计数点间的时间间隔为:t=5×0.02=0.1s,

由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推论△x=at2可知,加速度为:

12≈0.42m/s2;

D点的速度等于C、E间的平均速度,打D点的速度为:

3≈0.53m/s.

版权声明

声明:有的资源均来自网络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到您的权益 请联系本站我们将配合处理!

下一篇 :返回列表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