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一
章士钊在其《政本》中指出:“社会化同以迎异,则进;克异以存同,则退。”“专制者,强天下人悉同于己也。”“政党之德,首在听反对党之意见流行。”
——摘编自郭华清《章士钊的调和论与中国传统文化》
材料二
面对民国之初以来的政治乱象,章士钊认为,只有“调和论”能除其弊,治其乱。但他是个较清醒者,他知道在袁世凯独裁专政和革命党也谋求执政的政治情势下,将“调和论”提升为治国之道,并付诸实施,条件并不成熟。他只能无奈地宣传“调和论”学理,而不闻其实践。
1919年11月,章士钊发表《新时代之青年》一文,再次指出新时代并非什么都是新的,而是与旧时代相联系的新时代,“决非无中生有天外飞来之物,而为世世相承连绵不断,有可断言。”
——摘编自汪兆骞《走出晚清》
(1)根据材料,概括章士钊“调和论”的主要观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章士钊“调和论”的时代意义。
【答案】(1)观点:只有尚异才能促使社会进步;承认反对党的合法地位(主张多元政治力量的存在);听任反对党的意见流行(彼此宽容)。以调和之法除弊立国;调和理论付诸实践的时机尚不成熟;新旧事物杂糅。
(2)为反专制斗争和共和宪政的建立奠定思想基础;有助于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有助于纠正新文化运动中对待中西文化的过激态度和学术研究中的过激方法。
【解析】(1)根据材料“社会化同以迎异,则进”“专制者,强天下人悉同于己也。”“政党之德,首在听反对党之意见流行。”可知只有尚异才能促使社会进步;承认反对党的合法地位(主张多元政治力量的存在);听任反对党的意见流行(彼此宽容)。依据材料“只有‘调和论’能除其弊,治其乱。……将‘调和论’提升为治国之道,并付诸实施,条件并不成熟。”可知以调和之法除弊立国;调和理论付诸实践的时机尚不成熟; 依据材料“新时代并非什么都是新的,而是与旧时代相联系的新时代”可知新旧事物杂糅。
(2)根据材料并结合民国初年的相关史实,可以从政治和思想角度来分析章士钊“调和论”的时代意义。即章士钊的“调和论”有利于反专制斗争和共和宪政的建立;有助于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有助于纠正新文化运动中对待中西文化的过激态度和学术研究中的过激方法。
版权声明
声明:有的资源均来自网络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到您的权益
请联系本站我们将配合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