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诗歌,完成小题

所属学校:学历教育 科目:高中语文 2024-09-19 12:09:07 高中语文

阅读下面诗歌,完成小题

去者日以疏

佚名

去者日以疏,生者日以亲。

出郭门直视,但见丘与坟。

古墓犁为田,松柏摧为薪。

白杨多悲风,萧萧愁煞人!

思还故里闾,欲归道无因。

(注)选自《古诗十九首》第十四首

【1】从题材上看,本作品属于_______________。

【2】对本作品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一、二两句运用了比兴创作手法,高度概括,富有哲理。

B.七八两句情景交融,动静结合,渲染一种萧瑟的氛围。

C.“一去一来”属于时间顺流,把异乡的“郭门和故乡的“里闾”放在两个空间的对照呼应中去写。

D.本诗语言看似浅显朴素,实则清新典雅、余味无穷。

【3】清人朱筠有云:“末二句一转,生出无限曲折来。”请结合作品对此加以分析。

【答案】

【1】思乡怀人(羁旅行役)。

【2】C

【3】末两句从上面的所见所感,转向(牵连)到自身,好像游离开前文,确乎“一转”。但它和上文有着深刻的内在联系,一“去”一“来”中岁月消逝迅速,游子唯一的希望只有及早返回故乡,以期享受乱离中的骨肉团圆之乐,此为一折;但引人怆痛的是欲归不得,故障重重,此为二折。末二句欲归不得的叙述中包含着无限辛酸。

【解析】

【1】本台考查学生鉴赏诗歌题材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读准题干要求,如本题“从题材上看,本作品属于”;然后阅读诗歌,通过诗歌内容以及平时积累的知识,仔细判断,不难得出答案。

本诗“出郭门直视,但见丘与坟”,写游子路出城郊,触景生情,感慨世路艰难、人生无常、遭逢乱世、羁旅天涯;“思还故里闾,欲归道无因”,诗人思归故乡而不得,油然而生悲苦感伤之情,显然是游子所写,这是一首思乡怀人(羁旅)诗。

【2】本题考查学生鉴赏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清晰题干要求,本题要求选出分析“正确”的一项;然后诵读全诗,并翻译诗句内容,在理解诗句意思的基础上,分析该诗所采用的表现手法、作者表现的情感内容等。

A项分析错误,本诗一、二句是互为错综的两句,既是由因而果,也是相辅相成,并无“比兴”手法的运用。

B项,错在“动静结合”,诗中七、八两句,看到和听到白杨为劲风所吹,诗人不能不深感白杨之“悲”从而自伤身世,,“萧萧”化用典故,荆轲有“风萧萧兮易水寒”之句,所以本处并没有“动静结合”。

C项分析准确。

D项分析有错,语言并无“清新典雅”风格,本诗语言看似朴素,实则含蓄浓烈。

故选C。

【3】本题考查学生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要求,即分析末二句,并且要根据清人朱筠“末二句一转,生出无限曲折来”两句来分析;然后熟悉全诗内容,包括诗句的翻译、作者的情感、诗歌的主旨和表现手法等。

本诗中,末两句的曲折,可以说是两折,从上面的所见所感,转向到自身——“思还故里闾”,此为一折;但引人怆痛的是欲归不能,故障重重——“欲归道无因”,此为二折,从主题揭示末两句欲归不得的叙述中包含着无限的心酸。

版权声明

声明:有的资源均来自网络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到您的权益 请联系本站我们将配合处理!

下一篇 :返回列表

分享: