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20世纪20年代末在中国兴起的乡村建设运动,其初起时是乡村教育运动,主要参与者有美国归来的中国留学生,大专院校以及从事职业教育和平民教育的教育家和团体。由于中国农村经济的衰败,乡村教育运动很快转向
材料20世纪20年代末在中国兴起的乡村建设运动,其初起时是乡村教育运动,主要参与者有美国归来的中国留学生,大专院校以及从事职业教育和平民教育的教育家和团体。由于中国农村经济的衰败,乡村教育运动很快转向乡村建设。1930年后,各种乡村建设试验区在各地涌现。乡村建设工作的蓬勃发展引起了国民党中央的重视。1932年第二次全国内政会议决定建立“县政建设试验区”,将民间的乡村建设和官方的地方自治相会合,1933年,乡村建设协进会的召开,使各地分散的乡村建设运动走向合作。虽然乡村建设运动在提高教育水平、改良农业、移风易俗等方面取得一定成效,但是最终并未实现复兴农村经济的目的。不过乡村建设运动中广大知识分子“深入民间”,走与农民相结合的道路,其历史意义应于以充分肯定。
——整理自王建朗、黄克武主编《两岸新编中国近代史》
(1)根据材料,概括乡村建设运动发展演变所体现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乡村建设运动的影响。
【答案】(1)特点:重点由乡村教育转向乡村建设;由民间主导转向政府与民间的结合;由分散转向合作;受西方文化与中国现实的双重影响。
(2)积极影响:提高农民的文化水平;改良农业;促进农村移风易俗;知识分子与农民的结合对后世影响深远。
消极影响:未改变封建土地制度;加重农民负担;未实现农村经济复兴。
【解析】(1)据材料“乡村教育运动很快转向乡村建设。”、“将民间的乡村建设和官方的地方自治相会合”、“使各地分散的乡村建设运动走向合作”、“主要参与者有美国归来的中国留学生,大专院校以及从事职业教育和平民教育的教育家和团体。”加以归纳概括即可。
(2)据材料“虽然乡村建设运动在提高教育水平、改良农业、移风易俗等方面取得一定成效”、“走与农民相结合的道路,其历史意义应于以充分肯定。”加以回答。
版权声明
声明:有的资源均来自网络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到您的权益
请联系本站我们将配合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